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年,常州市连续第三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溧阳市也成功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常州由此成为全国首批3个全域全国文明城市之一。这是继2011年常州市首次成为全国文明城市之后,又一次历史性的突破。
“全域文明”的背后,是常州和谐宜居的城市新面貌逐渐显现,是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提升,是城市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增强,它是春风化雨的潜移默化,也是日臻完善的机制驱动,更是日拱一卒的持续发力,点滴的文明细节处展现着常州城市文明的高度,一举一动丈量着常州文明城市的宽度。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李梦雅 刘国庆 葛小林
全域文明
龙城常州的幸福底色
城市的文明程度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形象,彰显着一座城市的魅力,更体现一座城市的实力。去年11月,常州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溧阳也顺利加入文明城市队列,这标志着常州成为全国首批全域文明城市之一。
成绩来之不易。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围绕“文明”这一主题,常州按照“全域一体、城乡同创”的理念,溧阳市开展19项专项行动和12项专项整治,金坛区启动“三年提升行动”,武进区推进拉网式检查,公安局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整治有力有效,房管局“文明楼道、和美家园”主题活动成效显著,一系列主题活动在常州文明建设的征程中打赢了一场场突击战、攻坚战、持久战;设立了街(巷)长747个,社区网格长236个,打通了文明城市建设“最后100米”;全体市民以主人翁姿态,争当文明市民、弘扬新风正气,涌现出许多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
去年12月,溧阳一老人蹒跚过马路的两段视频在朋友圈刷屏了: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正通过斑马线过马路,他行动不便,一步只能挪动几厘米,行走速度极慢。在另一个角度视频里,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已经由红变绿,老人却才走了一半的路。令人欣慰的是,斑马线后的驾驶员们都非常耐心,不仅没有人直接开车抢道,甚至都没有人催促。
横穿马路、闯红灯等不文明交通行为,几乎是每一个城市的“老大难”问题。从去年5月起,溧阳交警对不礼让斑马线行为进行了集中整治,设置了8套专门抓拍不礼让行为的摄像头,不过,视频中的路口并没有这种设备,但这位已经80岁高龄的老人每次过马路,车流都会礼让,等待时间至少有2到3分钟,但是大家依旧形成了默契,斑马线礼让行人已经成了一种新风尚。
今年1月,爱心志愿者从凌晨开始将上千份姜茶和早餐,分批送到环卫工人、公交司机和菜场销售者手中,给他们送去寒冬里的温暖。两场暴雪,市政、交通等部门提前启动恶劣天气应急预案,从容应对,市民走上街头,开始了一场温暖全城的扫雪行动……
2月28日,江苏省文明办发布2017年江苏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全省设区市中仅常州市、无锡市全域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超过90分,溧阳市位列全省41个县(市)第二名。
价值引领
文明的种子深植人心
在常州,从来都不乏温情和暖意。
90后快递小哥因车祸离世,捐献遗体器官“一人救四命”,刷爆常州人的朋友圈,网友们“用一座城的爱,许这个家一个未来”,几天就筹集善款60余万元;公交车被逆行车辆撞击后冲进运河,一旁休息的吊车司机姚小兵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向河边查看情况,随后迅速回头,开着大吊车进行施救,媒体要采访报道他的事迹,他却说:别再宣传我啦!
没有犹豫,没有退缩,72岁的老人刘正华发现两个孩子在河里挣扎,跳入河中挽救起那脆弱的生命;没有迟疑,没有胆怯,在黑沉沉的夜里,常州的哥刘师傅发现乘客举止反常,满身血腥味,机智周旋,将一起命案的凶手直接送到了警方卡口;丈夫出车祸,成植物人,常州女子董玉红不离不弃,替丈夫还清30万元债务……
“我们希望把一粒粒文明的种子潜移默化地种进每一位市民的心里。文明种子在成长,成为常州人的情感认同和行动自觉,成为常州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在需要。”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梅向东介绍说。
据介绍,自2011年开始,常州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建的“龙头工程”,形成了以“道德讲堂”为样板、“凡人善举”为主要特征的精神文明“常州现象”,使文明与道德的种子植入全市各个角落。2017年1月,“常州道德讲堂”微信公众号开通,品一句道德格言,读一则好人故事,已成为30万多名“堂粉”的习惯,道德传播“正向扩音器”实现了“10倍传播效应”,常州这座城市的爱心“基因”,孕育着一股向善的强大力量,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爱心的接力中。
扶贫助困、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在常州,大大小小2701个公益志愿组织,登记服务的志愿者人数突破103万,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各企业单位建成的志愿者服务站点达1274个。仅人民公园雷锋广场开展的便民利民志愿服务活动,已累计15万名志愿者参与,为200万市民提供了服务。声名在外的常州公益活动还吸引了IBM全球志愿服务队,3月初,来自10国的13位志愿者将在常州开展4周交流,助力4家志愿服务组织公益创新。
精耕细作
文明土壤坚实而肥沃
“在常州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进程中,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成为城市的一道道风景线。”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梅向东表示。据介绍,2011年,常州市成功摘取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2014年、2017年连续两次“保牌”成功,并最终实现全域文明。“市民文明巡访团”功不可没,他们活跃在街头巷陌,为文明创建“查漏补缺”。2016、2017年,各级巡访团发现并促进解决问题近3万个。
市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文明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据介绍,随着文明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常州市通过增加就业、服务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以辖市区为单位,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一体化,新农合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超过53%;全市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一万多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9.09%、绿化覆盖率43.1%;广泛开展“文明社区天天乐”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100”大型文化惠民活动。“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福祉越来越多,群众对文明城市建设的支持率高达99%以上,满意率超过96%。”梅向东表示。
全域文明城市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更高起点。今年,常州将深化全域文明城市建设,将实施文明城市三年提升行动计划,修订《常州市市民公约》,建设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大数据平台,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作,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和垃圾减量行动,老旧小区环境改造,“文明社区天天乐”“文化100”“文化点亮生活”等一系列活动,确保2020年高标准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将常州建设成为人民满意、全国领先的全域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