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7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关巧红背后的民国侠女传奇
  《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
  林郁沁 著
  陈湘静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作者围绕着1935年施剑翘在佛堂射杀军阀孙传芳这一扣人心弦的历史事件,通过对媒体、政治和法律档案的详尽调查,展示了施剑翘设法为父复仇、吸引媒体注意并争取公众同情的策略。她认为这一事件之所以能引起轰动并激发同情,是因为它与性别规范之论争、法制改革与法外正义孰轻孰重以及国民党政府扩张威权统治等更大的社会性问题联系了起来。在这次审判事件中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年轻妇女的命运,更是“情”能否超越“法治”、挑战民国之政治权威这一更大问题。

  作者简介

  林郁沁

  

  1990年于斯坦福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并分别于1996和2001年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其著作《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一书被美国历史研究学会授予2007年度费正清奖,被评为东亚现代历史研究中的最佳著作。

  姜文导演的新作《邪不压正》正在影院热映。剧中,由周韵饰演的侠女关巧红为了复仇而放开小脚、放弃爱情,她的与众不同引发了影迷们的热议。很多网友都推测,关巧红的故事原型正是民国侠女施剑翘。

  人们常说,电影是对现实的艺术加工,但往往,现实要比电影更加传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林郁沁所著《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一书讲述的就是施剑翘刺杀孙传芳为父报仇,终获国民政府特赦的传奇经历。该书曾荣获美国历史学会授予的2007年度费正清奖。今日不妨就跟随小编选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体会民国女子的侠骨柔情,并向民国时期的公共领域、集体情感、暴力文化等等问题生发开去。

  1

  1935年秋,一个名为施剑翘的女子发现她不共戴天的仇敌、前军阀孙传芳,成了天津南马路清修院居士林的理事长。为了摸清孙传芳的行踪,施剑翘数次造访居士林集会会场,最后决定在1935年11月13日早上采取行动。当天早上,孙传芳被安排主持诵经仪式,但因下雨的缘故,这位下野军阀迟迟未到会场,让施剑翘以为计划要被迫取消。当孙传芳最终出现的时候,她不得不租车赶回她英租界的家中取其勃朗宁手枪。根据她事后的供词,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她要确认孙传芳在场后才敢把枪带出英租界。回到佛堂,施剑翘的机会终于来了。她从正跪着的孙传芳的背后向其射了三颗子弹。当佛堂陷入一片混乱和恐慌时,施剑翘保持着镇静并胜利地宣布:“大家不要害怕,我是为父报仇,绝不伤害别人,我也不跑。”

  父仇未敢片时忘,更痛萱堂两鬓霜。纵怕重伤慈母意,时机不许再延长。不堪回首十年前,物自依然景自迁。常到林中非拜佛,剑翘求死不求仙。

  刺杀成功后,施剑翘随即把这首诗散发给现场的目击者。除了这首诗以外,施剑翘还散发了长一页纸的犯罪动机声明和比这个更长的自白书《告国人书》。接着她便归案白首。

  施剑翘1906年生于安徽桐城。除了父亲施从滨外,她的亲人还包括她的母亲,一个哥哥,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她的父亲是家中的长子,在20世纪初成为授勋士兵,从而整个地提高了这个家族的社会地位。施从滨,字汉亭,曾任山东军务帮办,后在张宗昌军中担任军长,直至1925年被孙传芳所杀。

  1925年10月3日,在率领一个旅的铁甲军前往夺取山东固镇的途中,施从滨被孙传芳的部队包围并陷入绝境。施从滨四千士兵被大肆屠杀,施本人也被投入监狱并于翌日在孙传芳的命令下枭首示众。“被害后仅一差人逃回家中,问以前方情形,唯伏椅而哭,已知消息不佳。”那个随从因为悲痛欲绝而哽咽难言,施的家人一直到去天津后才知道了施从滨死亡的来龙去脉。

  施剑翘原本打算让她的哥哥施中良执行刺杀的任务,但很快意识到因为施中良不是一个军人,因而很难获得部署复仇的恰当时机。她随后又求助于表哥施中诚,尽管施从滨过去待他像儿子一样,但他也没有采取行动。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施剑翘在1928年嫁给了施靖公,条件是他将帮助这家人实现复仇的愿望。但他很快就被派遣到了遥远的陕西并搁置了这个计划。直到1935年,距离她父亲死去整整十年后,此时这个家中的所有男性都不再愿意采取行动。施说,家里除了她之外再没有人可以依靠了,“余乃觉求人不如求己”。

  侠的传统不仅使施剑翘以法外手段自行寻求复仇的动机合法化,而且使它浸染上了一种英雄色彩。毫不奇怪,她有意识地将自己视为“侠”。她对自己的称呼直接取自与“侠”的品性相通的行动力和英雄主义。虽然父母给她起的名字是施谷兰,她却把自己更名为“剑翘”。

  2

  施剑翘非比寻常的复仇行动立刻成了媒体热切关注的焦点。

  记者们喧嚣着报道这个正在展开的案子,各大剧院为搬演这一故事激烈竞争。杀人案和随之而来的审判孕育了报纸上的连载小说、纪实小说和广播里的评弹。事件主角的照片迅速地出现在了一批画报和副刊上。作家们在回忆中谈到了这一案子的影响力。郑逸梅在他的回忆录里惊奇地描述这一事件是如何在日报中被详尽报道,被改编成戏剧,甚至被搬上银幕。

  对施剑翘的审判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法律事件。这个案子在杀人案发生仅八天后的1935年11月21日开审,当地的公诉人在天津地方法院对女被告施剑翘提起公诉。天津地方法院宣布对被告处以十年有期徒刑后,这个案子的复杂性质立刻显现。1935年12月17日,法官孔嘉彰、叶德桱和法院公诉人文人豪签发了622号判决书,以她的主动自首为理由,给予了她一定程度的宽大处理。他们虽然表示了对她的热诚孝心的个人同情,但还是决定搁置道德上的怜悯,否决了被告为孝复仇的情形应当获得司法宽恕这一申诉的可行性。原告和施剑翘的法律团队立刻对法院的判决结果提出上诉。被告方反对的是低级法院否认孝的动机是减刑的条件。

  这个案子由北平的河北高级法院重新审理,二审在1936年2月6日开审并持续了六天,由毛耀德和陪审员景星辰主持。最后的结果是施的刑期从十年减到七年。双方不服再次上诉,案子遂被移交到了南京最高法院。1936年8月25日,南京最高法院维持了河北高级法院判处的七年轻刑,认定施剑翘的正义复仇构成了“情可悯恕”的减刑条件。

  这场审判引发了一场热火朝天的公开讨论,这场讨论关乎情的道德权威、“同情”与“法治”之关系、孝对于国家之意义等。

  1936年10月14日,下午两点,国民党政府宣布给予施剑翘特赦。这并不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决定对此类罪行给予特赦。南京政府曾经给郑继成签发了一个相似的死缓信。郑继成1932年曾因为相似的罪行而引起公众的注意。像施剑翘一样,郑曾经为了给父辈报仇而杀死一个下野军阀。施剑翘杀的是前江南军阀头子孙传芳,郑继成杀的则是北方军阀张宗昌。施是给父亲报仇,郑是为叔叔报仇。在两个案子中,公众对凶手的支持都是巨大的。对于两个凶手来说,中央政权都是在案子被法院审理后不久,就发布了令人瞩目的特赦令。

  3

  1940年末到达四川的施剑翘立刻投入了抗日救亡的运动中,特别致力于帮助建立中国的空军力量。施剑翘与弟弟施则凡发起了“合川献机运动”。到了1941年4月,这一运动已经筹募了三架飞机的款项,到了5月底,合川献机运动已经得到了全国的关注。

  施剑翘过去的名声使她成了合川献机运动的强有力的发言人,更成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代表。她英勇地献身于道德事业,为了它愿意去行动和报仇,这一英雄的行为象征了中华民族的抗日爱国主义是如何被定义和阐释的。

  她最后的岁月是在北京度过的,她在那里担任北京市政协委员。1979年8月27日,73岁的施剑翘死于直肠癌。

  本文摘编自《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