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4版:聚焦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3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现代快报网
全国人大代表刘璠把脉“看病难”:
要让基层年轻医生有路可走
  全国人大代表刘璠
  现代快报/ZAKER南京特派记者
  安莹 摄

  “好的医院,每天人来人往,一号难求,归根结底还是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来自医疗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刘璠关注的是如何化解大医院拥挤不堪、基层医院发展不足的问题,他建议,要让优质资源沉下去,健全配套政策让基层留住人。

  

  现代快报/ZAKER南京特派记者

  鹿伟 徐岑 安莹

  现状

  医学人才缺乏,分级诊疗短期难实现

  所谓“看病难”,刘璠表示,这句话是“既对也不对”。对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大家对健康的要求、期望值不断增长,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最好的医疗、最好的资源。但现实是,优质资源数量太少,而且配置又优先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这就形成了相对的“看病难”,才会出现大医院、名牌综合性医院门庭若市,而基层医疗机构冷冷清清的情况。

  为什么又说“看病不难”呢?刘璠说,现如今一些小毛小病完全没有必要去大医院看,如此一来能够给大医院“减负”,看病也会变得简单起来。

  国家在医改过程中提出了分级诊疗制度,把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解决掉。“这是一个方向,但现实是,国家虽然在一级医疗机构硬件建设方面投入很大,老百姓还是不愿意去社区医院、二级医院。”刘璠说。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医生的水平,还难以承载政府赋予它的职能。“分级诊疗作为中长期规划是对的,但是近期来说难以实现。”

  刘璠指出,难以实现的原因是缺乏人才。医学人才培养和其他人才不同,培养周期特别长。就算压缩学制、把要求降低,医学院校本科毕业后,也不等于就能承载常见病、多发病的准确判断和精湛治疗,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建议

  健全配套政策让基层年轻医生有路可走

  刘璠认为,对于分级诊疗制度,要设计近期、中期、远期规划,分步实施。

  “医科院校重新开设全科医生专业,这是中长期规划。近期来说,我建议,要让优质资源下沉,需要政府在顶层设计时有配套政策。”他解释,优质资源有限,大医院本身就忙得不可开交,让它额外承担下沉任务,需要合理的设计、调配,以及政策扶持,否则难以实施。

  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这方面,也不一定完全需要国家级、省级优质资源下去,也可以让二级医院的医生下去。此外,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把全科医生送到优质资源的地方培训,与现在住院医生规培制度、体系相融合。

  培养了人才后,留住人才也是问题。刘璠表示,他们之前做了一些调研,社区医院现在青黄不接,年轻医生都选择往好的地方、高的地方走。“社区医疗机构要在职称晋升体系、福利待遇、工资水准上,让年轻医生有路可走。有政策体系,才能稳住人心。”刘璠说。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