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8版:旅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9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打造中国一流民俗村
——破解镇江句容宝华山“千华古村”的成功密码

  为率先响应国家对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号召,持之以恒地打造千华古村“中华民俗文化第一村”。继2016、2017 年两届宝华山国际民俗文化节成功举办后,以“丝路之花·绽放宝华”为主题的第三届宝华山国际民俗文化节将于10月1日-11月15日在千华古村举办。

  通讯员

  张贵宝 胡雅洁 雍进

  绽放宝华

  彰显世界民俗文化之美

  据了解,本次民俗文化节将“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合,大力引入各国非遗项目,将世界非遗带入国门,更好地展现并突显中华民俗文化。文化节将邀请各个国家非遗传承人、民俗艺人、艺术团体、中国非遗大师等担任展演嘉宾,在第三届中国宝华山国际民俗文化节期间前往千华古村与千华古村常驻民俗文化艺人共同进行文化艺术展演,现场有苏格兰、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手工制作、美食体验、歌舞表演、非遗展示等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展示和宣传世界优秀特色民俗文化,阐释各国、各民族特色,让游客充分体验民俗文化带来的别样新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国际民俗文化节首次创新地在展演现场布局中加入“沉浸式体验”概念,在每个民俗文化展览及表演专区中增加游客参与区域,游客不仅能近距离看到民俗艺人制作的过程,还能听到民俗艺人的对话。文化节设计剧情串联多个民俗文化项目展演,整个过程游客可亲历体验参与其中,感受中华民俗及世界非遗文化的巨大魅力。

  千华古村

  体验明清乡间百态

  “律宗第一名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的宝华山,在千华古村开街以来,旅游业便提档加速进入了爆发式增长的快车道,创造了新开发景点当年便实现盈利的业内不小奇迹。

  千华古村依托宝华山原生态的自然美景,近4万平方米的以明清文化为特色的乡村古建筑群,营造出步步是景、处处是情的世外桃源。这一充溢着明清风格的村落古色古香,依历史背景还原的建筑尽显明清文化的气息,八面玲珑,清净秀雅,时时处处展示着浓郁的明清民俗风情。

  从古村的入口进去,茶楼、粮油铺、酒馆、酒坊、豆腐坊、小吃铺、首饰铺、灯笼铺、中药铺等等明清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其中,完整真实地展现了明清时代黎民百姓的生活状况,市井民俗氛围格外浓烈。

  漫步古村,但见飞檐下,灯笼串串,绕过酒坊门口的八仙桌,穿过悬挂莲花灯的长廊,在水榭里就能眺望到秦淮水阁,清泉汩汩自山上往下流淌,途经大大小小的山石,飞溅起迷蒙的水雾。长廊边上就是热闹的戏楼,朱红色的大门对开,嵌在青砖垒砌的圆拱形下,尽得山水园林意趣。在二楼的古戏台上,两个着古装的演员穿梭于飘扬的大红丝绸帷幔间,深情对唱,无论黄梅戏抑或昆曲,眉眼里都是散不尽的风情,一段段被岁月打磨的陈旧风月,使得古韵十足的戏楼充满了文化气息。楼下四合院里,围满了看客,穿着打扮新潮的红男绿女在那里鼓掌叫好,古意与时尚交融并错,在这里四处蔓延……

  为了接待四方的游人,古村自然少不了客栈。走在小街小巷之间,冷不防就会遇到一家客栈,如沐兰苑、三十六季等等。这些各具特色的客栈多在秦淮水阁下面,人住其中,隐隐的水声不绝于耳……干脆打开门窗吧,让湖水从眼皮底下流过,风情与味道在心底回味。原来秦淮源头有二,一出句容宝华山,一出溧水东庐山,合流后入方山,自通济门入于郡城。历尽沧桑的秦淮河演绎过多少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如今都成烟云。至于在古村热闹的中心地带的鸣翠谷,作为小别墅型的客栈,十九间院子演绎出旧时家居的味道——门前的庭院与天井,木门与门栓,都是蕴藏在心灵深处的文化乡愁。在这里不管是游玩、散心,还是吃特色、赏风情,哪怕在小巷喝喝茶发发呆,心是安静的,快乐是单纯的,有洗净铅华的味道。

  更令人惊喜的是,古村里还聚集了传统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在千华古村民俗表演广场,我们可以领略中国古代民俗技艺的魅力,可以观看江湖绝活、中幡、变脸、喷火、爬刀山、街头驯猴、驯老鼠、木偶戏、古彩戏法等传统的民俗节目。与此同时,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也正式落户景区,进一步挖掘宝华山区域的历史文化底蕴。

  仿佛是历史的穿越,仿佛是时光的倒流,千华古村将昔日的乡村光景重新搬到现代人的眼前,将历史性、民俗性、参与性融为一体,一场集文化体验,休闲体验,观光体验于一体的“永不落幕的古庙会”正在这里上演……

  宝华山间

  遍览古木玉兰胜景

  宝华山 “水流石不动,山静云自飞”。以佛教传世的宝华山更有“二龙四池七台九洞十二泉”之胜景,集“林麓之美、峰峦之秀、洞壑之深、烟霞之胜”于一体,人在山中走,如在仙境行。溪水潺潺,松涛和鸣,莺声燕语,一切尽沉醉在浓淡相宜的晓岚霭气之中。乾隆皇帝曾六上宝华山,发出了由衷的慨叹:“宝华深处秀,问路语吾曾。”康熙也数度来游,赐银赐物、不吝墨宝。

  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2%。古木参天,叶稠荫翠,根株蟠结,绿草茸茸,落英缤纷。宝华山地带性植被保存完好,据统计植物有124科、352属、529种。山上珍稀树木繁多,椴树、银杏、紫兰等树种成长良好。其中,“宝华玉兰”更是宝华山所独有,其祖先诞生于300万年前的新生代,历经气候骤变,冰川浩劫而不灭,被人们称为研究自然历史的“活标本”。宝华玉兰是江苏省“生物名片”,落叶小乔木,花期3月,花朵多而大,形状如莲。花瓣白色,基部紫红色,花香浓郁。叶为悬胆形,树皮灰白色。花谢结籽,其籽艳红,被紧裹于长条形灰色外皮花房室内。宝华玉兰木材大都通直细致,为良好用材;其花可制香精和作药用、食用。这里动物资源丰富,有豺、狼、獐、狐等20多种哺乳动物,画眉、八哥、白鹭等近百种鸟类,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1984年,江苏省在这里设立自然保护区,之后又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隆昌古寺

  感悟律宗千年传承

  宝华山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山中隆昌寺已历尽1500余年沧桑,是近代国内最大的传戒道场。是故,宝华山被称为“律宗第一名山”。

  隆昌寺始建于南北朝梁代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原名千华寺,自高僧宝志创寺以来,已逾1500余年,建筑雄伟,有999间半之称。

  据《宝华山志》记载,“宝华律宗为金陵四百八十大梵剎最上者”。明万历33年(公元1605年),高僧释妙峰奏请扩建获准,明神宗赐“护国圣化隆昌寺”额,遂为“隆昌寺”,是近代最大的传戒道场,盛名海内外。由于寺庙建在山坳之中,史称“山为莲花瓣,寺在莲花中”。

  古寺被青山环抱、古木掩映,常年云锁雾照,清静绝尘,盛夏无暑,真乃佛门名刹。历代高官贵人、名流雅士纷纷登山浏览,留下千古佳句,诗文百余篇。梁武帝、清康熙、雍正、乾隆皇帝都曾驾临,史载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上宝华山,六进隆昌寺,留下千古传说。至今寺内还珍藏着钦定镇山玉印,皇帝用过的万寿枕头、九龙杯(现已佚失)和光绪年间铸造的可煮千斤大米的5口铁锅及铜殿、无梁殿等。

  站在宝华山顶峰的拜经台极目北眺,但见长江如带,苏北平原烟树苍茫;西望栖霞山、汤山,山青如洗,枫叶如画;东顾镇江,金、焦二山如浮现在扬子江中的两块碧玉,山光水色美不胜收。“万山堆里看云松,曲庵幽溪复几重;为爱泉声过林去,不知烟寺耳闻钟。”这是对宝华山的真实写照。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