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4版:新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8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现代快报网
鸡鸣寺路的北上与南下

  □林冬阳

  无论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名号,还是悠扬空灵的新年钟声,抑或是浪漫诗意的落樱缤纷,鸡鸣寺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沿路北上,可以看到威严伫立的明城墙。这道城墙是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中的“京城墙”,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城墙。鸡鸣寺旁的“台城段”城墙,邻近玄武湖畔,古朴的墙砖与清亮的湖面相映,构成了别样的城墙景致。

  江南多水,又是小起伏不断的丘陵地形,南京城墙也并不像北方都城那样方正,而是因地制宜、依山傍水、呼应天象、蜿蜒盘桓,与南京城的自然、人文风景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南斗星”“北斗星”聚合形布局。

  登上城墙,脚下手边的主基调是斑驳的灰色;环顾四周,略显沧桑的灰色静静地守护着令人心旷神怡的植被与湖水。和平年代,几经修缮的灰色城墙已然成为旅游观光的景点;然而,在战争年代,城墙作为城池的外围防线,不只体现着王权的威仪,更直接关系到社稷的安危。

  说起城墙镇守的“南京宝藏”,沿鸡鸣寺路南下,来到坡道脚下的刻有“古鸡鸣寺”四个字的牌坊附近,即可觅得一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这里曾经是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的旧址,也是全国乃至全球甲骨学者的朝圣之地。从1934年史语所迁至南京鸡鸣寺到1937年殷墟发掘中断的三年间,15次殷墟科学发掘所得的甲骨均集中于此进行室内发掘,其中包括1936年YH127坑出土的17000余片甲骨。这段室内发掘的历史并不为众人所知,但是正是众多甲骨学者潜心研究,才将甲骨上神秘的符号与殷商时期的文化与生活一点一点联系起来,探寻出文字及刻辞所呈现出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段故事。

  甲骨文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根源。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正式从“中华民族的记忆”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文明的瑰宝。放眼全球,除了甲骨文,其他最古老的文字都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使用的国家和地区走上了拼音文字的道路,唯有沿袭于甲骨文的汉字,以形表意,以意传情,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驻足史语所旧址门前,细细品味“古鸡鸣寺”四个大字,仿佛能看到众多大家在层叠的甲骨片中努力钻研的场景,想象到从甲骨文到各种古体字再到现代简体字的演变之路,感受到汉字乃至中华文化的魅力。而甲骨文这最古老的汉字,也正是在这城墙环绕、钟声悠扬的鸡鸣寺,真正重见天日,实现价值,完成了跨越千百年的传承与重生。

  想来,这早已超越了“南京宝藏”的范畴。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