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9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唐晓峰:重新发现中国边疆
  唐晓峰认为,重新发现边疆的研究价值,这是一个很大的学术进步 现代快报记者 徐洋 摄
  扫码看访谈视频

  2005年,唐晓峰翻译了拉铁摩尔的著作《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该书翻译出版后,立即成为研究边疆问题学者的必读书。

  唐晓峰认为,作为一个知识人,“忘掉边疆”是一件很不妥当的事情。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从中国历史、亚洲历史、世界历史的角度“发现”中国的边疆,这是一个很大的学术进展。

  在谈到海外中国研究时,唐晓峰说,当我们回首拉铁摩尔的叙述和他所走过的那些边疆地区的时候,会发现,边疆地带其实是连接中国和世界的桥梁。

  

  现代快报记者 陈曦

  1

  唐晓峰祖籍辽宁,从小长在北京。父母都是东北电影局的人,上世纪五十年代组建北影,从长春调过来一大批人,唐家由东北迁居北京。

  唐晓峰是在北影大院长大的,电影界的老前辈他都熟悉,《小兵张嘎》里的演员,除了几个小孩,几乎所有大人都是他的邻居,都在一个大院里住。

  一些北影子弟都利用近便机会进入电影圈,唐晓峰却跟这个圈子不亲近。小时候有机会参与拍电影的事儿,比如拍《林家铺子》的时候,许多孩子都去当跑街的“乱民”,但他不爱去,他也没觉得电影明星有多神奇,“什么明星不明星,早上起来,尿盆一端,就跟普通人一样。那会儿家中没有卫生间,大家都用院里的公共厕所,早晨都要倒尿盆。”

  他那会儿跟赵振开走得近。后来振开开始写诗,他也跟着写,却被振开评价为“想法可以,技巧差一些”,唐晓峰从此打消了写诗的念头。许多年后两人在香港见面,振开居然能背出他诗中的两句。唐晓峰说:“他已经成为北岛,还能记住我的几句东西,在作诗这桩事业上,我也算满足了。”

  1968年,唐晓峰随同二十几个北京知青插队到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据他回忆,开始两年还挺安心,1971年冬天他回了趟北京,感觉城里大变,城里同学在前进,他们在农村落伍了。

  感谢1972年的一次“回潮”,北大到土默特左旗招生,有9个只要北京知青的名额,这样,唐晓峰上了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当时有两个选择,一个考古,一个中文。我和另外一个同学都争着上中文系。结果招生的人觉得考古是个累活儿,那个同学身体弱,不合适,于是让他进了中文,我就跑到考古来了。”

  大学毕业后,唐晓峰回到边疆地区,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室工作。在这里,唐晓峰第一次读到拉铁摩尔的书,那是民国年间的一个译本,叫《中国的边疆》。

  2

  拉铁摩尔是世界著名的汉学家、蒙古学家和战略学家,是西方对中国边疆研究领域的开创性学者之一。他1900年出生在美国,出生后不久随父母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他将中国作为“第二祖国”看待,这与那些仅仅将中国作为资料提供地和被观察对象的汉学家不可同日而语。

  1937年,拉铁摩尔曾到访延安,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做过深入交流,了解了中共当时在西北地区的民族政策。在其日后的经典著述《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一书中,拉铁摩尔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大西北实行的联合少数民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政策,其实是中国大历史的延续。可以预见的是,如同当年的唐朝一样,中共将可以通过联合少数民族,以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为根据地,最终推翻盘踞中原和沿海的腐败统治者——一个新的、统一的中国将会形成。与此同时,内地与边疆之间互惠、分享式的发展方式,将会得到重建。1941年,拉铁摩尔成为蒋介石的私人政治顾问。学术界已经关注到拉铁摩尔的研究,这本书也被译介到中国。

  唐晓峰认为,拉铁摩尔的重要意义在于,他的研究体现了一种方法论和认识路径。他站在从中国的外部进行观察、从边疆社会自身的主体性角度来看待中国历史,这突破了传统的一切以中原为中心的认识范式。

  “你看中国古代的地图,中原地区画得非常详细,而边疆地区写几个字就完了,‘四夷’地区不值得研究。这是王朝时代地理学的传统。到了近代以后,列强在四面出现,边疆危机开始显现,在这种情势下中国人才开始重视边疆问题。”

  拉铁摩尔重视边疆地区,这符合唐晓峰当时的心态。“我在内蒙古的时候,那种体验非常独特,有时觉得脚下的土默川平原是游牧民族的敕勒川,有时又觉得这里是汉朝的云中郡,一个归属中原的地区。”这种边缘感和不确定性,让他产生了一种独特的、不易把握的历史地理感受。

  这种心境,是身在“中原”的人难以体会的。“在北京的人,可能会忽略这本书,但在内蒙古,这本书是绝对不能忽略的。”

  1978年,研究生恢复招生,唐晓峰本来想考蒙古史的研究生,但想到那需要掌握多种语言能力才行,他知难而退,转投历史地理学大师侯仁之院士门下。

  3

  唐晓峰曾在电影《中国合伙人》里本色出演了一位讲美国历史的北大教授。影片中,他在台上慢悠悠地讲着美国的种族歧视,被邓超拍桌子质疑:“您去过美国吗?”

  1986年,唐晓峰曾去美国雪城大学留学,师从马文·赛明思——西方第一位系统研究中国南海历史问题的学者,“当时中国在南海一些问题上经常请他来讨论。”

  在美期间,唐晓峰曾随高王凌去纽约州立大学拜访黄仁宇,并在一家小饭馆吃饭。他记得黄仁宇的一句话:国民党改变了中国上层,共产党改变了中国下层。黄仁宇当过国民党的排长,接触底层士兵,所以懂得中国的事情。这让唐晓峰很有共鸣,他插过队,确实知道中国基层社会是怎么回事。

  “黄仁宇有底层意识,会从下往上看社会。现在的一些都市学者,一登场就是上层,总是从上往下看,或者只看上不看下。没有下层的学问,就像是无土栽培。拉铁摩尔就是从下向上研究边疆地区的。”

  1994年唐晓峰取得博士学位,1995年返回北京大学任教,慢慢和刘东有了接触,知道他在编一套书。当时学术界开始重新关注拉铁摩尔,刘东找到唐晓峰,希望他翻译拉铁摩尔的那部名著。

  “刘东本来说在1942年译本的基础上做整体修订,我开始也是这样想的,后来发现需要改动增补的量非常大,所以干脆甩开那本书,基本上是从头翻译。”

  2005年,经过唐晓峰的努力,拉氏的名著《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首次以全译的方式,作为刘东主持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之一引入中国。该书翻译出版后,已成为研究中国边疆及其理论的必读书之一。

  唐晓峰认为,当前中国的对外发展战略,实际上也印证了拉铁摩尔的理念。那就是,中国需要更好地认识周边的世界,同时也需要在与世界沟通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自身。而边疆地带作为连接中国和欧亚大陆乃至世界的重要桥梁,它的意义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阐发。

  唐晓峰常说自己没资格谈论边疆问题,因为他除了翻译过《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一书,写过一些零星文章外,并没有做过深入的边疆问题研究。

  他的专业是历史地理。受北岛之托,今年出了一本《给孩子的历史地理》。北岛主编的“给孩子”系列,一直致力于发动各个领域最好的作者为孩子写书。他请叶嘉莹写古诗词,请李泽厚写美学,请刘雪枫写音乐,想起一个门类,找一个门类的作者,为了写历史地理,径直找上了北京四中时期的老同学唐晓峰。“原来我不想写,他连打电话逼了我三次,不得不写。振开就是有一股既执着又直着的劲儿。”

  对话

  读品:当时您已是著名的学者,为什么还愿意翻译《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唐晓峰:翻译书的确很累,而且不算学术成果,但我对这本书有一种情感。内蒙古是我当年生活的地方,后来又在那里做研究。有自己的经验成分在里面,就一定有自己的情感在里面。最近这些年,关于边疆问题的研究进展得很快,关于边疆的认识理解也有很多变化,在整个学术环境当中,这本书的价值更加凸显出来。我觉得这个翻译工作做得还是很值得的。

  

  读品:这本书对中国的边疆研究有何启发?

  唐晓峰:在中原地区做研究的人,很容易把边疆地区看成边缘地区,它不仅是一个地理上的边缘,也会变成学术的边缘。拉铁摩尔这本书的意义就是提醒我们可以不把边疆看成一个边缘地带。从地理上,我们给边疆一个重新的认识;另外从学术上来讲,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独立、专门的学问,而不是另外一些学问的边缘问题,我想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转换。

  

  读品:1941年,拉铁摩尔出任蒋介石的私人政治顾问,这本书在华译介出版,这对国民政府的边疆政策有无影响?

  唐晓峰:1940年代就有人试图将这本书做整本翻译,说明当时人们意识到这本书很重要。任美锷在1930年代初就翻译了拉铁摩尔的东西。还有,《禹贡》半月刊为什么会登载侯仁之翻译的拉铁摩尔关于满洲的蒙古人的文章,那一定是要对当时日本占领满洲这种局面有所表态。顾颉刚办禹贡协会本身就包含了很强的捍卫中国边疆的意识。拉铁摩尔和禹贡协会有这个交集,可以说明拉铁摩尔在中国学者像顾颉刚这些人当中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他们显然觉得应该传播这些真实的历史地理知识。

  

  读品:《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这本书在当下有何现实意义?

  唐晓峰:中国的发展,如何处理好边疆地带的问题以及边疆以外的世界的问题,成为中国的当务之急。另外就是学术的发展,大家都意识到边疆地带的事情不那么简单,这让学术界准备投入更大的力量、以更加严肃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地区,也会更加尊重这些地区,这些地区的学术价值正迅速提升,这也是我们史学眼光扩大之后必然要出现的情况。中国内地的历史和边疆地区的历史实际上是交缠在一起的,甚至只有交缠在一起讨论才能更加明了中国的整个历史是怎么回事。

  唐晓峰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历史地理教授。1972-1975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1978年复入北京大学地理系,师从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毕业后留校工作。1986年秋赴美国雪城大学地理系留学,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春返回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院)任教至今。著有《新订人文地理随笔》《从混沌到秩序:中国上古地理思想史论述》《文化地理学释义》《给孩子的历史地理》等,译有拉铁摩尔的《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