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2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3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王继安:发挥有自,气韵生动
□毛贵民

  我与继安兄相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时,我们都是尚未婚配的后生小子,我在团省委工作,而继安兄已经是南京师范大学的书法研究生了。有时我到他那里去玩,看到他写的字,深感佩服,遂发浩叹曰:“我字若如此,此生复何求?”继安兄则每每安慰我说:“字无百日功,只要勤学苦练,何愁不成。”那时我很青年,很有急于功名的思想,总是劝他“笔走偏锋”,意思是指摘他人,获取名誉。他却认真地告诉我:“不可狂怪欺世”,循规蹈矩地学习,即使不成,也还能做个学生,如果狂妄不羁,最终学业不成,还会受人耻笑!三十年过去了,这“不可狂怪欺世”一直是我学习书法甚至人生的座右铭,这就是我这首词最后几句的意思。

  继安兄的书法,当然如他自己所说,俱是从规矩中来。他的作品,楷、隶、篆、行诸体,无不发挥有自。换句大白话,就是水流千里终有源,既有源头,又有自己的创造。比如他的小楷,一看即知是源于常年的墓志临习。

  然而,书法毕竟是一门艺术,欣赏书法,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因为这门艺术太抽象,而遮蔽又极重。抽象,我的理解就是中国书法艺术是由最简单的点画、结构为织体,通过将点画组织成一定的结构,表达极为强烈的个性和情感的艺术形式。它虽然特别讲究章法与构图,讲究形式的美感,但它又不是通过实物图形来传递个性和情感的。书法表达修改与情感是作者通过介质——笔、墨、纸、水,运用提、按、转、使等技巧,使笔迹产生粗细、长短、向背、明暗、湿枯等一系列变化,由此产生单字的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通篇之间等一系列的辨证关系,产生形式美感,感染他人,使欣赏者产生与作者欲要表达的个性与情感的共鸣。这种抽象的艺术,需要欣赏者有较高的审美能力。

  所谓遮蔽,我的意思是,中国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方块汉字为基本书写对象的,由于我们从小即学习汉字,所以,在欣赏书法作品时,书法的艺术性往往被作者所书的汉字的形态美丑所遮蔽。欣赏中国书法有很多障碍,而识得汉字形态美丑则是最大的障碍。

  因此,我们欣赏继安兄的字,就要以较高的审美能力,排除识得汉字、懂得汉字形态美丑的遮蔽。当然,这并不是说他的字形态不美。

  若说继安兄的书法成就,当然可以写一本专著,此次限于篇幅,我只能说说他书作中最突出者。我觉得,他的书法成就还是在他的行草书中体现得最充分。像《大雨落幽燕》这幅,不仅尺幅较大,字的形态美,而且通篇气韵生动。

  气韵是美学批评中一个重要的标准,特别是中国艺术,历来是非常讲究气韵的。然而,什么是气,什么是韵,恐怕是公理婆理,莫衷一是的。有一次,我遇到一位书法“大师”在向求教的青年讲学,“大师”看着青年的习作说:“嗯,气息蛮好。”说得那位青年云山雾罩。气韵很玄吗?我想,这里就继安兄的书作,可以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

  气的概念,来自自然界。有气体的地方烟雾蒸腾、眼前一片迷茫,气体大,还可以形成冲击力,这种由气生成的冲击力往往用“势”来表达,就叫“气势”。李白在《草书歌行》中曾经这样赞美怀素的草书:“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这样的诗句其实也是一种状写,是通过文学描写怀素书作的美感。这种“惊飒飒”,这种“何茫茫”,正是形容怀素书作中笼罩着的气。这种轻烟薄雾令人迷茫的气氛,不仅是怀素通过他的精心营造而显现的特殊书貌,也是怀素创作的重要目的,他就是想通过这样的表象,打动观者,引起观者情感上和个性上的共鸣。

  韵,按照宗白华先生的解释,就是节奏的美感。英国十九世纪的批评家沃尔特·佩脱在《论吉奥乔尼》一文中曾说“一切艺术都趋向音乐”。这是因为,音乐最能够表现模糊、暗示等主观意念。而音乐的此种表现力则完全来自节奏。书法也是这样,不仅气的创造有节奏的参与,韵更是通过节奏创造出来的。

  继安兄的书作,正是运用了纯熟的笔法,将点画有节奏感地组成织体,创造了欢快的节奏,点画间,出现了张弛与紧凑、停顿与骤起、急促与舒缓、强来与飘逝等笔意,形成了明显的音律与乐感,使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统一,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跌宕、性格扬抑甚至内心的冲突,从而强化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所以,纵笔至此,我们应该明白了,“气韵生动”这四个字岂可轻易许人?而继安兄的书作正当得此誉!如果各位能够从这四个字上欣赏继安兄的书法,我想,这篇文章的目的算是达到了吧!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