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6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6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白云无门·乐泉谈书道》之四十七
“心识、眼识与智识”
  乐泉
  号拓园,万千莲花斋。1950年生于南京。系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首批研究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九三学社社员、主持拓园书道雅集。先后应邀在中国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河南省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艺术展览。出版有《乐泉书法集》《当代书法家精品集——乐泉卷》《中国名画家精品集—
  乐泉书法作品

  人们通常以习惯的认知与眼光,看问题,办事情。其实,在生活中,看到的未必都是真实,而执持于惯性的认知,难免会出现思维的“灯下暗”。这些问题,一般不太会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这些,却与人们的“三识”紧密相连。所谓“三识”,即心识、眼识与智识。

  这里,与大家分享一点个人体会。

  心识,即是外部事物在内心的反应,以及对自身的主观认知度。眼识,多指对外部事物,是否具有独到的眼光与眼缘。智识,是指包括前两项在内的,对客观事物,是否具有穿透力的洞察与独到的见解,以及居高临下的把握。换一句话说,即是对自身及相关发生的一切,是否能即时“放下”。因为只有放下身心,才可以做到“看破”后的从容淡定,才能正念主导,真正免俗。然而,“看破”未必能完全达到内心的和谐与“通透”。唯有和谐与“通透”,方可圆融。圆融即是慧心的照彻,力量的自强。而具有通透意识的人,其“三识”必然高于常人,谓之有智识,这样的人,已然“及道”,当然令人敬羡。

  长期以来,我个人仅是一个从学习书法,到研修书道的业余爱好者。从一点出发,悠游其间,心“筏”渐远。而对不同品类的关注与领略,无形之中丰富并开启了心性的觉醒。心源深处,渐而亮堂。而光明之心,正是每一位艺术研修者,取得独具魅力之成就的根本。

  我有一位学生,是位颇有成就、极为年轻的室内建筑师。近年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他随我研修书道,同时拜郭平先生研习古琴。自此,如入深山,如沐百川。以潜藏于内心深处的思古纳新之情怀,叩开“三识”之正能。因而注定在其专业领域,特质凸显:古朴、方正、包容、平静中见特立独行:缓中寓险,险中居正,巧中见朴。纳东西方元素,別出心裁。所作既隐含东方古典之精要,又可感受清明、“雅宋”之贵气。作者自身的品位与特有的气息,悄然漫延其间。唯此,最为难得。由此印证,一个优秀的室内建筑师,必须具备高于常人的心识、眼识与智识,方能达到内心与自然造化的和谐统一。

  回到书道问题,对于古人法帖的领略,需要长期地关注与思考,绝不是靠临临帖就能解决的。临帖是领进“门”的初步。写像一两家法帖,并非难事。若想取得自身的成就,形成自身鲜明的风格,却是需要多方面的素养做基石,除“腹有诗书气自华”之外,更须具备“静坐不虚兰竹趣,清流尚得山林风”的品性。远离“江湖”,谓“戒”起,戒生定,定能慧。如此,“三识”自然高瞻,不难成就自身。因之,“三识”的改变,因人而异,随时即地,并未跳出“因果律”。

  事实是,书斋文化与艺术,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极易被形形色色的“名利场”诱惑。故“心识”变于无形,“眼识”随之而下,而“聪明气”便会替代“智识”,丢失初心,落入俗套(我在这里所述的,或许过于严重)。为艺者不可能人人都可以成为大家,历史上的大家屈指可数,如今也不会例外。但学习与领略传承千年的中国文化与艺术,真的需具备多方面的学养,这是取得独具魅力之成就的前提,也是我多年研修艺术的切身体会之一。

  座接涛声堪引槎

  一玄斋对一钩斜

  灯前拍案欣奇悟

  大道浑成几浆花

  ——《松斋夜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