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家住南通海门的一对老夫妻接到一个噩耗:儿子华华(化名)在外地送货途中不慎坠下悬崖,当场身亡。华华刚借钱开了五金店,这一去就把所有压力留给了老两口。“儿子走了,债不能赖。”从悲伤中走出来后,老两口将店里的设备和原材料抵出去,但还有30多万元没着落。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近六年来,他们租种了邻居的10亩地,省吃俭用替子还债,目前已经还上了近4万元。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严君臣 通讯员 张晓珊 陆佳晖
儿子不幸坠崖身亡,留下30多万债务
年逾七旬的赵如俊、顾竹兰夫妇,住在海门港新区幸福村。2011年,儿子华华生意终于有了起色,他的电动工具小作坊在海门开张,又在云南开了五金店。为了扩大生意规模,华华向亲友借了40多万元用于周转。2012年上半年,华华的生意挺红火,他告诉父母,到年底应该就能还清债务了。然而,就在2012年7月,华华送货的卡车途经云南与贵州交界处,车辆失控坠下山崖,华华与司机当场身亡。
儿子出事后,媳妇再也没露过面。云南店里的库存、应收款等情况,老两口无力去过问。两人还没从悲痛中走出来,债主已经登门。赵如俊夫妇将小作坊内的设备、材料全部抵出去后,清算了一下,还欠外债30多万。
赵如俊下岗后每月有几百元补贴,老伴只有一百多元的农村基础养老金。30多万元债务,对于老两口来说无疑是个大数目。“这是人家的血汗钱,再难也要还给别人!” 为了让债主放心,赵如俊夫妇一家家上门说明情况,向债主们保证,欠下的债一分不会少,并根据情况制订还款时间。不少债主表示只要本金,利息免了。
老夫妇租下10亩地,没日没夜种田还债
那年赵如俊64岁、顾竹兰66岁。两个老人靠啥来还债?赵如俊想来想去,决定租田种庄稼挣钱。农村许多人外出打工,田地都撂下了,他和老伴把四邻空着的土地全租过来,一共10亩。
在农村,一家两个劳力,只种两三亩田地,赵如俊夫妇却要种10亩田。没钱请人干活,两个老人没日没夜地干。
夫妇俩天没亮就下地,晚上人们都睡了,他们才收工回家,还要喂鸡鸭。油菜、黄豆收割时要抢时间,晚了如果遇到下雨,油菜、黄豆就可能因雨受损。为此,夫妇俩不得不四处跟人“换工”,就是请人帮自己收割,之后再去帮别人干活“还工”。
“不这样没办法,孩子欠的账就还不上了。”有一年收油菜时,天气预报说几天后有暴雨,赵如俊夫妇不得不夜以继日地收割。五天后,顾竹兰晕倒在田里。输了两天液,顾竹兰刚拔掉针头又下田了。
两人省吃俭用,已经6年没买过一件衣服、一双鞋了。出门办事才会穿一身“门面服”,回家立即换下收好,生怕有一点损伤。家里其他开支也是能省则省,心中只有一个念想——还债!
日子如此艰难,还照顾孤嫂生活
日子过得如此艰难,赵如俊、顾竹兰夫妇还多年如一日地照顾84岁的孤嫂。哥哥离世多年,赵如俊夫妇精心照料常年卧床的嫂子,老人从没得过褥疮。顾竹兰经常给嫂子擦洗身体,帮她洗脸、换被罩床单,使嫂子尽可能舒适。
在幸福村,只要提起这对老人,男女老少都竖起大拇指。村党总支书记戴玉萍说,老人的善举,展示了什么是诚信与孝亲敬老,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诚信文明家庭。这种善举,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值得全村村民认真学习。
“只要我俩活着,债就一直还下去,如果哪一天还清了,我就可以给老伴买两件新衣服,舒舒坦坦地过日子了。”赵如俊说。
这些年来,老两口风里来雨里去,每年攒不到一万元。如今,他们已经还掉近4万元债务。令赵如俊焦虑的是,他去年摔伤了腿,现在只能种8亩地,计划种些特色蔬菜,希望剩下的近30万元能尽快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