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8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奈保尔:穿行在文明冲突地带
  当地时间8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印度裔作家V.S.奈保尔去世,享年85岁
  《米格尔大街》
  《信徒的国度》
  《抵达之谜》
  邱华栋
  
  1969年生于新疆昌吉市,18岁出版第一部小说集,199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为鲁迅文学院副院长。出版长篇小说《夜晚的诺言》《白昼的喘息》《正午的供词》《中国屏风》等九部;发表有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随笔、评论五百余万字。

  □邱华栋

  1

  我记得,早在20多年以前,维迪亚达·苏莱普拉沙德·奈保尔就被英国某评论家称为“没有写过一句败笔的作家”。这句话形容一个在世的作家,评价相当高了。

  奈保尔祖籍印度,1932年他出生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的岛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这个名字拗口的国家人口只有一百多万,绝大多数是黑人和印度人。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自1814年开始沦为英国殖民地,经过了漫长的被殖民统治时期,1962年独立后成为英联邦国家成员。1880年,维·苏·奈保尔的祖父作为劳工,从印度移民到了加勒比海的小安德列斯群岛。据说,他祖父出身于印度最高种姓——婆罗门阶层。到了奈保尔的父亲这一代,又从乡下到了西班牙港生活,一开始他在一家报社当记者,结婚、生子并勉强维持家庭,还怀有当作家的梦想,努力地拉扯孩子们长大,对儿子维·苏·奈保尔寄予厚望。

  奈保尔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首都西班牙港度过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尤其是他早年生活的一条大街,最终化身为“米格尔大街”,成为他一部短篇小说的素材源泉。1950年,18岁的奈保尔获得了一份奖学金,前往英国伦敦,在牛津大学攻读英语文学。从大学毕业之后,他做过英国广播公司的编辑、《新政治家》杂志的评论员等工作,在英国呆了下来。1955年,他正式定居在英国。之后,他不断地从英国出发,足迹遍布全世界。

  奈保尔之所以成为后来的大作家奈保尔,是因为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这个岛国本来就是一个融合了黑人文化、印度文化和北美及西班牙文化的混合文化的国度,在那样的地方长大,奈保尔自然就有一种天生的多元文化意识。而在他后来在全世界的旅行当中,他更是能够在对比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伊斯兰社会和基督教社会、印度和英国中,找到文化差异和类同之间的关系,能够去雄心勃勃地描绘20世纪人类生活的全景图画,写出人类文明冲突地带的复杂景象。

  奈保尔是一个多产作家,至今已经出版了30多部作品,其中,一半是小说,一半是非虚构作品,质量都很上乘。在他的非虚构作品中,游记又占有很大分量,游记和小说这两种文体在他的作品序列里是等量齐观的。

  奈保尔的处女作是长篇小说《灵异按摩师》,出版于1957年。这是他自牛津大学毕业之后,窝在伦敦一个穷亲戚家的地下室里写出来的东西。小说的篇幅不大,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作为小说的地理背景,讲述了一个叫甘涅沙的乡村按摩师的故事。

  1958年,奈保尔出版了自己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艾薇拉的投票权》,继续描绘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特殊人文环境,以一个名叫艾薇拉的女人的政治境遇,来折射那个加勒比海岛国的社会制度困境,带有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诞感。这两部小说都是奈保尔起步阶段的作品,比较平实质朴,也呈现出他鲜明的个人风格。

  2

  其实,奈保尔动笔最早的小说是短篇小说集《米格尔大街》。但是,这部小说集的出版时间是1959年,按照出版的顺序算是他的第三本书,出版之后获得了英国的毛姆小说奖。我认为,它是我们了解奈保尔的重要入门书。

  《米格尔大街》带有系列小说的特征,描写了西班牙港一条街上的人和事,书中的人物都是小人物,几十个人物栩栩如生,他们生活在一个十分闭塞的小地方,却觉得自己生活在天堂里。他们都有着令人啼笑皆非的命运和遭遇、生活的喜乐和困境。《米格尔大街》的叙述扎实,语言平实,情景生动活泼,刻画人物的细节准确生动,寥寥几笔就把一个人写活了,弥漫着奈保尔的人道关怀和善意的讽刺,实在是20世纪短篇小说中的珍品。每次有朋友要找短篇小说作为范例,我就给他推荐这本小说集。

  奈保尔不到30岁就依靠上述三部小说在英语文坛上显示了他卓越的写作才能,完成了他的初试啼声。很快,他就进入自己写作的第二个阶段。1961年,他出版了长篇小说《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的创作灵感,取材于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是一个想当作家的记者,但是,他在那个岛国上的命运是悲凉的,一生都在为生活奔忙,在为房子努力,被各种生活琐事所困扰。因此,小说描写的,就是类似奈保尔的父亲这么一个小人物的命运和挫败感。

  奈保尔的游记和随笔作品占了他已经出版的全部作品的一半,说明了他在非虚构作品体裁方面获得的成就。1962年,他出版了长篇游记《中间通道:对五个社会的印象》,第一次展示了他在游记方面的写作水平。这是一本专门描述西印度群岛地区的五个小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现实政治与命运的游记。

  奈保尔是一个左右手都能写的作家,左手刚刚完成了游记《中间通道:对五个社会的印象》,右手就写出了长篇小说《史东先生和骑士伙伴》。小说出版于1963年,他把小说的背景第一次放到了伦敦这个他逐渐熟悉的大城市,描绘了一个叫史东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关于他的祖籍之国印度,在近30年的时间里,他前后写了三部游记:《幽暗国度:记忆与现实交错的印度之旅》《印度:受伤的文明》《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这个系列游记,是我们了解印度历史与文化的最佳参考书籍。

  1967年,奈保尔出版了两本小说:短篇小说集《岛上的旗帜》和长篇小说《模仿人》。这两部小说的题材又回到了西印度群岛。1969年,他出版了一部将游记和历史研究综合起来的著作《黄金国的沦亡》。这一次,他把目光投向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遥远历史。

  3

  奈保尔很快迎来了他创作的高峰时期,这个高峰时期,从1970年代初到1980年代末期,前后延续了20年的时间。1971年,他出版了长篇小说《自由的国度》,1972年,出版了一本随笔集《过分拥挤

  的奴工营》。

  长篇小说《游击队》是奈保尔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它出版于1975年,塑造了加勒比海地区的多元文化所孕育的三个人物形象,他们血统复杂,有华人、黑人、白人和印度裔血统,都有一种莫名的漂泊感和文化上的无根感。

  1979年,他出版了长篇小说《大河湾》,通过一个虚构的、被战乱和军事独裁所袭染的非洲国家中一个小商人的命运,描述了非洲国家的整体命运。《大河湾》继续书写全球移民的悲情故事,奈保尔把一种无根的飘零感扩大到了非洲。1980年,他出版了《埃娃·庇隆的归来以及特立尼达的杀戮》,这是一部记录他在阿根廷见闻的游记作品,他将阿根廷的社会现实和文化焦虑感清晰地表达了出来。1981年,他出版了游记《信徒的国度》,将他在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旅行的感受,结合他对这几个伊斯兰国家的历史、宗教、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分析,结构成一部文化巨著。

  1984年,奈保尔出版了一本篇幅不大的论著《寻找重心》,里面只收录了两篇长文。

  1987年,奈保尔的长篇小说《抵达之谜》出版了。这是他非常重要的一部小说,在诺贝尔文学奖的答谢辞中,他也提到了这部小说。小说带有强烈的自传性,奈保尔作为过去殖民地的移民的愤怒、不平和自卑感都消失了,这些感觉在英国的多元文化交融的人群中,已经被各种肤色和语言以及行色匆匆的背影所取代了。看来,心怀愤懑情绪的奈保尔,最终和殖民宗主国和解了。

  1989年,一生都喜欢旅游的他出版了游记《南方一瞥》,记述他在美国南部省份的见闻。他看到的同样是一个日渐衰败的、类似福克纳笔下的景象。1990年,奈保尔被英国女王册封为爵士,真正成了一个来自过去殖民地的、成功打入英国上层社会的、有贵族头衔的文化名流。

  1994年,奈保尔意犹未尽地继续书写移民身份在异质文化中的游移和漂泊这个主题,出版了长篇小说《世间之路》。1998年,奈保尔出版了游记《超越信仰》,这是他在1981年出版的游记《信徒的国度》的姐妹篇。2000年,他出版了一部讲述读书和写作经验的散文集《读与写》。2001年,他又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半生》,继续以半自传的方式,结合他父亲和他的亲身经历,描绘一个人半生漂泊在世界上的故事。

  奈保尔老骥伏枥,继续耕耘。2004年,72岁的他出版了长篇小说新作《魔种》,并且宣布,这是他的封笔之作。《魔种》继续着奈保尔在自传和虚构、历史和现实、文化和宗教之间的比较与质疑,是一部不失水准的作品。奈保尔曾经言辞激烈地说,长篇小说已经死亡了,自从狄更斯之后它就已经死了。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自己的新书出版之前,喜欢开口骂人,据说,是为了宣传他的新书而吸引人们注意。

  2008年12月,一本带有爆炸性材料的奈保尔传记《世界是其所:奈保尔传》出版了,这本书描绘了奈保尔自高自大、对婚姻不忠和嫖妓的经历,展现了这个复杂作家的复杂性,引起了很大轰动。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