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小孩在一家高校新校区上学。他告诉我同学:昨天开始,校园里,出现了不少青桔共享单车,学生们都觉得挺好。由于新校区很大,从北门到南门要走上好半天,有辆代步工具,很赞。
接着,就看到了新闻:首批青桔单车率先在江宁大学城试点投放,但尴尬的是,主管部门表示,未经过批准,不能上路,只能在校园范围内骑行,而且要根据各学校规定执行。(详见今日快报封9版)
由于主城区的共享单车数量已经是一个巨量的数字,一些城市去年曾发布过暂停新单车投放的通知要求。应该说,暂停投放很有必要,一来,单车的饱和度越来越高,有关城市“单车垃圾场”、单车企业倒闭的新闻也不断见诸报端;二来,紧急刹车,是建章立制、有序管理的一个重要条件。对此,单车企业自然应该无条件执行。与此同时,是否可以探索一下共享单车的退出机制呢?原因在于,“暂停令”以“暂”为关键词,时间久了,是不是也需要重新做一次通盘梳理呢?共享单车的发展,与城市科学管理的结合,应是一个明确方向。对共享单车进行科学评估,引入退出机制,促进优胜劣汰,也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
应该看到,经过一段时间的刹车及放缓,城市内的共享单车出现了一些“疲态”,车损上升、维修不够及时、骑行体验下降、管理不善导致乱停乱放问题加剧……这些现象说明,“围城内”的共享单车企业很容易小富即安,惯性求稳甚至求安逸。外在竞争压力的降低,必然会诱导企业自降要求。本月,广州和深圳都公布了共享单车企业考核情况,两家企业的第一季度得分刚过及格线,深圳有三家企业仅在53分以下。
如果有了退出机制,有新水涌入,有“鲶鱼”同游,情况就会大为不同。去年,海口等一些城市探索建立共享单车企业准入和退出机制,今年3月,成都更是明确设立共享单车退出机制,考核低于600分就“下课”。考核是为了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业内竞争,最终是造福城市的骑行者,造福城市的环境。考核与“退出”“准入”打通,形成良性“循环”,那将是好事一件。南京 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