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2版:清明小长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4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350人雨中徒步7公里
寻访南京保卫战碉堡群
  市民在丛葬地献花
  扫码看视频

  清明时节,烟雨迷蒙,怀思悠远。4月5日,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办,南京市体育局指导,南京市委网信办、中山陵园管理局、现代快报等单位协办的“祭忆英烈·寻访南京保卫战碉堡群”清明徒步活动举行。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曹路宝参加了此次活动。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耿朴凡 鹿伟/文 顾炜/摄

  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参加

  当天共有350人参加徒步活动,一起寻访南京保卫战碉堡群。出发地点为中央体育场东门广场,途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东郊丛葬地纪念碑-灵响亭-灵谷寺路-邮局东路-陵园邮局-名悦广场营销中心-邵家山-陵园邮局-邮局东路-体院南路,最后回到中央体育场东门广场,总长约7公里。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表示,前段时间出现的“精日”事件,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我们举办徒步活动,就是想让年轻人了解这段历史。我们在‘精日’分子拍照的邵家山碉堡周围播撒和平之花紫金草种子,希望通过活动,让大家珍惜当下和平的生活。”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参加活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老人的外孙女夏媛,就带着儿子来到了现场。“我儿子虽然还小,但我觉得参加这种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通过寻访让孩子记住这段历史。”

  市民献花悼念遇难同胞

  小雨淅淅沥沥,湿冷的空气让紫金山格外肃穆。参与活动的市民冒雨从中央体育场出发,前往第一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东郊丛葬地纪念碑。

  81年前南京遭遇屠城,次年中山门外至马群一带收尸33000余具,其中3000多具尸体葬在灵谷寺东,即“东郊丛葬地纪念碑”所在地。

  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王卫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处丛葬地建于1938年,也就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后不久,是建得最早的一处丛葬地。

  现场,市民们手捧小白菊,有序地在纪念碑前献花默哀,悼念在南京大屠杀惨案中的遇难同胞。

  南京东郊现存约60座碉堡

  位于孝陵卫西北的邵家山,是当年南京保卫战主战场之一。徒步至邵家山东侧,在绿树掩映的半山处,就有一座圆筒形的碉堡。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邵家山现存碉堡7座,其中6座是大型连体碉堡,1座是观察所。

  “每一个碉堡都是一段物化的历史,见证了当年在南京发生的一场惨烈的战斗。”王卫星介绍,此地当年叫“西山”,现在叫“邵家山”。这里是当年中国守军扼守的要地。中国军队在这个高地顽强拼搏,战斗打得异常惨烈。从1937年12月9日一直打到11日凌晨,日军付出惨痛伤亡代价,才最终占领“西山阵地”。

  “这个碉堡今天仍然保存完好。它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尤其年轻人,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要铭记南京保卫战英勇悲壮的历史和南京大屠杀这段悲惨历史,让每个人珍爱和平。”王卫星说。

  紫金山碉堡是1935-1936年间,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城塞组分批构筑。南京保卫战期间,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在紫金山抗击来犯之敌。紫金山现存的碉堡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且保存得最完好的抗日碉堡群。“据初步统计,在东郊这一带,大概有60座碉堡。”王卫星介绍。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