第A1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10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南通:
高质量发展成经济腾飞“芯”动能
  南通新城区 彭常青 摄
  南通富士通IC封装生产线 本版除署名外均由南通市宣供图
  “东安吉”系列第三代海上风电安装船
  华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鸟瞰效果图

  勇当时代先锋,勇立时代潮头。改革开放40年来,南通实现了从濠河时代到长江时代再到江海时代的飞跃,并用一组亮眼的数据,诠释了“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从1978年的29.38亿元,到2017年的7734亿元,南通的地区生产总值在40年间增长了263倍。

  如今的南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真正发挥“交汇点”优势,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大布局中赢得主动、抢得先机。她以更大的格局谋划发展,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新进程,做好扩大向东开放和引领向西开放的大文章。

  这座已经跻身全国地级市第6位的城市,颇有底气地瞄准了江苏第4个“万亿俱乐部”这一目标,并吹响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南通,正担负起争当“一个龙头、三个先锋”的历史使命,全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陈莹 严君臣

  从偏远城郊到创新引擎

  打造顶尖人才的“停机坪”

  九月下旬,金风送爽。位于南通市中央创新区的紫琅湖碧波荡漾,宝葫芦形的轮廓镶嵌在沿湖绿阴带中,展现出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从2016年初现雏形到现在,短短两年间,这片原本还是偏远城郊的土地面目一新,成为了汇聚南通顶尖技术和人才的全新动力引擎。

  如今,作为中创区核心的医学、文创、科创和会展四大中心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中。占地约17平方公里的这片园区,是南通积极策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打造扬子江城市群协同创新示范区和上海“北大门”的重要举措,也是南通培育现代产业创新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年打基础、三年见雏形、五年初见效、十年基本建成。”这是从2016年启动开始,中创区给自己定下的目标。经过两年的锤炼打磨,如今中创区已经初具雏形。多个科研院所、科技企业,海内外的诸多英才闻风而动,积极与中创区达成合作并签署落户协议。

  对于中创区的未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杨一平给出了高度的期许。“中创区的设立可以提高南通经济发展的潜力,用科技带动经济发展,这与中科院和自动化所用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杨一平说,通过此次合作,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将会把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方面所具备的科技实力,与南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科技支撑更有效地结合起来。

  如今,处于南通“黄金宝地”的中央创新区,即将实施“招引科研院所”“引培领军企业”“集聚高端人才”“汇聚科技金融”四大发展策略,凝聚各类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同时构建了以“100亿科创基(资)金”和“100万平米人才公寓”为核心的政策支撑体系。

  “在这里,每一位创新创业者都能感受到南通城市的温度,每一点创新创意都会绽放出璀璨的光芒,每一个创业梦想都能迎着风口起飞和成就。”在今年9月刚举行的招商会上,南通市副市长陆卫东畅想南通中创区的未来,绘制出了宏伟的发展蓝图。

  从隔江相望到跨江握手 沪通两地合作项目量质并举

  夕阳西下,排成长线的大巴和私家车载着金色的余晖,缓缓驶进停靠在码头附近的渡轮之上。汽笛声不时鸣响,粼粼江面泛出荡漾的水纹……10多年前,沪通两地的主要交通方式还是依赖摆渡。一张窄窄的船票,睡梦中轻微颠簸的渡轮,连接起了两座隔江相望的城市。

  2008年,苏通大桥破天堑为通途,完全打通沪通两地之间的“血脉”;沪通铁路通车后更是将实现全面提速,届时从南通坐动车就能直达上海东站,让南通彻底融入国际大都市的“一小时经济圈”,把南通的滨江临海的区位优势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优势。

  如今,GDP已经稳居江苏第四位的南通有了新的底气,也将用更富有前瞻性的眼光来定义自己。2017年,江苏省政府批复了《南通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总体方案》,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表示,南通将努力建设一个集“生态屏障、产业腹地、创新之都、文化名城”等功能于一体的上海“北大门”,更好发挥承接上海辐射和向北传导带动的双重作用,实现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意图。

  作为华东地区“辐射点”的上海,近年来也越来越重视与南通的跨江合作。此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提出,未来上海将与南通、苏州、无锡等地区构建“1+6”城市群协同发展的上海大都市圈,突出同城效应。

  近年来,沪通两地合作项目量质并举,去年实现在通沪籍投资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36个,计划总投资674.98亿元。合作领域涵盖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物流业等多个领域。2017年,17个沪通合作平台实现固定投资23.17亿元,应税销售40.04亿元,新增注册企业170家。

  今年以来,南通又给自己提出了崭新的发展目标。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通将按照“三港三城三基地”战略定位,突出产业链融合、创新链协同和价值链共享,深化与上海的规划、机构、功能等多方对接。将围绕“3+3+N”重点产业领域,引导各县(市)区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发展优势选择与上海产业合作区域,力争实现各县(市)区沪通合作园区的全覆盖。还将进一步加强与上海优势行业的配套协作,积极融入上海打造汽车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等两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民用航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绿色化工等四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夯实产业链基础,有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从砖瓦厂到领衔企业 高质量发展助推经济腾飞

  9月中旬,中天科技集团在先进储能材料产业方面自主创新,制造了十万千瓦级别储能电站。能将这样大规模的储能电池集中起来高效运转,在我国尚属首次。秉持着“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南通精神,20年前的中天科技以惊人的气魄“弯道超车”,从一家普通的砖瓦厂,转为生产高质量光缆产品,踏上了转型升级,向高科技、高精尖、高质量产品进军的新征途。截至2017年,其销售收入已经成功突破400亿元。

  中天科技的成功模式,是南通近年来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1月,南通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清晰描绘出了未来发展的清晰“线路图”:通过强攻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

  今年以来,南通重点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融合创新,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一核两区六基地”,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力争新增市级以上智能车间(工厂)20个。大力实施年销售超500亿、200亿、100亿、50亿等“5215”工业大企业培育计划和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支持产业链整合和企业并购,使50亿元以上销售工业企业达22家,打造巨人企业方阵。

  如今,在南通1.6万亿规模工业总产值中,“3+3”重点产业占比已超六成。其中,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均突破2000亿元,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三大新兴产业产值均突破千亿,“南通智造”异军突起,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新标杆。

  “在未来40年,将把南通建设成为江海联动新引擎、江苏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长三角一体化新门户城市。”南通市委副书记,市政府代市长徐惠民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将进一步聚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互动、抓增量与优存量同步、“破旧”与“立新”并举,壮大支撑转型升级的绿色制造、绿色动能。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