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2018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开幕。在智领全球高峰会和“赋能升级,制造未来”主题对话中,大牛云集,带来了最具前瞻性的智造理念和最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实战经验。大咖们纷纷为智能制造“搭脉”,用全球智力“智造”中国。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胡玉梅 鹿伟 赵冉 徐红艳
世界经济论坛未来制造委员会主席、密歇根大学吴贤铭制造科学冠名终身教授倪军:
高科技产品已经很难单一一家单位完成,飞机、智能手机……几乎都是全球多国供应链,大家协作完成。江浙沪作为中国制造的龙头,应该在智能制造方面把握时机,做出榜样。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虽然机器可以取代人的一部分功能,但有其局限性,我们一定要明白,机器是由人设计制造出来的,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才条件支持,智能制造只能停留在理想状态……
中国汽车业短板确实存在,如果不加以弥补,不尽快形成中国汽车全产业链竞争优势,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就会继续被全球各国汽车品牌瓜分,中国的被动局面将会继续存在下去。
徐工集团总经理杨东升:
智能制造离不开“智造型”人才的支撑。留住人才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是体制机制调整,更好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另外,更重要的是,把老牌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源——人才,充分发掘出来。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
在垂直行业里,隐含式的生产知识和工艺依旧是最重要的看家本事和资产。制造业开始拥抱互联网分享文化,当工匠精神隐含的知识,遇上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会产生叠加效果。因而,人机混合是一个最佳模式。
麻省理工比特与原子实验室主任尼尔·格森菲尔德:
了解互联网的力量十分重要,由知识驱动的革命不仅仅只发生在麻省理工,也为全世界的人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中国而言,我的建议是:充分利用全世界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