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2版:第1金融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9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学弟学妹快看,师哥师姐也得注意
“开学第一课”
使用正规金融,防范网络诈骗
  视觉中国 供图

  近期,各大高校正式开学。尽管一些高校在学生录取、新生报到过程中会通过发放“防骗指南”、校园微信公众号提醒等途径进行风险提示,但随着校园消费活动的不断升级,所面临的诈骗套路会不断增多。因此,无论是大一新生,还是师哥师姐,使用正规金融,谨防网络诈骗仍是“开学第一课”。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吴双

  需求升级,校园消费场景不断变化

  今年本科毕业的学生小魏告诉记者,大学四年期间,用得最多的是校园卡。一开始还需要用现金充值校园卡,后来,就可以利用手机支付进行充值,手机支付还可以完成各种校园缴费。小魏介绍说:“大二、大三以后,除了校内花费外,网上购物、校外消费,打车、聚餐、买电影票……用得着钱的地方都能用手机进行支付。”

  记者了解到,由于大学生身份和需求的转变,校园消费场景也在不断变化。比如,低年级的时候,主要围绕校内学习、生活需要;此后,随着校内外活动的开展,个人消费需要的增加,逐步向电子产品、品牌服饰、游戏、演唱会、旅游等方面延伸,有的学生还有驾驶、语言、考研等教育培训的需要。而对于大三、大四学生来说,在企业实习、找工作过程中,还会面临交通、租房等难题。

  面对消费场景不断变化,在校生不仅要学会正确的消费方式,还要提防其中的陷阱。以往,由于在校大学生存在社会经验不足、警惕性不高等原因,不少人容易坠入不法分子所设的网络诈骗陷阱当中。

  使用正规金融,打开消费的正确姿势

  一位刚刚跨进大学校门的新生小顾表示,作为“00后”,他们用得多的是微信、支付宝,在实际消费过程中,并没有太多在意。不过,业内人士提醒,无论是使用第三方支付,还是使用银行卡、手机银行支付,一定要使用正规金融,打开消费的正确姿势。这不仅是掌握消费方法,更能够起到保护自身信息安全、防范网络诈骗的重要途径。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学生群体来讲,主要收入来自父母、奖学金、兼职等。这些收入往往变成各种消费,消费的姿势包括,扫码支付、小额免密支付、在线支付、手机转账等。不过,无论哪种姿势,都需要提高警惕。

  比如,在扫码支付的时候,要确认收款商家信息,以防有不法份子篡改固定的收款码导致钱没有实际转给商家。如果是“被扫”,也要确认付款金额,然后再输入支付密码。一些手机支付支持小额免密支付,最好给手机设置一个手势密码,避免手机丢了之后造成资金损失。

  此外,在线支付、手机转账等,都需要核实收款方信息,不要轻易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凡是以借钱、缴费为由头要求转账,都必须核实对方身份,不轻信各种转账操作要求。

  近年来,“校园贷”“套路贷”也频频侵蚀校园消费环境,一些平台也提供分期消费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避免参与非法互联网贷款活动,甚至是个人信息的曝光。

  理财意识萌动更需提高财商素养

  大学校园里往往充斥着各种理财活动,大学生也处于理财意识的萌动期。通过勤工俭学增加收入、通过学习获得奖学金,以及通过购买理财产品、参与投资活动等增加额外收入是不少大学生的主要理财方向。然而,在理财意识萌动发展的过程中,财商素养也亟待提高。

  在理财过程中,由于学生资金有限,一般会选择购买各类“宝宝型”货币基金产品,或尝试证券交易,还有的学生会购买一些互联网理财产品。由于一些学生风险准备不足,对投资品种缺乏了解,往往容易造成亏损。

  此外,有的学生为了赚钱,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倒卖同学信息、参与“校园贷”等活动,更有一些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在兼职过程中,个人身份信息被冒用,从而陷入“被分期”的骗局。不但个人资金受到损失,还会影响个人征信。

  业内人士表示,大学校园生活是接触社会的重要阶段,不仅要独自面对各种金融消费场景,更面临各种诱惑。因此,无论是大一新生,还是师哥师姐,不但要适应消费场景的变化,学会正确的消费方式,更要提防各类陷阱,提升财商素养,避免参与高风险投资活动,从而能够有更好的心态完成大学学业,享受大学生活。

  小贴士

  校园欺诈的主要手段

  1.助学金诈骗

  这类骗术往往声称持卡人银行卡有问题,要求持卡人将卡里的资金转移到指定账户,然后将助学金和原资金重新发放。该骗术还会包装成奖学金、比赛奖励、稿费等名目,其目的就是要转移持卡人卡里的钱。

  2.冒充老师、辅导员

  抓住学生对老师、辅导员不设防的心理,通过篡改通讯软件信息,或者设置与老师、辅导员相同的头像来迷惑学生,从而进行金钱诈骗。该骗术还会伪装成家长、中学老师、同学好友等,具有迷惑性。

  3.冒充公检法部门

  抓住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的心理,利用伪装的公检法部门身份进行诈骗。遇到这类诈骗要牢记“不转账、不汇款”原则,因为,真正的公检法部门不会这样做。

  4.冒用学生信息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同学、老乡、校友等情感因素,套用学生信息办理分期业务,学生误以为帮忙“刷单”,却最终落入骗局。建议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将身份证、银行卡借给他人使用,妥善保管好各种账户信息。

  5.网络购物诈骗

  发布不实产品信息,诱骗学生上当,一旦买家上钩,便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名义骗取钱财;或者一旦买家付款到账,便直接消失。这类骗子往往还冒充客服进行退货需缴纳手续费等进行诈骗。建议网购商品使用安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不要直接点短信或QQ 链接网址,防止中木马病毒。

  6.“校园贷”诈骗

  利用学生超前消费心理,谎称0利率、0手续费诱导学生使用,一旦办理贷款业务往往会背上难以承受的债务压力。

  7.向学生家长诈骗

  不法分子在掌握学生,及其家长信息后谎称疾病、车祸、缴纳学费等向家长进行诈骗。对于大学生来说,要注意和家长平时沟通,遇到这类情况一定要联系到本人,如果一时联系不上,可向学校、老师求证。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