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毛泽东同志《送瘟神》诗二首发表60周年。毛泽东同志看了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所载《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通讯后,写就《送瘟神》诗二首。诗人以其伟大人格和气魄,饱含激情,超越古今,穿越时空,描绘了一幅人民群众战天斗地送走瘟神的雄伟画面,催人奋进。通讯员 谢朝勇 马国亮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1.“瘟神”曾是不治之症
血吸虫病曾一度肆虐于我国南方的广大地区,对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构成了毁灭性的威胁。血吸虫病重流行区有这样一首民谣:“男子肚子大,女人不生养,面黄肌瘦无力量,野外路边把命丧。”疫区呈现“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景象,他们的悲惨命运和不幸遭遇成为中国近代一部难以忘怀的血泪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十分关心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1955年11月曾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各级人民政府极有成效的组织下,疫区群众结合农村建设,开展了大规模的血防工作,在血吸虫病的预防、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当1958年毛主席得知余江县率先消灭了血吸虫病,看到多年愿望得以实现,怎能不激动呢?于是挥笔写下了“送瘟神”的光辉诗篇。
2.血吸虫的真面目
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掠夺营养、损害肝脏。血吸虫生活史包括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和成虫等阶段。钉螺是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有钉螺分布的区域就是血吸虫病防治重点地区。在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区为长江及其以南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血吸虫病是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阻碍经济发展,是世卫组织重点防治的热带病之一。
血吸虫病传播途径是人畜因皮肤接触含血吸虫尾蚴的水(疫水),血吸虫尾蚴通过皮肤钻入体内导致人畜患病的。
患了血吸虫病可引起皮肤瘙痒、发热、腹痛、腹泻等,反复感染或久治不愈可引起肝硬化、腹水,严重者影响生长发育(青少年),使人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危及生命。
3.政府的责任与担当
历史上南京流行地区居民深受血吸虫病危害,全市除玄武区外均为血吸虫病防治区,沿江地区钉螺面积分布广,是全省血防重点地区。建国以后南京市历届党委和政府对血防疫区群众极为关怀,高度重视血防这项民生工作,市、区党委或政府成立了血防领导小组,健全血防行政和业务机构,制定防制规划,落实血防经费,实行目标管理,强力推进血防工作。南京血防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方针,市政府办公厅每年下发血防责任书,实行考核奖惩,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卫生、农林、水利、教育等部门主力军作用,依法科学防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通过艰苦努力,全市于 2011年达到国家血吸虫传播控制标准。截至2017年,全市11个血吸虫病防治区均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2018年南京市将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南京市血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4.部门协同作战与成效
血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多个方面。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彻底消除钉螺孳生环境是治本措施。南京市结合农林、水利和城市建设大力开展环境改造灭螺。2000年以来,南京市启动水利血防重点工程,投资近3亿元,对便民河、江宁河、七里河、板桥河、水阳江等18条通江河道实施硬质化护坡共164公里,实施江岸护砌10公里,实施有螺沟渠改造10多处,防止钉螺扩散。农林部门因地制宜,在沿江地区实施了围垦种植、兴林抑螺、以机代牛、挖池养鱼等一批综合治理项目,帮助农民、渔民逐步转变经营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从根本上改变钉螺孳生环境,有效控制血吸虫病传播。南京市建设部门结合沿江开发与保护,在沿江大桥、港口、码头建设中及时清除钉螺环境,在滨江城市建设中着力打造沿江风光带、滨江公园、湿地保护中心等,消除钉螺孳生环境,建成滨江宜居城市。血防地区政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血防地区农村改厕工作,血吸虫病防治区居民粪便无害化户厕覆盖率达100%。血防和农村环境整治工程结合,全力打造健康、美丽乡村。各部门齐抓共管清除钉螺孳生环境,彻底改善血防疫区面貌,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过去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变成环境优美的休闲、居住和生产之地,开创南京市血防工作新局面。
5.血防人员的努力与奉献
回顾南京市60多年血吸虫病防治历程,大体经历七个阶段:调查为主,防治初创阶段;试验为主,全面推广阶段;防护为主,血防低潮阶段;灭螺为主,掀起高潮阶段;巩固为主,扩大治疗阶段;综合治理,科学防治阶段;项目管理,精准防控阶段。这七个阶段血防工作有高潮有低谷,有经验有教训,血防工作在艰难曲折中前进。
建国以来南京市累计查病887.7万人次,治疗血吸虫病人10.75万人,家畜查病36.58万头次,治疗处理5万多头次;累计查出钉螺面积1.6亿平方米,反复灭螺13亿平方米。南京市1963年血吸虫病重点人群查病患病率达62.3%、急性感染病人2126人,1970年全年查出病例4万多人,此后总体疫情呈下降趋势, 2007年以后未发生急性感染病例,未查出新感染病畜。近年来,南京市每年都开展查螺灭螺,查病治病,目前全市钉螺面积控制在1500万平方米,较历史总有螺面积下降了90%;查病5万多人,未发现本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已连续11年无急性感染病人。同时,对困难晚期血吸虫病人实施救助治疗。几代血防人用心血和汗水很好地履行了健康卫士的职责。
6.新技术运用推进血防工作
南京市卫生血防部门积极开展血防调查研究、培训指导工作,加强防治能力建设,血防成效显著提高。2000年以来,市、区血防专业人员结合现场工作申报实施血防科研项目20多项,获专利4项。灭螺新药、拖拉机机械化灭螺、无人机灭螺、无人机巡查、压螺机、血吸虫毛蚴自动识别装置等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技术应用到防治工作各个方面,开发运用业务平台系统实现手机终端开展日常督导、流调和在线培训,重点血防环境设置多媒体监视系统实现远程实时现场监控,短信、微信、网络成为新的宣传阵地。多种新的宣传手段和血防宣传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全市建成4个寄生虫病参比实验室,设施、设备不断更新,发挥着培训、质控、科研等重要作用。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为南京血防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加快了消除血吸虫病的步伐。
7.消除血吸虫病进入关键时期
南京市正全力推进全面消除血吸虫病的工作进程中,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多年未发生血吸虫病疫情,已有四个区达到了国家消除血吸虫病标准。但由于血吸虫的宿主除了人、畜外还包括多种野生动物,加之疫区外来流动人员的影响,彻底阻断传染源不易;加上长江水位变化影响,钉螺易扩散,钉螺控制难度大,灭螺效果难以持久巩固。血吸虫病传播的环节还未根本消除,稍有松懈疫情就可能出现反复。血防工作面临形势仍然是艰巨而长期的,要实现全市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还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部门配合,在工作力度和思想上不能有所松懈,机构、专业队伍不能削弱,要加强传染源和钉螺控制,努力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争取更大的成绩。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在南京已成为历史,往日钉螺孳生、“瘟神”肆虐的荒滩现在变成了丰收的粮仓鱼库,成了休闲的旅游景观,成了宜居宜业美丽家园。“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愿望,在几代血防人努力下必将早日实现。
迈进新时代,南京血防人充分认识到血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加强防控和监测,坚决防止“瘟神”死灰复燃,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全面达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为人民健康造福、为实现“健康南京2030规划纲要”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