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2版:大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9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这位中医了不得,14年潜心钻研闷灸巧治胃病
好多人来找她,给受伤的胃“蒸桑拿”
  徐秀菊搭起“桑拿房”,为患者做闷灸治疗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徐洋 摄

  俗话说“十人九胃”,十个人里面,九个人有胃胀、胃疼、返酸、嗳气等常见胃病。秋天,天气渐冷,老胃病患者更难熬。9月5日,现代快报“寻找最中医”来到南京市月牙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医师徐秀菊盖起了“桑拿房”,运用魅力闷灸帮患者巧治胃病。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见习记者 梅书华

  她在病人肚子上

  搭起“桑拿房”

  “真暖和,这个时候最放松”“有点困了,我眯一会。”早晨九点钟,治疗室里,不少患者互相交流起来,不大的“闷灸室”放了四张小床,患者平躺着,每个人腹部都放着一个水桶大小的“蜗牛壳”。

  这是闷灸的治疗工具?徐秀菊点点头说:“不要小看它,这就像一个缩小版的桑拿房,患者哪里不舒服,就可以蒸哪里。”徐秀菊说,闷灸的原理和艾灸是一样的,都是利用艾灸产生艾热,来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这个“桑拿房”可以将艾灸的功效发挥到极致。

  徐秀菊说,“桑拿房”中热源是艾球,它燃烧产生的艾热有温经通络的作用,只见她抓取一团艾绒,以双手为模具,捏了一个拳头大小的艾球,然后将它点燃放入了木盒中。

  准备好艾球后,徐秀菊拿出一块布盖在患者腹部,圈出了胃部的治疗区域。她表示,这样能够防止艾球的烟雾将患者的衣服熏黄。接着,她在治疗区域放上布圈,并将木盒卡在布圈的中间,让艾球的热量可以温暖患处,但也不至于烫伤。最后放上铁架,闷上毛毯,小小“桑拿房”就做好了。徐秀菊表示,每次治疗40分钟,很多患者都会很舒服,有的甚至睡着了。

  一家三口都有胃病,组团来“蒸桑拿”

  “这个治疗一点都不像看病,暖和又舒服。”闷灸室里,患者张女士指着腹部刚盖好的“桑拿房”说。62岁的张女士已经是第三次来了,之前每天觉得胃胀、没食欲,有时候逼着自己吃,几个小时不消化,反而难受得更厉害。

  张女士的女儿同样有胃病,曾经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治疗几个疗程,依旧疼得睡不着觉,最后是闷灸为她缓解了症状。“现在,女儿的胃没什么问题了,今天是带了同样胃不好的老伴来一起做闷灸。”张女士指了指旁边快要睡着的谢先生。

  一家人都被胃病缠上,到底是什么原因?记者发现这一家三口都是工作狂,张女士年轻时是个女强人,忙起来从来没把吃饭当回事,常常两三分钟解决一顿饭,甚至节约时间,两顿并一顿,或者干脆不吃。她的老伴和女儿也是一样的生活习惯。徐秀菊告诉记者,这就是典型的“工作胃”,饮食非常不规律,把胃折腾坏了。日积月累,年纪大了,身体抵抗力降低,胃的蠕动能力也逐渐变弱,胃就开始“闹脾气”,吃得稍微多些就难以消化,容易引发胃胀痛。针对老年患者,徐秀菊提醒,每顿吃个八分饱就可以,有条件的最好少食多餐。

  “打通”经络的气流,让她尝到甜头

  “这个闷灸的热气会‘走’,能从肚子上走到腿上!”在现场,另一位患者吴女士这样形容闷灸时的感受。吴女士是闷灸的忠实粉丝,对闷灸非常熟悉。她告诉记者,自己以前胃不好,整天头昏胃胀,还总是反酸,第一次来时整个人萎靡不振,做什么都嫌烦,觉得没意思。闷灸两次,胃不难受了,心情也跟着变好了。尝到甜头的吴女士就这样被闷灸的温暖征服。

  这一次,吴女士做闷灸的部位是在下腹部。她告诉记者,天气逐渐变冷,她的脚也会慢慢变成大冰块,等到了冬天,盖着被子都能冷醒,浑身打寒战。闷灸虽然是闷在肚子上,但它的暖气却能一点点沿着双腿往下走,特别温暖。

  徐秀菊笑着解释,吴女士体寒是因为经络不通,身体的气血循环变慢了,远端就容易怕冷,而下腹部的气海和关元是人体最强大的穴位,暖了这里,四肢都能暖。吴女士说热气会“走”,是因为经络正在被一点点打通,艾球的热量自然就“流通”了,脚也能够慢慢地感受到闷灸的温暖。

  为患者做“发明”

  不断改良闷灸装备

  蒸桑拿一样的治疗方式,能够“打通”身体经络,不仅能缓解患者痛苦,还能圈粉。这样充满魅力的闷灸,其实是徐秀菊自己多年探索,总结出的治疗方式。

  2004年,70岁的杨先生因为胃部一个婴儿拳头大小的结节,跑遍了各大医院检查不出问题,又消不掉这个异物,他心里总是觉得别扭。徐秀菊回忆说,“他找到我这里的时候愁眉苦脸,抱怨胃部成天不舒服,又查不出问题。我想来想去,想到艾灸有温经通络的作用,就尝试用艾灸来打通这个结节。”

  为了解决杨先生的心病,徐秀菊尝试了各种灸法,却没有丝毫成效,患者着急,她更着急,是不是灸的力度不够大?无法渗透到患处?为此,徐秀菊打破了传统艾灸的“开放式”灸法,创造了“闷”着灸的方式,她将艾灸放在竹罐里,闷在患者的胃部进行治疗,两个月后,杨先生胃部的结节神奇地消失。

  闷灸的治疗效果大大超出了徐秀菊的预料,渐渐的,她将闷灸用在了更多患者身上,针灸科的旁边也成立了专门的闷灸室。14年来,闷灸的方法在不断改良,其中还有不少是患者的奇思妙想。徐秀菊介绍,常来做针灸的一位老患者觉得冬天光着肚子扎针冷,于是自己做了拱形铁架送给她,铁架可以将患处架空,患者就可以盖被子保暖了,这个小创造后来就被用在徐秀菊的闷灸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