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6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3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白云无门·乐泉谈书道》之三十六
“孤品”与“通货”
  乐泉
  号拓园,万千莲花斋。1950年生于南京。系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首批研究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九三学社社员、主持拓园书道雅集。先后应邀在中国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河南省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艺术展览。出版有《乐泉书法集》《当代书法家精品集——乐泉卷》《中国名画家精品集—
  乐泉作品

  最近看高鹤年先生《名山游访记》,读到其中一段,慈云上师对他的开示:“若欲住山,必须忘山,方见其道。”又说:忘境,则触途皆道。猛然惊醒:艺境的修行,何不如此!

  吾辈提笔写字,恰如转山一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重复长久以来养成的书写惯性,被一成不变的审美取向所束缚。然,若妄心动念,一味出新求变,则又会为此类的“机心”所误,难以解脱。(“灯下暗”或“被山所转”)而佛家所谓的“忘山则见其道”, 也许就是在提笔的刹那,浑然忘却自身的存在,唯此可得大自在,大从容;唯此笔下方能见性,真实而客观地反映书写者的内心。书道艺术既然是一种精神的律动,终是容不得一丝一毫的虚伪与做作。书写者的心境、情怀与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均会在自然的书写过程中得以充分的展现。当然,好的作品一定会是内外合一,浑然间见性、见趣,也必然是不可重复、亦难以再生的“孤品”。这类作品与艺术品市场上流传的所谓“通货”的书画,有着严格的区别。慧眼的藏家,格外看重作品的内在气象与格调的雅俗,以便从中领略作者的品位与不同寻常的高雅情趣,以致于陶醉其间,心旌搖动。收藏的乐趣与性灵的陶冶,便在其中矣。当然,这样的藏家毕竟不多,也绝不会为市俗流风的审美陋习所遮眼。

  于我而言,真正不可重复的“孤品”,会因为创作的时间、氛围与心境的不同,以致笔下触境生情,自然生变而难再现。故一般轻易不“出手”,除非遇到真正意义的知己,即便相赠亦是值得。

  不重复自己,是创作意义、价值之所在。不为人“役”书,不为迎合,是文人的风骨。做人有风骨,笔墨方可见性。有性灵的笔墨,如白雪覆盖下的蜡梅“失落”已久。而如张伯驹先生那样,有眼光有品位的收藏家,则更是少之又少。真正意义的文化传承,是民族精神的焕发,是吾辈共同的心声。祖国日益繁荣昌盛,吾辈当努力自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