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7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蒙曼:像唐诗一样生活
  蒙曼接受现代快报读品周刊采访
  著名历史学者、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诗词大会》评委、百家讲坛主讲人。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史及中国古代妇女史。著有《唐代前期北衙禁军制度研究》。先后讲述《武则天》《太平公主》《大隋风云》等节目,并出版相应图书。
  扫码看访谈视频

  蒙曼自2016年起担任《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评委,以深厚的学养和探幽入微、幽默风趣的点评得到观众喜爱,吸粉无数。实际上,除了诗词,她的研究更侧重历史,尤其关注中国古代女性的研究。不久前,蒙曼携新书《四时之诗》作客第八届江苏书展,在接受采访时她表示,接下来会出版一本中国古代女性研究主题的书。

  

  现代快报记者 白雁/文 顾炜/摄

  1

  这些年来的唐诗热,有目共睹。蒙曼的新书全名就叫《蒙曼品最美唐诗 四时之诗》。为什么要品最美唐诗?在蒙曼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和今天的衔接,需要以美为媒,而诗歌,则和中国传统的美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

  “中国人认定的美,和西洋人认定的美不一样。中国画,有写意的传统;西洋画,有写实的传统。我们认为画要展示人的精神,他们认为,要展示形体的逼真性。中国趣味的审美,无论是和今天,还是和未来,都可以无缝对接。而在中国所有的传统文化里,什么东西和美有最直接的关系?是诗。在诗歌里,哪一种跟中国人的心理最为契合?是唐诗。不是《诗经》《楚辞》,也不是宋诗,也不是元明清的诗歌。唐诗展现出来的纯真性,格律刚刚形成时的清新的意象,和今天人们的阅读习惯是最吻合的。”

  蒙曼把诗与节令结合起来,令人耳目一新,但蒙曼说,这其实并不新。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民族,中国人的作息和自然的节令是完全一致的,甚至人的喜怒哀乐和节令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谓的“伤春悲秋”,是古人的常态。也因此,把诗和节令节气结合起来,是最自然的事情,最美的事情。

  宋诗中写: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这是宋人对节的观察和感应。而在唐诗中,蒙曼读到了更细致的观察和体悟。

  “春有百花是什么?春城无处不飞花。夏有凉风是什么?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秋有月,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冬有雪,在北方是——燕山雪花大如席,在南方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冬天读诗,读出了人情的温暖。”

  2

  蒙曼的专业是历史,她一直关注中国古代女性研究。文学、历史、女性,三个关键词,在蒙曼这里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

  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是蒙曼最钟爱的文学作品之一,从人物到情节到其中的每一首诗词,她都熟稔。其中的香菱学诗章节,在她看来,非常有意思。

  “香菱出身大家,她身上有诗的基因,但是这个基因很长一段时间,都被掩盖掉了。后来进了大观园,有了土壤,她的基因就激发出来了。我们这个民族有基因。五千年的文明古国,礼乐之邦。大族的诗礼传家,普通人的耕读传家,就是基因的伟大力量。香菱的基因注定被激活,就像中国一样,我们的文化基因,总会在合适的时候被激活。”

  诗歌基因被激活的年代,到底怎样读诗,学诗?蒙曼说,按照《红楼梦》里,黛玉教给香菱的办法来,一定不会出错。

  关于学诗,黛玉有三个主张。一是取法乎上,二是切磋琢磨,三是有时间要学着写。所谓的取法乎上,是说要学好的诗,“王维中正平和,杜甫沉郁顿挫,李白有精神的高度,和、厚、高,把这三个人的诗读好,审美趣味奠定了。”

  至于如何切磋琢磨,香菱赏读王维诗句就是很好的例子。

  “香菱读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她说,烟如何能直?我们看到的烟都是袅袅上升。日自然是圆的,谁见过方的太阳呢?直字好像无理,圆字好像太俗。但是你仔细一想,这个场面就像画一样扑面而来。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香菱没有说,我接着来说。大漠是一片平地,广阔无际,孤烟是一个纵向线,一横一竖。长河是一个横向线,落日,是一个纵向线,一横一竖,天地都笼罩进来了。孤烟向上,落日向下,一上一下,孤烟是虚的,落日是实的,一虚一实天地都在里面。这个诗写大场面写得特别好。”

  蒙曼用历史学者的眼睛,还看到了香菱学诗背后中国女性与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

  “宋朝以后,才女文化盛行,最盛行的时代,是在清代。中国有名有姓可考的女性诗人,有四千多人,其中清朝一朝有三千人。孔门弟子三千,没有女学生。清代的袁枚却收了三十几个女弟子,有成就的也不少。”

  3

  蒙曼品读唐诗,品的是文字之美、季节之美,还有人性之美。在新书《四时之诗》中,她为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精心挑选了七首唐诗,再加上李白为四季所写的《子夜吴歌》,组成了一部包含32首唐诗及赏析文章在内的“最美唐诗”。

  这些唐诗,基本按照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排列,但又不是刻板地一一对照节气。比如,蒙曼还为不属于二十四节气的元宵选配了一首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而来自西方的情人节和母亲节,还有八月的建军节,蒙曼也配上了相宜的诗。

  眼下正值一年中最热的大暑节气,蒙曼为小暑大暑两个节气选了一首并不算非常有名,但却很有故事的诗——元结《石鱼湖上醉歌》: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坊。

  “夏日炎炎,其实也有一种爽快,就是元结的这种爽快。石鱼湖是元结做了道州刺史以后,在自己家旁边造的一个小景。夏天雨多,水涨起来了,元结跟大家痛快地喝着酒,觉得小小的湖像洞庭湖一样。”

  蒙曼说,她从诗歌里读到了一种气度。“大家一看,可能会想,这个人是不是拿着公款去吃喝?背后其实是什么呢?元结是一个好人,安史之乱的时候,他主持地方,保持了好几十个州不受叛军的摧残。接着到道州做刺史,朝廷打仗,越打约没钱,越没钱越想征税。跟道州征税,他就说,我们这个地方已经如此残破了,你再征税,老百姓就不要活了。200道诏书下来跟他说要税,他200次回复不行,这是巨大的勇气。”

  蒙曼眼中的元结,能文能武、能够保境安民、爱民养民,有儒家官员的操守。除了这种符号化的形象,他还懂得享受生命的乐趣,夏天狂风大浪的时候,他请朋友们喝酒,有种浑然天成的气度。

  “这就是唐诗的感觉,活脱脱的灵魂,这种灵魂在狂风暴雨之下,在炎炎烈日之下,没有被压平,反倒被催生得格外挺拔,格外锐利。”

  

  对话

  按照唐诗穿衣搭配,

  甚至装修房子,不会错

  读品周刊:您选读唐诗的标准是什么?

  蒙曼:唐诗有5万多首。我这本书的直接蓝本是《唐诗三百首》,当然也补充进来了一些。这些诗,和一年四季吻合,和二十四节气大体吻合,因为并不是每一个节气都有好诗。我参加过一个节目,说清华研制出了一个机器人,会写诗。会写诗的依据是什么呢?说它脑子里已经储存了5万多首诗。我说,那我就放心了,这个机器人一定写不出好诗。为什么呢?审美品位被破坏了。5万首硬给它塞进去的。有好的,有坏的。其实反而不知道真味在哪里,口味乱掉了。

  

  读品周刊:读唐诗有什么意义?

  蒙曼:最重要的意义就是美。我其实一直在讲这个话题。我也是做教育的,虽然是在大学,也关心中小学教育,中小学教育培养孩子从哪里入手。诗是一个很好的入口。我们培养一个人,不一定他多么有才,但他要是一个好人。好人从哪里来?不是说你每天念三百遍:你要做好人啊!你要做好人啊!像唐僧那样。你要让孩子知道,这花是美的,你不要把它摘下来,踩在地上,还揉一揉。孩子体会到了美,就知道呵护美。而在中国,美的教育,一个最好的载体就是诗。

  

  读品周刊:唐诗有什么现实的意义吗?

  蒙曼:这个问题,呵呵!唐诗里也有生活美学。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多美,颜色美、音乐美、意境美。无一不美,无一不指向善。其实,你在日常生活中,按照这个来穿衣搭配,甚至来装修房子,那都是美的。

  

  读品周刊:您平时读什么样的书?

  蒙曼:文史哲都读一读,前提是喜欢。小说方面,我比较保守,一般生活在20世纪以前的作者,读得更多一些。我比较喜欢俄国文学,比如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我非常熟,熟的程度,相当于对《红楼梦》。

  

  读品周刊:接下来您会出什么书?

  蒙曼:可能没有那么通俗。我的一个研究方向是做女性史,过去我们研究女性,偏重人物,比如,武则天、李清照。但是我会分专题来考虑女性在历史中的处境。比如,女性和宗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和生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跟医疗之间的关系,包括跟政治之间的关系,等等。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