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5版:小记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7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小玩意”里的大学问
快报小记者非遗体验活动
  面塑体验

  7月8日、9日,暑假刚刚开始,横林实验小学原本沉寂的校园却格外热闹,原来在快报小记者工作室的组织下,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位传承大师——虎头鞋技艺传承人虞秀琴老师和金坛潘家面塑的潘俊芳老师分别来到学校,为我们小记者开展了两场生动有趣的非遗体验课程。虎头鞋和面塑这两种“小玩意”都有哪些学问,今天就让得到大师亲传的小记者们来聊一聊。

  一块面团的华丽蜕变——面塑

  活动开始了,只见潘老师拿出了三个小圆球,教我们如何制作小动物。头部制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先要把头部捏成水滴状;2.用大拇指压出眼窝;3.定位;4.做眼睛;5.把头放在木棍上;6.做耳朵;7.剪嘴巴;8.做大板牙;9.粘鼻子。好了,头部就制作完成了,接下来开始制作身体。用之前做好的另一个小圆球捏到木棍上,捏成另一个水滴形,接下来,做肚皮、四肢和尾巴。看着潘老师一点点地捏,搓,揉,慢慢地,一只可爱的、活泼的小老鼠就制作完成了,看着就像真的一样,真漂亮。

  横林实验小学四(2)班 唐嘉泽

  

  我看潘老师做的时候觉得好简单,但自己拿起面团时就慌了。那一刻,脑袋好像断了电一样,老师刚刚讲的方法全忘了。我琢磨了好一会儿,才动起来。我先把面团分成3份,揉圆了,取其中一份捏成老鼠头,然后用针在头上把眼睛的位置定好,把捏好的眼睛粘上去,最后分别捏出耳朵、鼻子和牙齿,一个头就做好了。接着老鼠胖胖的身体,短短的腿,又细又长的尾巴,都被我这灵巧的双手捏成了。啊哈!一只又胖又可爱的老鼠就出现在眼前了!

  通过这次亲密接触,我对面塑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相信只要大家行动起来,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能得以传承。

  横林实验小学 三(5)班 徐铭佳

  指导老师 徐书洵

  

  7月9日上午,我校的小记者活动有幸请到了面塑第五代传人潘俊芳老师,潘老师自幼酷爱面塑艺术,技艺精湛,已创作800多件面塑作品,被誉为面塑“达人”。首先潘老师向我们讲述面塑的历史,接着,潘老师教我们捏可爱的小老鼠,这也是我最喜爱的环节。你瞧,潘老师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并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脚、头和面等,然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顷刻之间,一个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便诞生于潘老师的指尖。

  我们在潘老师的指导下,也做出了一个可爱的小老鼠。原来,非遗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横林实验小学三(4)班 袁皓秋

  指导老师 唐友芬

  

  潘老师为我们介绍了面塑的历史起源以及制作技巧,接着开始指导我们捏卡通老鼠。当我自己动手往小棍上捏老鼠的身子时,尽管竭尽全力,可不管我怎么捏,它就是不呈水滴形状。我又回想了潘老师讲的步骤,经过我的反复捏弄,终于成水滴形了。有了捏身子的经验,捏老鼠的其他部位已经难不倒我了,很快面塑老鼠就捏好了。看着手中的老鼠,我想:所谓“红花配绿叶”,何不把老鼠打扮得漂亮些?于是我就动起手来,用红色的面做成头纱和蝴蝶结,贴在老鼠头和脖子上,用白色的面做成老鼠肚子,好像一位可爱的“小公主”。

  横林实验小学三(1)班 潘瑜婕

  指导老师 钱云涛

  

  潘老师教我们制作的是十二生肖之首——老鼠。我一边听着潘老师的讲解,一边看着潘老师熟练地示范操作,真恨不得自己也有这样的本领!好不容易轮到我们动手制作了,我先把一个大面球分成三份:两个大球和一个小球。再把一个大球捏成水滴型,做成小老鼠的脸型。接下来做老鼠的肚子,潘老师说:“肚子要饱饱的。”同样也是把面球做成水滴型,中间穿一根小棒,把小老鼠的身体包在木棒子上。最后制作手和脚,先把面团制作成鸡腿型,再把它制作成“S”型,捏在身体的下面就可以了!

  就这样,一只小老鼠在我手中诞生了!看着自己手中的面塑老鼠,再看看潘老师捏的小老鼠,真是天壤之别啊!

  横林实验小学三(1)班

  严宇翔 吴昱

  指导老师 钱云涛

  

  一走进会议室的门,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坛潘家面塑的第五代传人潘俊芳老师已经在那里等着我们了。只见她中等的个儿,微胖的身材,笑眯眯的,显得那么和蔼可亲。

  这时潘老师微笑着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面塑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答不上来。然后潘老师给我们讲述了面塑的历史,它的传承已经有500年了。面塑不同于彩泥,它更具有稳固性和观赏性。介绍完面塑的材料和历史,潘老师开始做面塑卡通老鼠,一边做,一边给我们讲解它的身体结构和如何塑形,不一会儿,一只活灵活现的老鼠就做成了!同学们看了不由个个啧啧赞叹!

  横林实验小学三(1)班

  陶子轩 解茜雅

  指导老师 钱云涛

  非遗传人潘老师年近半百,精神饱满,笑容满面,向我们投来慈祥的目光。授课开始了,她为我们示范如何捏出一只可爱的小老鼠。

  首先拿出一个红色的小面团和一根小木棒,把面团分成3份,动作娴熟地制作了小老鼠的脑袋、身体、四肢和尾巴。然后用黑白两种颜色的面揉成小圆球做眼睛,外面是黑眼圈,白色是眼底,黑色是眼珠,眼睛粘上去后再用白色的面粉做成老鼠的大板牙,用小刀再中间划拉一下,两颗大板牙就完工啦!嘻嘻,一个活灵活现的小老鼠就做成了。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潘老师的一举一动,牢记她的每一个步骤,觉得还挺容易的。可等到自己一动手,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光做好一个鼻子,我就花去了大半小时呢!而这时,潘老师早已做出了一只正在跳舞的小白兔。我心想:潘老师的技艺可真高超啊!这肯定跟她平时的勤学苦练分不开啊!

  横林实验小学三(2)班 戚笑鸣

  指导老师 吴蓉梅

  

  潘老师教我们做的是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一的老鼠。她一边做着示范,一边极为细致地讲解制作的要点。她的双手不停地转动着,不一会工夫,一只栩栩如生的老鼠便“诞生了”,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看过示范,我便迫不及待地拿起面团搓了起来,经过反反复复的尝试,终于把脑袋捏成了。接下来,我把它固定在牙签上,开始制作身体、四肢、五官,这些工序相对于脑袋来说可简单多了。当我用工具把自制的芝麻大小的一对眼珠按进刻好的眼窝处时,霎间小老鼠就来了精神,再把两颗白色的大板牙按上,它一下子又显得俏皮极了。为了让它更加生动,我还为她点缀了蝴蝶结头饰和手环,这样,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老鼠就展现在了我眼前——我成功了!

  横林实验小学三(2)班 薛舒雯

  指导老师 吴蓉梅

  一针一线的匠心传承——虎头鞋

  非物质文化遗产,虎头鞋技艺传承人——虞秀琴奶奶为我们讲解了虎头鞋和虎头香囊的历史。为什么要做虎头鞋呢?因为不仅可以辟邪驱魔,还可以保佑孩子的健康。虎头鞋的做工非常复杂,光上面的一些绣花、刺绣、拔花等多种针法就足以让人崩溃,但虞秀琴奶奶面对困难却非常乐观,坚持传承下去,不禁让我们佩服。

  虞秀琴奶奶为我们准备了充足的材料:香粉,布料和一根针线。看似简单,实则困难重重,我先拿起一根针,在布料上面反复折叠绣上去。把布料绣好之后再弄一个口子,如果香粉太饱满就可以把香粉的袋子剪破,倒入一些香粉在布料里,这样也会得到相同的效果。在一针一线地把那个口子缝起来,香粉还可以留下来继续用,是一个很实用的东西。在过程中当然有一些小错误,比如说针线,不小心穿错了,但奶奶很用心,她总会在旁边及时纠正小错误,手把手地教我们,为她的细心点赞。

  横林实验小学五(1)班 孙宁

  指导老师 杨宇

  假期里,我很荣幸地跟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虎头鞋的传承人——虞秀琴老师一起制作了虎头香囊。香囊虽小,但一针一线,都蕴含深情。虞老师戴上老花镜,带领大家拿起针线,耐心、细致地一步骤一方法,亲手缝制香囊,缝制满满的祝福和吉祥。看着她做得又快又精致,我心里想:这对我来说也应该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吧。可是我刚刚起步就遇到了困难,我没有把周围的一圈红布塞进里面去,只好全部拆掉重来。缝到一半的时候又遇到了瓶颈,多亏了虞老师的耐心教导才解决了困难,一波三折后,我的虎头香囊终于完成了,虽然没有虞老师的那么栩栩如生,也是十分精致的。

  横林实验小学五(5)班

  诸毓瑶 郭志凌

  指导老师 周美艳

  我们在虞秀琴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别开生面的虎头香囊制作活动。虞老师一进教室,同学们就立即沸腾起来了。这可不仅仅因为虞老师是非遗物质文化传承人,更重要的是她为我们带来了精美可爱的手工虎头鞋以及给我们的材料包。只见老师一在桌前摆出各种虎头鞋、虎头帽、虎头香囊,就吸引了很多同学家长的围观。大家对于老师的手艺不禁都啧啧赞叹,甚至有个奶奶家长还当场掏出钱包要购买并说“买个虎头鞋给小孙子穿上,好看又辟邪”。

  听主持人介绍这些色彩鲜明、虎虎生威、各具特色的东西可都是虞老师一针一线亲手缝制而成的哦!我们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也更加敬佩虞老师了。

  横林实验小学五(3)班 徐莹

  指导老师 胡泽华

  非遗文化传承人虞秀琴奶奶,走进了我们的课堂,给我们讲述虎头鞋的历史,并亲手教我们制作虎头香囊的技巧。

  在虞奶奶的悉心教导下,我们便摩拳擦掌开始了制作之旅。我先将虎头的两面对齐,然后一手紧紧拿针一手抓住虎头,小心翼翼地沿着金黄色的花边缝合虎头。其实,细心的虞奶奶为了降低缝合难度,早就将虎头裁剪好,并拼装在一起,我们所要做的只是沿着黄线指示,一点点缝合罢了。经过缝合,一个精致的虎头香囊便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了我的面前。

  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开心极了,它不仅提高了我们动手实践的能力,也更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认识和传承的意识!

  横林实验小学五(3)班 张越

  指导老师 胡泽华

  瞧,桌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虎头香囊,有威风凛凛的虎头鞋;有栩栩如生的虎头帽……这时,慈祥而又和蔼的“虎头”奶奶走了上来,亲切地讲解虎头香囊的来历和文化,并演示了制作过程。随后我拿到了材料,热火朝天地做了起来,一开始我觉得是小菜一碟,但实际却没那么容易。我耐下性子,左手抓住香囊,右手捏起细针,一点一点全神贯注地缝起来。当我快要做完的时候,一旁的爷爷笑了笑,说:“傻孩子,香囊放进去了吗?”我看见被放在一旁的香囊,不禁羞红了脸,没把香气浓浓的囊放进去,还怎么驱蚊呢?我可真笨。我尴尬地把香囊硬塞进去,最后和爷爷一起完成了香囊的制作,看着自己做的虎头香囊,我心里乐滋滋的。

  横林实验小学五(3)班 刘鸿瑞

  指导老师 胡泽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