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7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孙频新作《松林夜宴图》出版
80后,光辉岁月,苍凉人生
  《松林夜宴图》
  孙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8年7月

  80后作家近年来在小说领域展现着蓬勃的创作力,孙频是其中的佼佼者。1983年出生的她,现为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发表小说两百余万字,出版多部小说集。最近,又一部中篇小说集《松林夜宴图》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该书得到了阎连科、韩少功、苏童等作家的力荐。7月29日,在南京先锋书店举办的新书分享会上,著名评论家何平、学者萧盈盈及作者孙频与读者一起分享对这本书的感悟。

  

  现代快报记者 陈曦

  孙频转型之作,向所有的岁月致敬

  小说集由《松林夜宴图》《光辉岁月》《万兽之夜》三个中篇小说构成。《松林夜宴图》中的两代艺术家,在各自的时代里造就了各自不同的命运。《万兽之夜》写的是在时代中互相波及的命运与断层的人生。而《光辉岁月》中梁姗姗的经历,可以视为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这批人的精神史。

  “我一直记得我写《光辉岁月》时的那种感觉,一段一段岁月地写过去,每写一段岁月我都会为之流泪不已,但那不再是疼痛感了,就是你想诚挚地为一些过去的事情过去的人流泪,却没有太多的原因,不是恨不是感激,你仅仅是想为这文字里的人和岁月流泪。”孙频说。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松林夜宴图》。该作于《收获》2017年第4期头条刊发后,引发评论界强烈反响,称其为孙频的“转型之作”。相较于以往的“生猛酷烈”,作家在这篇小说里“开始变得开阔、温和”,但一以贯之的还是她笔下的深情与对人的悲悯,她开始更多关注个体在时代中的无奈与妥协,苍凉与挣扎,毁灭或重生。

  对此,孙频说:“没有一个作家会几十年不变地往下写,因为你自身就在变化,你的心灵和所处的环境都在变化。从我早期小说中那种感性的,被人物的情感驱动着向前推进的内在逻辑,到这两年我开始在写作中刻意增加理性的成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慢慢觉得作为一个作家,当他不具备理性的时候,他肯定会失去一些思考的纵深度和宽阔度。这也是我的小说在近两年来呈现的一些发展变化,我在试图增加一些文字背后的思考,比如社会背景、时代背景、人物的心理机制、人物行动的内在逻辑等等。而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对作家来说才是写作中真正的喜悦。”

  何平说:“我看重的是,《松林夜宴图》和孙频以前的小说在情绪处理上的巨大差异性。《松林夜宴图》有意减缓了激越的怨愤,多了宽宥、慈悲和豁达,在小说中,李佳音的‘艺术生活’恰当地承担了凿穿世界黑暗,微光照亮。同样,《光辉岁月》亦以‘向所有的岁月致敬’作为小说的基础体温。”

  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深度勘探与透视

  《松林夜宴图》是一部篇幅不算很大的中篇,借助于一幅山水画,却能够拥有超过半个世纪以上的时间跨度。

  李佳音的外公是浙江画家,作为右派知识分子被发配到甘肃白虎山脚下劳改,常陷入无法自控的对食物的“贪婪”。李佳音从南方一个美术学院毕业,带着爱情的伤痛,回到白虎山脚下成为绘画教师,因为引诱男学生被开除,她带着外公留下的一幅《松林夜宴图》流浪到北京宋庄。她曾爱过的老师罗梵,在宋庄画家传说里踪迹杳然。她画自己内心的图景,根本卖不出去。她画行画,却厌倦至极。为了保持一种超拔于生活的感觉,她干脆去当一个普通职员,但是沉沦感更深。她和外公的《松林夜宴图》时常对视,渐渐的,画面上三个老者饮酒弹琴的悠闲夜宴,透出令人不寒而栗的残酷往事。

  何平认为,这部小说涉及在家族世系的传递上识别和再认“我是谁?”而一旦回溯当代家族史必然回避不了更大范围的“当代史”,便也同时赋予了小说“历史感”。指出这一点并不是说孙频其他的小说匮乏历史感,相反,孙频是同代作家中罕见的持续地将个体微末的人置于时代的洪流中,哪怕具体到每一个人触碰到的只是时代洪流的一朵浪花。《松林夜宴图》这种“清算式”的写作不只是个人的进步,而是整个同时代人写作的进步。

  欲望与名利,不足以支撑起骨架与魂魄

  孙频透露,《松林夜宴图》这部小说构思半年,写作又有半年。

  大概一年前,孙频和朋友们在佛罗伦萨逛街。这里是欧洲最著名的艺术中心,当一行人以文艺青年的姿态,结束了但丁广场的艺术之旅后,不能免俗地进入到逛街购物的环节。在一家店里,一位同学非常严肃地跟她说:到我们这把年纪了,还是尽量给自己买些名牌,这样才符合外界对自己的身份要求,以免被人当成女吊丝。

  “然后呢,被当成女吊丝之后呢?无论是拎着最新款的香奈儿包包,还是拎着屌丝标配的杂牌包包,都有个然后的问题。然后是什么,就像永远有多远。”

  前年,当她决定写这篇关于艺术家的小说的时候,还在人大创造性写作专业读研的她,开始到艺术系旁听西方美术史,每周一早晨八点的课,她“以三十多岁的高龄”,边咬着一只面包边向教室飞奔而去。“至今想来,我都无比留恋那种感觉,温暖、笃定、肃穆、仿佛有神的光辉。”

  “就在那些时刻,你会觉得,欲望与名利真的没有那么重要,起码它们不是人生里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它们也不足以支撑起一个人的骨架与魂魄。但是,生而为人,我们都软弱、自私、贪婪、痛苦、需要被认可需要被赞美,我们就是这样一种生物,我们终其一生在与自己的弱点搏斗,终其一生要不停完善和修补自己冲突的、分裂的人格。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让我们活在世上能不那么苦痛的东西吧,哪怕它只是一种幻觉。”

  孙频说,她要写的就是那些“活着之上、艺术之下的那个夹层空间里的人们”。

  她用半年时间写了这篇小说。写的过程中,题目前后换了六次,写到一半的时候,不小心误删了文档,又跑到中关村恢复数据。过年的时候她还在写这个小说,家里太吵,她决定一过初六就回学校。年后的人大校园空荡荡的。早晨起床后便拉上窗帘,打开台灯开始写作,这样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下午再写一会儿,晚上去操场跑步。

  写作时的那种孤寂感,让孙频觉得,她和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们是心意相通的。“尽管生的每一天都充满猥琐不堪的物质,但当我们向着那些代表精神力量代表美的艺术靠近的时候,仍然会沐得一些天际的光辉,仍然会感知美好与虔诚,谦卑与清醒。比如画画的时候,写小说的时候,便是我们重生的时候。这一切并不是一个香奈儿包包能给予我们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