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的政策执行不能仅仅靠技术进步,很多奇葩证明之所以存在,无非是一些部门和单位为了规避自己的责任
有人曾戏言,比证明“我妈是我妈”更奇葩的是证明“我活着”。为了防止冒领退休金,资格集中认证被认为是必备的手续。有的地区要求本人到现场年审,跟随儿女在外地居住的老人就不得不千里奔波,而身体不好、腿脚不便的老人也不得不挣扎着去现场证明自己还活着。前不久,跟女儿居住在武汉的90岁老人白永启被要求回老家办理录指纹、照相等社保认证程序,办公室在三楼,没有电梯,老人只能坐在轮椅上,请人帮忙抬上三楼,这段视频被网络曝光后,再次引起人们对“奇葩证明”的讨伐。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人社部昨天关于全面取消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的通知,收获了舆论场的一致点赞。
客观地说,证明“我妈是我妈”也好,证明“我活着”也好,在有些情况下,并非毫无必要。比如遗产继承时,当然要证明双方关系。而面对冒领养老金的现象层出不穷,每年对领取者进行资格审验的程序,也不能说是多此一举。
今年上半年,安徽省进行信息比对,发现约9800名去世老人的亲属仍在领着老人的养老金。过去十年,安徽查处冒领资金6800多万,只追回了6200万。全国的数据更是惊人,2012年至2016年,全国查出的冒领社保金金额达到7.6亿元,追回到账7.1亿元,也就是说,还存在五千万元的流失。
正因为有些“证明”有存在的必要,所以,新的政策并不是简单地一刀切,而是要求通过信息比对认证、异地退休人员远程自主认证等模式,既可以让参保人无需定时定点集中认证,也可以有效防止冒领。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还可以提供上门认证服务。
这是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过去,信息在部门之间存在壁垒,带来一些漏洞。一个人死亡后,要办理火化,必然要开死亡证明、注销身份和户口,这些信息只需要部门之间联网,人社部门就能及时发现养老金被冒领。安徽能排查出9800个冒领人员,正是通过信息比对的技术手段。即使数据联网一时做不到,托赖网络和视频技术之发达,远程认证模式是效果好和门槛低的一种方案。当然,实在不行,举着当天的报纸拍照片这种看上去有些搞笑的方式,也好过跋山涉水千里迢迢。
但是,人性化的政策执行又不能仅仅靠技术进步,很多奇葩证明之所以存在,无非是一些部门和单位为了规避自己的责任,或是权力惯性使然,有些人欠缺现代政治理念,没有公共服务意识,制定政策的时候,只想着怎么减少自己的麻烦,至于是不是给办事的群众制造了麻烦,就根本顾不上了。
比如近日石家庄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执行“幼升小”政策时要求:父母和孩子3个人的户口必须在一处才能上片内学校,否则只能接受调剂。政策本来是要求“孩子随父母”,照理是可随父,也可随母,但在执行时,却被理解为3个人户口必须在一处,但如果父母离异,就可以了。有些夫妻的户口并没在一处,迁户口来不及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赶紧离婚,于是近期石家庄出现了扎堆离婚现象。
片区生源增多并不是突然而至的,当地教育部门前期规划不足,不在公共服务和资源供给上想办法,却只想着怎么玩文字游戏,以至于一个任性的政策解释,让众多家庭跟着团团转。
这样的政策壁垒,又岂是技术进步所能解决?政策制定者的思维模式才是那把关键的钥匙。
现代快报特约评论员 马青
(作者为南京新闻广播《马青时间》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