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沧桑巨变,改变的是每一个人的生活。5月31日,由江苏省委网信办指导,现代快报·ZAKER南京主办的“见证·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网络征集活动启动。10多天以来,我们不断收到投稿,来自江苏乃至全国的网友,有80后90后,有作协会员,有退休工人,有基层工作人员……一位79岁的南京老人接连发来两首诗,歌颂“新南京”的新风貌。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刘静妍/文 李恒毅/摄
小时候常去玩的地方,现在更壮观了
“扬子天堑虹桥架,滨江靓景生态优……江南贡院文光灿,金陵书苑品节修。和平广场竞歌舞,文化长廊亮明眸。秦淮桨声连十里,玄武波光映千秋。栖霞红叶凌霜笑,莫愁海棠迎客游。古林牡丹舒国色,梅冈花雨闪媚柔。”一首诗,网罗南京各大知名景点,将美好风光写尽。
写诗的这位老人名叫洪义,出生于1939年,现在家住南京鼓楼区,是一名退休老教师。老人在南京长大,到扬州读大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淮安的农村当教师。1986年,他回到南京任教。如今,白发苍苍的他,仍积极地活跃于南京诗词学会等组织的活动中。
作为一个老南京人,洪义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写的《新南京颂》中描绘的景点,在他小的时候,看起来并没有现在这么美、人气爆棚。“那时候,感觉玄武湖没有现在这么开阔,也不像现在这样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洪义说,小时候,他和小伙伴们经常去雨花台附近逮蛐蛐,那时候很难想象,现在雨花台烈士陵园变得如此敞亮、壮观、庄严肃穆。
“四面八方通地铁,千家万户住琼楼”
洪义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改革开放四十年,他感触最深的变化在于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老人说,过去人们穿着几乎统一颜色、统一款式的衣服,而现在是一人一种花色。上世纪80年代,刚回到南京的时候,他住的是单位分的筒子楼,一家人挤,而如今,老两口住进了敞亮的公寓楼。
说到吃的,老人诵起曾写过的一首顺口溜——“衣食住行天天有,鸡鱼肉蛋不用愁”,他还记得,小时候家里靠腌菜、榨菜度日,对比之下,瞬间幸福感爆棚。
至于出行,老人感慨更多,现在公交、地铁、高铁出行很方便。洪义在《新南京颂》中写道:“四面八方通地铁,千家万户住琼楼。”
团省委加入征集活动,在校师生踊跃参与
“见证 ·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网络征集活动启动以来反响热烈。近日,共青团江苏省委也加入到征集活动中来,在全省青年中“广发英雄帖”,征集文稿、图片、视频、H5 等,在校师生积极响应,踊跃参与。
扫码看视频
网络征集进行时,期待与你共同“见证”
“见证·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网络征集活动正在进行时,我们希望你能以亲历、亲见、亲闻之事,多角度、生动形象地展示改革开放进程中,你的生活和观念的变化。
这是你的个人史,也是这个国家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