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6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6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白云无门·乐泉谈艺》之四十六
“有感于‘井底之蛙’”
  乐泉
  号拓园,万千莲花斋。1950年生于南京。系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首批研究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九三学社社员、主持拓园书道雅集。先后应邀在中国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河南省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艺术展览。出版有《乐泉书法集》《当代书法家精品集——乐泉卷》《中国名画家精品集—

  《雪中观梅》

  观树十年照此身,

  空山不见暗香沉。

  水边林下横斜处,

  细语泥金入雪深。

  ——丁酉冬,雪中观梅有怀,兼寄友人。

  

  下雪了,今年冬天的雪,下得很大。雪映腊梅,横斜窗外,雪下得深,鸟儿叽叽喳喳,无处觅食。太阳出来了,带着些许暖意。

  有朋友踏雪来访,倒是有点意外,而且是走着来的。雪中的冬天,想念老朋友的心事上来,一迈脚就是几公里,似与我同“病”。开门看到热汗涔涔的对方,既吃惊又高兴。取出收藏多年的老白茶入缶,待汤色微矄,茶香溢散,话匣子也就慢慢打开了。

  我这人一辈子很少出远门,自称“井底之蛙”,薄闻寡见便是我的短项。生活与工作中,不论是快乐,还是难过的事,往往事后也未必完全弄明白,懒得去想,忘得亦快。老了才知道:做事是要用心,但不宜“住”心。人生只有经过,唯有面对,没有逃避。

  “井”底能看见的那一小片天空,无时不在变化,有风轻云淡,艳阳高照之日,亦有狂风暴雨,摧枯拉朽之时。更是浩瀚无垠的宇宙的缩影,好比一面镜子,时时照见自身,借人自省、检点与思考。有时一滴水,亦能反映太阳的辉光。

  生命需要支撑,人生不在于聪明,而应重于思考。精神便是最重要的人生基石。人生是个大舞台,总要有人在台上表演,这时,台上表演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师。充其量,自己仅是台下观众,如此看得清,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真正要什么。

  小的时候,喜欢涂鸦,因为小学校长的一句话,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迷上写毛笔字。写了大半辈子,也品出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作品里的人生沧桑,是任何人替代不了的。而精神与学养的无痕化入,反映出来的,正是作品中内在的气息,与无可模仿的笔墨神性。人生的“五行”,在时间的打磨中,渐渐逸出生命的神彩,这无疑不是神性的慧照,当然需格外感恩。

  老友问及,为何下乡后,书写的审美,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其实,环境变了,审美角度不同了,故而印证“存在决定意识”“笔墨当随时代”之说。拿今天的话儿说:接地气了。

  1971年,我从乡下告假回城,在工人文化宫,听田原先生的书法讲座。当时,很少有这样的机会。田先生说:有两个年轻人到他家求教书法,田先生问他们:《龙门廿品》有吗?连这个帖都没有,如何学书法!后来几年,省吃俭用,我终于积下五元钱,在上海东方红书画社(朵云轩)楼上“外宾部”(偷着溜上去的),购到一套原拓《龙门廿品》(正好五元整)。从此,这本帖便伴随我不少年。1977年“闹”地震,家家睡在院子里,一夜暴雨,把枕边的《龙门廿品》淋得稀巴烂。那天大哭了一场。今非昔比,那年头,研习书法艺术真的不容易。

  艺术好比是一面人生之镜。这人生之境能照出作者的心境与修为。比如,同样是画戏曲人物,上海关良画的是生趣,金陵马得画的是情趣,河北韩羽画的是神趣。关良可以品读,马得可以寻味,韩羽品到诙谐。画品源于人品。人之品位,既源于生活,读书与阅历,却不能失之于见识、情怀与胸襟。见识固不可少,情怀是一种寄托,一种修为。胸襟要博大与包容。这些都是为艺者的综合素质。除却先天因素之外,光练笔墨功夫与造型能力,是成为不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充其量不过就是一个高级画匠而已。天才毕竟很少,而后者满大街可遇。

  创造性的思维,是艺术天才不可或缺的。艺术源于生活,发乎于创造。刘海粟先生当年对学生说:老夫以八九十岁高龄,十上黄山,泼墨泼彩,对景写生,生命不息,创心不改。刘海老的精神,亦是中国文人精神的反映。

  当年从乡间调回城里,尽管有生活压力,业余时间还是在思考,如何在书写中,体现一种新的变化。有时也会把略有新鲜感觉的小品,贴在书房的墙上,容待看不下去时揭下来,重新改进。当年一位相交较久的老“插友”,隔一段时间,总会光临寒舍。每见墙上的字,都会说不行,退步了,甚而说还不如上次的好。他经常有意或无意地“打击”我,反倒激励了我的信心。难得是“诤友”。这位朋友也了不起,文章好,且擅长格律诗词,所写旧体诗词,气魄宏大,意境开阔,堪见功力。我那时经常向他请教,获益匪浅。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众生的帮扶,离不开亲人朋友的关照。因此,感恩之心不可忘,学习之心不可无,创造之心尤不可失。活到老,学到老,童心不昧,永远保持一颗旺盛的创造之心。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当年田原先生写给我的,唐代诗圣杜工部的诗联。如今,田先生已作古。遥想先辈的鼓励,感慨万端。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