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荣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可贵的精神品质,坚定文化自信是汇聚中国力量的源泉、是做好价值引领的根本、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对一座文明古城而言,文化是一笔历史财富,更是今人的生活状态。夏一栋乃盐阜青年才俊,思维活跃,勇于作为,以推广盐城文化为根本,挖掘地方元素进行绘画、雕塑创作,他的《新四军》系列、《盐宗像》、《地球之肾》、《如意双鹤》等多个作品都为大众熟知。他自觉把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时代潮流,走向文艺前沿,走进人民生活,汲取营养、创新创造,立足盐阜大地,雕塑美丽盐城,为盐城文艺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多年来,夏一栋从事“盐城海盐雕”“中国盐塑”技术研发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造型创作著作权10余件,多次代表盐城获得全国“金奖”“银奖”“迎春花”奖等。央视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沿海行》、江苏卫视国际频道《海盐雕 盐之韵》对此曾作专题报道。从2007年到2009年期间,夏一栋一直致力于如何将盐粒形成结晶,通过上百次的实验,他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最终形成质地坚硬、经久不化的盐雕材料,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由此,他被业界称为“中国盐雕第一人”。
在推广传统文化上,特别是对佛教文明的总结,夏一栋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夏一栋看来,佛教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不容忽视。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民族文化交融而形成中国佛教,进而传入东亚、东南亚。在印度佛教衰落之后,中国佛教就成为世界佛教文化的中心。“艺术之始,雕塑为先”。探究佛教文化,雕塑是重要的载体之一,而佛教雕塑更是中国古代雕塑的代表。中国古代雕塑多见于佛教寺院,不同程度上受佛教的深刻影响。
夏一栋的导师吴为山曾题“雕塑一栋,可撑大厦”以勉励之,夏一栋诚朴敦行,百尺竿头,不负师友厚望,在吴为山的鼓励和指导下,历时五年多的时间,奔赴全国重要佛教遗存现场考察和学习,并将自己的心得凝结成20万文字,出版了专著《中国佛教雕塑》,首期发行2000册,除100本在中央党校书店作为“一带一路”和“传统文化”重点课题书目推荐展示,其余全部赠送给江苏各大图书馆和寺院。业内人士评价:《中国佛教雕塑》一书响应“书香江苏”,献礼“一带一路”,从雕塑入手,以中国历史发展为主线,全面介绍了汉、藏佛教雕塑文明,梳理分析了佛教的石窟、石刻以及佛、菩萨、罗汉造像等艺术形态,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国佛教文明,了解中华悠久的雕塑艺术。
“好学上进、敢为人先”,这是业界对夏一栋的一致评价。 2001年,夏一栋入南艺学习绘画,2013年再次求学于古金陵,入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于百年学府,受文史哲艺滋养,近期又赴清华大学第一期中国画高研班学习国画,孔子曰“游于艺”,一栋求艺于南北两京,问道师友于书、画、塑,诸艺多所进益,实践与理论兼优。
2013年6月,夏一栋参加江苏省文联17期全省艺术家读书班;2016年8月23日,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第五期专题研讨班;2016年,参加南京大学第一期哲学人文智慧精修班,在文联的指导下,成立全省第一家雕塑家协会,并在市委市政府打造“雕塑之城”的战略指导下,协调进京专家沟通、编写方案;与此同时,响应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发出《关于开展“五个一”战略工程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领导雕塑家协会积极响应,发挥专长,成立服务“五个一”景观雕塑、小品免费设计指导中心,为相关实施单位提供免费服务。2017年10月12日,组织策划执行了“迎十九大新四军成立80周年全国军事题材雕塑展”。 画院创作之余,夏一栋为“中国好人”周万平塑像,为“中国好人”梁泽群画像,塑情画意,以美传美。
“甘当一粒盐,调味一座城”,这是夏一栋提出的行为口号,更是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发挥文艺专业力量,传递正能量的践行。
夏一栋
1979年9月出生,书画家、雕塑家,江苏东台人,现供职于盐城市书画院。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南京大学艺术硕士,亚洲城市大学博士,国际A级商业美术设计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雕塑研究生导师是吴为山,绘画为吴冠南入室弟子。
理论作品
20万字专著《中国佛教雕塑》 (南京大学出版社)。论文《写意花鸟的哲学意趣》《中国古代体育雕塑之美》等在《中国文化报》《雕塑》《美术》杂志等国家级期刊发表。
专业成绩
全国首届雕塑艺术大展《书坛二圣》作品中国美术馆收藏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优秀成果奖”奖杯设计创作
入选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全国青联、中国文联、中国美协)
油画获中国美协2015吴冠中艺术馆油画作品展“优秀奖”(中国美协)
盐雕获中国民协工艺美术金奖、“迎春花”奖(中国民协)
全国首届工艺美术大展(中国美协)
创新发明
发明“中国盐雕”获国家发明专利。《创新中国元素——中国盐雕》获团中央全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江苏区特等奖。
《书坛二圣》
作者:夏一栋
材质:青铜
规格:
含底座75-75cm(人物52cm)
创作:2015年
作品入选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创作说明:
以传统文化之书法先贤典故《羲之爱鹅》《张旭脱帽》为元素,用写意技法进行创作,是跨时空的传承与对话,体现传统文化的包容性,表现书以载道的精神,两个人物着色青灰石色、造型动态呼应,加之传统木底座,整体形似一座山石盘景,喻示文化基石常青。
羲之爱鹅,执笔点墨,形态为开;张旭脱帽,收敛含蓄,其意为合。雕塑内涵符合中国书法中强调的“外圆内方,阴阳开合” 。
羲之造型洒脱,得于“势”;张旭蓄势待发,谓之“厚”。与中国传统笔法中的核心精髓吻合。
雕塑形象高古静美、神情贴切、俯仰成态、动势之美。
中国文化,博大恢宏,取意精微,文化的本质也是源自于不同的空间观。中国的书法是以中国文化为背景,本次雕塑作品也是以中国文化为取意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