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8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以心传心,让孩子爱上母语阅读
  徐冬梅在2018中文分级阅读长三角论坛发言
  《叶嘉莹:爱上古诗词的九堂课》

  第八届江苏书展期间举办的2018中文分级阅读长三角论坛上,一场以《让儿童和青少年爱上中文阅读》为主题的未来峰会,引发了热烈反响。

  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亲近母语研究院负责人徐冬梅是与会嘉宾之一,她长期致力于儿童阅读推广。凭着一颗坚韧的初心坚持儿童阅读推广17年,她传奇的个人经历,彰显了阅读的魅力。她的行动,已经悄然影响了中国无数老师和家庭的阅读观。

  

  现代快报记者 王凡/文 马晶晶/摄

  1

  徐冬梅出生在江苏高邮的农村,完全靠阅读走上了自我觉醒和自我成长的道路。

  她回忆,农村的家里没有太多书,小时候几乎没有任何阅读资源。读初中的时候,父亲有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普及文库,包括《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封神演义》这样一批书,开启了她最初的阅读。

  1983年,13岁的徐冬梅考上高邮师范学校。“那个时代是一个文学的时代,大墙文学、知青文学、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在我不是一个个概念,而是一个个的作品。我觉得当初的这些阅读给我奠定了热爱文学、情感丰富、热爱人生的底子。”后来,国家开始培养大专师范生,徐冬梅被推荐到无锡师范大专班继续就读。在文学之外,她也接触到大量的哲学、心理学、美学、教育思想史等著作,教育思想得到启蒙。

  18岁毕业的她,原本应该成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却成了小学语文老师的老师。在扬州师范学校,她给小学语文老师教“小学语文教学法”,教了八年书后,她发现,中国的小学语文课程,基本无课程可言。“孩子们大量的时间在做作业,大多老师都认为,语文课就是让孩子们学一本教科书。”

  徐冬梅说,在她教育思想的觉醒期,还没有网络。尽管如此,她还是在稀缺的资料研究中发现,各国的教育都不约而同把母语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同时儿童阅读又是母语教育的核心。

  由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开始,作为一名师范学校的老师,徐冬梅开始致力于推广儿童阅读和母语教育。2001年,徐冬梅组建“亲近母语”总课题组,研发的第一套读物《新启蒙教程》,也就是后来的《亲近母语·自读课本》的雏形出版。

  2

  也是在2001年,“亲近母语”课题组发布了中国第一个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之后每年发布修订版,倡导把更多的文学作品带进语文课堂,今年又将儿童分级阅读书目的分级范围扩展到了0-12岁。

  “这是中国第一个纯公益性质的小学分级书目,2001年开始,每年发布。今年4月在网上发布,目前阅读量已经30多万。”徐冬梅说,这份书单是从母语出发,是从中国文化土壤上生长出来的分级阅读,受到了全国众多学校、家长的关注。

  “为什么要分级阅读,分级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推广图书,还是让家长、老师、孩子们有一个相对科学的依据,继而爱上阅读,这是最重要的事。”

  分级阅读不应只局限在纸质图书上。徐冬梅说,她发现有很多孩子三四岁就在看手机,现在的中文阅读已经不单是纸质阅读,孩子不管三岁、五岁、十岁,已经在做手机移动互联网的阅读,这可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但却是必然的趋势,孩子们已经成为网络的原住民。但是孩子很可能爱上的不是经典或者优秀的读物,他爱上的很可能是劣质的动漫,或者是一些不够优秀的作品。如何让孩子从浅阅读爱上深阅读,如何让孩子从畅销,但不怎么有营养的作品中走向更高品质的阅读,如何让手机端的阅读给他们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阅读体验,这些都值得研究者、出版人、教育者和所有的阅读推广人思考和实践。

  “孩子们可以有更丰富、多元的阅读。有一些作品是过去读,今天读,未来还要读的,这就是经典。经典的阅读可以读到永恒的人性,可以让孩子们体会真善美,如果孩子爱上了经典阅读,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意义。”

  3

  2010年,在举办了六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后,徐冬梅又创办了首届儿童母语教育论坛,著名古典文化学者叶嘉莹先生应邀亲临现场。

  叶嘉莹先生被称为“穿裙子的中国士大夫”,一生致力于古典诗词的传播和教学。就在不久前,九十四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将自己毕生财产捐赠给了南开大学,设立“迦陵基金”用于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

  “2010年,我准备创办第一届儿童母语教育论坛,我跟叶先生表述了我想做的事情,先生居然答应了到扬州来,给我们的老师们讲课。叶先生当时87岁,推掉了两个演讲,长途奔波到扬州,给小学老师讲课。我觉得人与人的交往其实是以心传心的,对叶先生来说,她能够感受到一个年轻后辈,想要推广古典诗歌,帮助更多的老师来学习古典诗歌的诚心。”

  徐冬梅回忆,当晚叶先生在500多人的大礼堂里站着给小学老师讲了两个小时,真的让人非常感动,全场热烈鼓掌、向先生致敬。她觉得,无论是叶先生还是其他先生,都是因为她做的儿童阅读推广这件事,是让孩子爱上阅读,让每一个家庭都有阅读的习惯和传统,所以才来支持亲近母语。

  叶先生曾说,她深信孩子们如果能在童幼年时代,就学会了古诗的诵读和吟唱,这样不仅能使他们长大后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对社会和人类都富有关怀之心的人,而且能使他们在学习中产生联想和直观感受的能力,无论是在文科还是理科,都可以因此而获得更为突出的成就。

  而最近,《叶嘉莹:爱上古诗词的九堂课》音频专辑在喜马拉雅电台上线,由叶先生著述和校订的两本中国古典诗词入门图书《叶嘉莹:爱上古诗词的九堂课》《与古诗交朋友》由广西师大出版社重新装帧出版,一本给成年人,一本给孩子,让他们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收获至美意境,并且涵养一颗良善、豁达的诗心。

  现在每年徐冬梅都会拜访叶先生两三次,叶先生也对徐冬梅有很多嘱咐和期待。“她是一个知识分子,承载着士的精神。”徐冬梅这样评价叶先生。

  而徐冬梅目前正在做的事业,正是汲取先生们的思想和精神,再将其传承给更多的大众。

  对话

  孩子不阅读

  不可能考好语文

  读品:您是从一名教师成长为儿童阅读推广人的,老师的角色是不是一直不曾改变?

  徐冬梅: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我既是一个研究者,也是一个组织者,让更多的老师、更多的父母成为点灯人。这十多年来,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做两件事:一是倡导儿童阅读推广,二是促进儿童母语教育改革。这也是我做这个事业的初心。

  

  读品:当下对儿童和青少年的阅读推广,面临着哪些挑战?

  徐冬梅:家长存在着理念的问题,认为考好试多上培训班比较重要,认为孩子学语文就是做练习,学校做完还送到外面去做,这并不是一个好的语文教育方法。其实让孩子爱上阅读会让孩子养成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

  我可以这么说,孩子们不阅读,是绝对不可能考好语文的。阅读更重要的意义是,培养对万事万物的兴趣,对自我的更新、自我的教育、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能。童年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12岁以后再培养就会比较艰难了。而一个人一旦形成了阅读兴趣,拥有了阅读力,就找到了终身自我教育的路径,这就是给自己点亮了一盏灯。

  

  读品:请分享一下您自己的阅读经验。

  徐冬梅:我在阅读的时候,并不是抱着一种消遣心,而是一直在反省对照,在和圣贤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我检视自己的行为,然后不断调整自己的灵性、感知和行为。知行合一是最好的学习和修行方法。

  我自己本人有比较广泛的阅读,但最核心的是坚持原典阅读,我说的原典,是人类文明的原典,特别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原典,如《诗经》《老子》《论语》和《史记》,这些需要反复下工夫去读,从而培养最根部的阅读力,开启内心的智慧和光明。

  

  读品:您对今后的儿童阅读推广之路有什么规划?

  徐冬梅:从前贤、圣者和众多前行者的身上,从自己的阅读中,我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我的身上肩负着传承的责任。这十多年来走得很艰辛,但未来还会有更长的路要走。

  我希望未来可以影响中国的母语教育,希望可以连接更多有志向去改变母语教育的人,让更多的家长、老师和孩子受益。

  徐冬梅

  亲近母语创始人,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国家“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亲近母语”课题主持人,2005年度中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2012年度美国易社学者。长期致力于儿童阅读推广和母语教育改革,著有《徐冬梅谈儿童阅读与母语教育》,与人合著《儿童阅读六人谈》《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主编《亲近母语·日有所诵》《我的母语课》《我的写作课》等图书。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