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4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6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方原:画出骨子里的东西来
  方原
  199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南京书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二级美术师。作品两次举办个展、多次参加国内外(韩国、美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展览。曾获“江苏省工笔画展”银奖等奖项。有多幅作品和专业论文发表,出版个人画集四本。2017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大型画册《方原的画》。曾赴国内多地及东南亚、欧洲写生。
  《季节轻轻唱》之二
  《串起零星记忆》之一
  《俏闺蜜》之八
  《点绛唇》(局部)之九
  《又见楼台》之二
  《又见楼台》之八

  □ 文/徐乐乐

  若干年前,一次去南艺的朋友家玩,刚坐定——这位朋友家最佳闲聊地点就在餐桌旁——就见一张纸斜放桌上,半尺见方,铅笔素描,画的是一架老式相机,一把抓过来,细看,心下暗惊。问谁画的。答曰:方原。

  “刚才她就坐在这儿,桌上正好放着相机,聊着聊着,顺手就画,我们也叫好,她就说送给你们吧。”

  着实令我眼红!方原我是知道的,除了她是方骏的女儿,还知道她小时候就很有天赋。这会儿她在南艺读书,可能快毕业了,一转眼已经是大姑娘了。经验告诉我们,小时候画得好,长大了往往不一定,看样子遇到“例外”了。

  因为方家就在附近,当天就登门拜访。进门便夸,进而提出要看画。在我不由分说的高涨热情指使下,她(不管情愿还是不情愿)取出了几本速写本和各种纸片,尺寸不一、颜色不一、厚薄不一,用铅笔、钢笔、圆珠笔画的线描或素描,让我饱足了眼福。边看边忍不住问:你爸爸对你的画怎么说?开始并不作答,问了几遍后她说,某次她爸爸在她身后看看,突然“哈!哈!哈!”大笑着走了。

  当然啰!有这样的女儿嘛。我惊奇这个小姑娘的才气,这个才气在于:并非像某个大师的手法,不狂妄,不故作潇洒,既老实又时常会冒出奇怪的肌理——如那幅相机画,我原以为会有一批如相机一类的静物素描可看,不,那幅相机就此来无影、去无踪了,她的素描大部分画的是怀旧——20世纪30年代的人物造型,有的加上场景。踏踏实实的30年代,扑面的张爱玲气息!女人婀娜多姿,男人西装革履;不管男女,都透着一股市民气,男人尤甚:局促,猥琐。真难为她,连骨子里的东西都画得出来!细节,我立刻注意到了:她从哪里得来的细节?我也画过不少插图、连环画,最不情愿画中年男子,尤其后脑勺,男人的后脑勺有什么画头?瞧瞧这里,细细的、轻松的线条将头发走势一分,再来几笔交代了发际,那些点和线传递了多少信息!女人是她画得最多的,站姿坐姿,不同组合,更多的发型,更多的上世纪30年代时装荟萃。有一幅穿旗袍少女背影,低垂的短发,纤细裸臂,敏感而脆弱——不过像这样“伤感”的画面并不多,大部分带点嘲讽,还有各种体型呢。有美腿,漂亮的脚弓线条,也有小猪蹄般的肥踝,有平胸平臀,还有“保姆”身材:透过粗布旗袍都能感觉出那松弛的腹部。场景、道具也妥帖:落地窗外面对的窗户显示出弄堂的逼仄,台灯信纸、茶炉小壶、樟木箱、百叶窗、雕花大床下的拖鞋、痰盂、挂在窗外的旗袍等等。我肯定要问了:你家里是上海人吗?

  “不是。不过我外婆那儿一家邻居是苏州人,他们家蛮有味的。”

  这便是来源了?我妈妈是上海人,上海外婆家我也去过多次,殖民地式的雕花大床上也安顿过几夜。每到晚上,外婆捧出一只生锈的饼干罐分发“白脱”饼干,特别美味,再加上现在想想肯定很值钱的一张椭圆形大餐桌——仅此而已了。上海没有给我任何灵感,灵感都跑到只与上海打了个遥远的擦边球的方原手下去了。

  也有不足。或者说,对我们这样习惯于画了就有用处的人来说是一种不足:方原的这些20世纪30年代“系列”,即兴而来,即兴而去,天才的火花随处闪现,却没有具体的用途。如果某个出版商在出张爱玲小说的同时将它们散印其中,在我看来才是正途,不过方原本人却似乎没有如此要求。可能情况还相反。后来一位出版界朋友也惊叹于她的手笔,拿了一本儿童读物让她画插图,结果并不如意。儿童式的滑稽、天真、傻笨不是她的专长。不过尽管如此,仍有亮光一闪:一桌菜肴,铺着一张有着不讲规矩图案的桌布,一瓶包扎着的酒,两笼屉小笼包子,笼屉上随意而又准确地画上接头与钉扣——又是出人意料的妙语。这便是方原了。

  天才,顾名思义——天生之才,并非一个绘画爱好者通过长期训练和孜孜不倦积累而获得的绘画能力。于是便有了缺陷。至少从方原画出版物的状况来看,人们只能迎合她,她却难以迎合人们,即使本意并不想故作清高。当然这可能仅仅是因为她实践太少所致。不过我有一种感觉,圆通好像也是一种生来的本领,而且圆通和才能往往成反比——这是否是上帝赋予人类的一种平衡手段呢?方原是幸运的,南艺毕业后不久,就进了南京书画院,成为一名专职画家。书画院坐落在玄武湖内,风景如画,环境惬意。院长朱道平想必也是爱才,将方原招致麾下,既如此,对部下也少不了鞭策。一进画院便办了个个展,然后不断有各种联展,不久又出了本小册子。展览我都去看了,作品属“正规”画种:国画。画得不错,虽然没有达到她那些上世纪“30年代系列”给我带来的全然的心动和惊喜。

  尽管有刚才提到的“虽然”,她的少数民族系列也有很多令我欣赏的地方。民族服装给她带来了任意创造的机会。按她的话讲,可以随意“造谣”。服装的图案、结构包括头饰在她的“造谣”功夫之下千奇百怪,连绵一片;用笔也洒脱了,一会儿黑白水墨线条,一会儿油画棒水粉一齐上,着实过瘾。

  且慢,方原还有高招。在她家中还有几幅铅笔线描,竖着画在长条宣纸上,每幅约一尺见方,同样是少数民族题材。相比起来,那些水墨画就好像是方原半闭着一只眼画出来的,她并没有打算将它们拿出来展览,可能因为小,必须凑近了看,细节又出现了,背景丰富得令人眼花缭乱,柴屋、蔗田、玉米地、莫名的花草、雨伞、蓑衣、猫狗猪羊任意穿插,线条疏密组织得恰到好处。人物的姿态和表情略显僵硬而空,却很对头,因为这是纯唯美的东西。它让我想起了波斯细密画,一种中国式的淡雅的细密画。还有一些画没有完成,只画了半棵树——或许不想画了,就停了。

  但如果哪一位出版界人士看了,以为她可以画同类题材的书籍插图,可能又会失望。

  随意、即兴,不为任何目的,有如神助——这就是方原。

  时而无法无天、时而胆怯、时而自信、时而退缩——这也是方原。

  曾听一位老者说:儿童即天才,人越成熟,越趋平庸。方原已到了该成熟的年龄,但她在很多方面还未成熟。可能正因为如此,不可思议的天才之光才能闪现,让我们这些崇尚“厚积薄发”、孜孜不倦的平庸之辈扼腕称奇。

  这好像是一部叫《莫扎特》的电影所表现的主题。

  我们祝愿她。

  (文章写于2001年)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