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3版:核心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7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整治骚扰电话,13部门联合行动
快报记者调查了20位同事,每人每天要接两三个

  7月30日,工信部等13部门联合发文,决定自2018年7月起至2019年12月底,在全国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当前,营销电话扰民、恶意电话骚扰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现代快报记者在办公室开展小调查发现:被调查的20位同事每天都会接到骚扰电话,其中一位同事5个小时接到6个。不仅是骚扰电话,骚扰短信也让人不堪其扰,每人每天平均收到两三条。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顾元森 徐红艳

  十三部门联合开展

  专项行动

  7月30日,工信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13部门印发《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决定自2018年7月起至2019年12月底,在全国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此次专项行动,将综合采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多种手段,重点对商业营销类、恶意骚扰类和违法犯罪类骚扰电话进行整治,规范通信资源管理,加强源头治理,打击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合力斩断骚扰电话利益链,实现商业营销类电话规范拨打、恶意骚扰和违法犯罪类电话明显减少的目标。

  方案提出,各基础电信企业要按照“谁接入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语音线路和“95”“96”“400”等码号资源的用户资质审查,严禁为非法经营、超范围经营提供线路资源和业务接入;各互联网企业全面清理网上“呼死你”等骚扰软件和设备信息,切断相关软硬件推广、销售和使用渠道。      

  同时要求基础电信企业要加强骚扰电话拦截配套技术系统建设,提升骚扰电话识别和拦截能力。此外,增强骚扰电话提醒和预警能力,移动智能终端制造企业应支持手机终端配备防骚扰电话能力。基础电信企业、移动转售企业、相关互联网企业应通过短信、闪信、应用软件等方式为手机提供疑似骚扰电话标注、拦截和风险防控警示服务。  

  方案还提出,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各部门对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企业和个人实施联合惩戒,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同事手机5小时拦截了6个骚扰电话

  “您好,这里是某某楼盘,近地铁”“您好,最近对贷款有需求吗”……算过没,你一天会接到几个这样的骚扰电话?

  7月30日,现代快报记者随机选择了20个同事展开小范围调查。小调查显示,当天,20位小伙伴的手机都有陌生或骚扰电话“光顾”,一般是两到三个,最多的达到了6个。“从上午10点到下午3点,有6个骚扰电话,都被拦截了。”同事郑女士打开手机通话记录,指着一连串未接来电吐槽,“几乎每天都有六七个骚扰电话。”为了减少打扰,这位同事在手机上装了不少拦截骚扰电话的软件,不知何故,这些电话还是能打进来。在通话记录里,这些电话被标注了拦截类型,有的是“楼盘推介”,有的是“贷款推销”。同事王女士同样使用了拦截软件,7月份,共有50个骚扰电话被拦截。

  不仅是电话,骚扰重灾区还有短信。“叮叮叮”,一阵急促的短信铃声响起,“澳门顶级博彩公司……”“速看!月赚百万的秘密……”“我公司可以向外代开:16%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些推销性质的广告,一连来了四条。仔细查看,发送者大部分并非手机号码,而是个人注册的邮箱。不仅有推销性质的短信,一些用户向记者反映,还有各种明目张胆的色情骚扰短信。

  号码被标记成千上万次但“扰民”依旧

  来自中国互联网协会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的数据显示,6月份共收到举报涉嫌骚扰电话4.5万件次,其中,贷款理财类、违规催收类和房产中介类的举报信息居前三位,占比分别为20.8%、18.5%和11.2%,其中大部分来源为拦截软件。让人困惑的是,不少号码已被标记为“骚扰”成千上万次,为什么还能继续骚扰他人?

  近年来,为整治骚扰电话,工信部也推出了多项举措,包括开展整治手机“黑卡”行动、叫停非运营商资质的免费通话服务、推出史上最严格的号码实名制,并约谈相关企业关停发送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的用户等等。不过,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现象并未缓解,依然是通讯安全领域的一块“牛皮癣”。

  骚扰电话整治为何治而不止?此前,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垃圾信息的产生和传播有比较复杂的社会成因,主要涉及“商业需求旺盛、精准信息获取、主动营销扰民、线下交易达成”四个关键环节,各环节紧密衔接、形成闭环,同时对骚扰电话等发起的源头端和主要受益方即广告主的监管长期缺失,导致问题难以根治。

  骚扰电话只是“冰山一角”。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骚扰短信、恶意扣费、隐私窃取等新形式的“骚扰”层出不穷。不少网友指出,骚扰电话和短信的背后,其实是个人隐私在“裸奔”。工信部等十三部门联合整治骚扰电话只是一个开端,在通讯安全上,希望监管部门能够拿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整治措施。

  骚扰电话里的诈骗陷阱难识别

  在众多骚扰电话里,带有诈骗目的的电话最难辨别。今年2月1日,南京市公安局高淳分局接到市民蒋女士报警称,她被骗了39万元。原来,骗子称自己是“公司领导”,并让蒋女士操作汇款,待汇过款,与公司领导核实后,蒋女士才发觉上当。警方经过100多天的侦查,抓获13名嫌疑人。据了解,该团伙在全国各地实施通讯诈骗作案多起,涉案金额3000多万元。

  为了减少诈骗电话“陷阱”,今年以来,南京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每天要拨打几百个预警电话。警方通过相关手段,对疑似诈骗的电话号码进行拦截,并向潜在的受害者发预警信息。截至7月上旬,南京破获通讯网络诈骗案件5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00余名,预警拦截上万次,冻结资金1.16亿元。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