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7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逍遥游:满腹故事的谭老先生
  对谭慕平来说,一个永远的身份是读书人

  坐在86岁的谭慕平老先生对面,听他回忆往事,忍不住惊叹于老人的记忆力。他语速缓慢,思维却非常连贯,某年某月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连细节都记得一清二楚。

  谭老的人生经历非常传奇,仅有初中文化,却做了一辈子文化工作。历任江苏省京剧院、昆剧院副院长、院长、省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等职,出版了八部长篇小说,写了十几部剧,更有诗词、散文、杂文多篇,最新作品是历时一年创作的神仙怪异小说《逍遥游》。

  他是芸芸众生中一个平凡的读书人,但他的人生智慧、生活哲学,值得被更多的人知晓。

  

  现代快报记者 王凡/文

  牛华新/摄

  有一个蒲松龄式的外公

  1932年,谭慕平出生在江苏海安通扬运河边。在谭慕平娓娓道来的往事里,外公是很重要的一个人。谭慕平说,他有一个蒲松龄式的外公,原来在里下河南岸某小镇开一个香铺。外公声称,谁讲一段奇特的故事,就赠香一炷,吸引了许多人来说故事。外公听了很多故事,到了老年,急欲示人。正好幼年的谭慕平住外公家,一有空,外公就在运河边讲神奇怪异的故事。开讲时还特意制造一定的环境和气氛,说鬼怪故事时,一定会选在晚上。在暗淡的油灯下,外公装神弄鬼,孩子们听来,虽惧怕却兴趣盎然。

  幼年的谭慕平因为生长在运河边,有幸看到过“放碗儿灯”的场景。他的回忆铺就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大人们乘涨潮时,在碗内放油、灯草,点着后,外罩一纸扎荷花罩放入河中,逆流向西。那时,天上的繁星、水中的灯彩,交相辉映。星星是不动的,灯却左碰右动,煞是好看。据说,过去每逢七月十五放灯,是为了引领起义反元的张世诚英灵回乡的。

  谭慕平10岁后到泰兴生活,这个听故事长大的孩子,初中毕业后成了一个农村教师。因得贵人赏识,调到文化馆工作,由此开始与文化工作结缘,一做就是一辈子。

  那一年,南京江上历险

  1953年,那是谭慕平记忆中刻骨铭心的一年。不仅是因为那年元旦,他奉命调到了南京,更因为他曾在途中历险。

  去往南京之前,谭慕平接到了一个重任,去江边一座古刹调查是否要维修。他乘长途车到了仪征,然后找代步的车去古刹。可丘陵地带地势高低不平,无车可通,只有毛驴可达。谭慕平心一横,坐上毛驴,缓行在长江北岸大堤上。

  到古刹与方丈交谈,勘察一遍后,谭慕平便急着要去南京。方丈命小僧把他带去江边,乘木船去南京。谭慕平回忆,他在汹涌的江涛上颠簸着,心中十分害怕,紧张得心跳加快,看着艄公泰然自若的神情,才稍为安静了些。

  愈近南岸愈来愈险,突然,水流湍急,木船也颠高了许多,谭慕平向上游一看,那儿是断壁悬崖,后来才知道就是常有人自杀的燕子矶。刹那间,只见艄公将木船顺流而下,忽一转舵,船已靠岸。他遵照船家指点上岸,登上8路公共汽车……毛驴江堤走,小舟流大江,人生路上仅此一次的遭遇,谭慕平记了一辈子。

  车到长江路,下车步行至位于香铺营的文化局。此后,谭慕平一直在文化界工作,至今在南京生活了六十余年。

  鸡毛飞上天

  在后来的工作调动中,谭慕平先后供职于几家杂志社,而他创作生涯的源起是1958年撰写的报告文学《第一个女矿工》。这是他人生写的第一篇,也是最后一篇报告文学。

  在《江苏戏曲》工作期间,谭慕平接到任务,去淮阴深入生活,创作一部反映穷人翻身的话剧。在这之前,他从未写过剧本,

  但因为时常发表文章,引起了省话剧团一位演员的关注,提议谭慕平加入创作。

  当时,剧本写成一场,就排一场戏,戏写完了,戏排得也差不多了,不久便正式彩排。戏名定为《鸡毛飞上天》,一炮打响,后被拍成电影。那三年,省里召开大会,几千人参会,每晚看《鸡毛飞上天》,以鼓励干劲,夺取丰收。

  到了1961年,谭慕平调任苏昆剧团团长。对戏曲并不精通的谭慕平从头学起,那些年里《墙头马上》《草原英雄小姐妹》《山乡风云》《智取威虎山》等剧目都成绩斐然。而1985年南昆到欧洲的演出更是传为美谈。

  后在江苏省京剧院任职期间,谭慕平带领剧团将电影《渡江侦察记》改成京剧,去北京参加会演,颇受好评。此剧后来又在南京、常州公演近四十场。他还与人合编了《江南春早》,改编了《董小宛》,创作了《陆游与唐婉》。而在文坛,谭慕平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笔耕不辍,创作了四篇短篇小说。《江南春来早》发表于《人民文学》,《文村茶馆》《文庙夕照》《里程碑前》三篇,均发表于《雨花》月刊。

  写作无欲念是一种乐趣

  搞创作,谭慕平是一个敢闯无人区的人。他发现魏晋竹林七贤未曾在舞台见过,就尝试着来写。他在翻阅资料时,看到一些可编戏文的情节,比如七贤之一的嵇康为朋友之冤而死;阮籍东平为官十七日写成《广陵散》。

  谭慕平说,写这部戏时,他并无供人排练之念,仅是出于好奇,奇在为魏晋文人的怪异荒诞而写,是为了好奇、生趣、消磨时间而已。写着写着,刹那领悟到写作无欲念是一种乐趣,是一种舒心畅意之举,似乎与以往相比,是一种超脱。

  1988年,谭慕平调入省剧协工作,涉足电视剧领域。写成《凤凰弄32号》《桃花仙馆》等剧,这也开启了离休后创作的序幕。

  《下江南》是谭慕平离休后的一部心血之作,这也是一本向外公致敬的书。书里的故事,很多是当年从外公那里听来的。随着年岁增长,这些故事在胸中愈加涌动,离休后,谭慕平便把它们汇集、梳理成《下江南》,讲述了许多江北人下江南的曲折离奇的人生。

  省文联主席章剑华为该书作序,他写道:“这让我惊呆了!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竟然能够写出如此大部头的作品!”他为书中的江苏故事感动,也为作者的文学功力折服。

  游历名山大川的“逍遥游”

  谭慕平最新的作品《逍遥游》,又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这是一本长篇神仙怪异小说,由神话故事和历史人物串联而成。谭慕平在历史与地理的广大空间中自由驰骋,为读者提供了无数种想象世界的办法,也体现了现代人类驾驭历史的一种能力。

  谭慕平说,写作《逍遥游》是他向老庄哲学进行的一次探索,笔下意蕴深厚、富有哲理的故事,指向的是顺应天人合一的道家学说。虽然他说自己对老庄哲学的了解很肤浅,但是他热爱并且推崇,所以写了这本书,表达自己的领悟,特别是当下提倡文化自信,他希望引发大众的思索和追寻。

  这本书的诞生,与谭慕平热爱游历名山大川有关。而且,他都是“逍遥游”。他说,旅行特别讲究逍遥自在,最讨厌跟着导游的小旗子后面跑。他喜欢一个人,或者约上三五好友,慢慢地游览,在旅途中耐住寂寞,享受孤独,不断思考、自我启发。他曾游过普陀山、周庄、同里、千岛湖、绍兴、婺源、九寨沟等地,曾庐山七日游,只缘身在此山中;曾畅游三峡,登上竹轿上白帝城。在意大利,游了罗马古城、格斗场、梵蒂冈以及西柏林多处景点……儿女们还用轮椅推着他和老伴去了圆明园劫后遗址、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故宫、天坛、大栅栏、卢沟桥,又去了谭慕平妻子血书参军的南苑机场。

  “我的一生,也算是游遍大江南北了。”谭慕平回忆起过往的绚烂多姿,也直言当下因为年事已高、步履蹒跚,还想玩却玩不动了是一种遗憾。直面年华逝去,他话语中透出了忧伤,但更多的仍是平静,“我年轻的时候玩得比较多,也就行了。”更重要的是,谭慕平将过去游历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散文、诗歌记录了下来。他说,虽然诗词写得不好,但是现在通过诗词能看到当初游历时的感情,就已经足够。

  写自传忆过往

  “现在在家里一样逍遥游。”如今谭慕平的晚年生活规律、宁静,看看电视,读书读报,偌大的书柜里放着他这些年读的书,《文选》《词综》、唐诗宋词、中国京剧百科全书……也有专门一块空间放着他的著作。儿女们也会问他,你一个初中毕业文化的人,怎么竟能写成并出版了八部长篇小说,写了十几部剧?又怎么从一个乡村穷教师,变为离休后享受副厅待遇、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人?

  谭慕平思索着这些问题,将往事付诸笔下,写成了自传。和之前创作的戏剧、长篇小说、散文等作品,一起收录在《谭慕平文集》中,预计今年10月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自传中篇末的一段写道:“2016年,子女推着老太太(妻子)坐着的轮椅,我拄着拐杖,去金陵外滩赏玩自然风光,左是大江,右为三台洞,山不高,却险峻,和上海的高楼大厦各具特色。子女引我进江边草亭休息,让老两口多在这自然风光中坐坐、看看!自己却闭目遐思,渐入幻境,往日的毛驴、木舟,今日的江豚,各色鱼一齐跃入脑中。又想想后来的日子不多了,前方就是入海口,江水不久就会融汇入海……”

  谭慕平吟咏起来,其中几句这样写道:“……毛驴成轮椅,木舟化铁桥,换了人间!推椅出草亭,贤妻左右看,左望石城古朴美,右听水音乐陶然!愿此景成画幅,终日赏玩。呜呼——江水虽长终入海……”

  他称自己的诗是自由体,二十几句诗浓缩了他人生的不同篇章,也彰显了他晚年的心境。

  “日子还有,留待以后再学,再探索吧!”谭慕平说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