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2版:社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7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治 “痕迹主义”病,需要上头开药方

  一位驻村干部告诉记者,村里搞一次“卫生清扫”就需要9份档案:一是乡镇党委政府关于环境大整治的红头文件;二是村两委的工作方案;三是村民代表会议记录;四是思想动员会议记录;五是贫困户环境卫生名单;六是实施分工细则;七是扫大街的几张照片;八是片区考评表;九是贫困户入户考评表。 材料环环相扣、图文并茂、相互印证,怎么看怎么像法院的卷宗。(7月26日《半月谈》)

  这种情况,让人感觉多么熟悉。抓铁有痕,变成了办事留痕。本来干事、办事,为的是办好事、办成事,在这基础上,留下一些资料,以备日后查验和总结,这很正常,也是很必要的。但现在慢慢被一些人弄过头了。事情办得怎么样、效果到底怎么看,不是求是实是,而是刻舟求剑,主要拿痕迹作为依据。把“痕迹”作为政绩的佐证,甚至为了政绩,不惜“选择性留痕”,这不是形式主义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开始,全党上下纠正“四风”取得重大成效。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基本刹住,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比如,一些单位“门好进、脸好看”,就是“事难办”;一些地方注重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一些干部办事拖沓敷衍、懒政庸政怠政,把责任往上推,以集体决策逃避个人责任……凡此种种,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再次说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

  “痕迹主义”就是形式主义最为代表性的变种。我们考核工作以“痕”为唯一依据,而让实效退而求其次,岂不是本末倒置?痕迹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是一种创新,但唯痕迹主义,就是机械的、官僚的,在此导向下,所谓的痕迹管理就会悖离管理的初衷。为留痕而留痕,甚至不惜造假,这样,群众的呼声如何听得进去,人民的利益又如何能够真正摆在心头?

  凡事留痕,唯痕论让基层苦不堪言。痕迹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主义”,恰恰说明这种现象的严重性。为什么会这样?对上好交代,对下好操弄。互相学习、继而攀比,“痕迹主义”就大行其道了。更重要的是,上级部门习惯于察痕辨政,不能脚踏实地、深入调查,工作浮皮潦草,客观上纵容了这种歪风的横行。说到底,还是没有端正工作态度,没有辩证把握正确的工作方法,没有把握正确的政绩观。这样的结果,劳命伤财、耗费精力就不说了,对党和政府形象的伤害,对民心民意的打击,则是最沉重的后果。

  “痕迹主义”病在基层,根在上头。“痕迹”可以成为考核的一种手段,但不应“唯痕而举”,要用实实在在的评价导向,传递出明确的信息:没有实绩的痕迹就是假政绩,就是祸害群众的罪证。用反向思维来倒查一下,或许是“痕迹主义”的一剂解药。

  现代快报特约评论员 肖余恨

  把“痕迹”作为政绩的佐证,甚至为了政绩,不惜“选择性留痕”,这不是形式主义是什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