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干倘卖无》是上世纪80年代广为传唱的一首歌曲,讲述了一位老人捡到一名弃婴,他当爹又当娘,靠着微薄的收入将孩子抚养成人,孩子长大后成了明星,竟遗忘了养父的恩情。
35年前,邳州的秦洪付收养了一个女孩,靠要饭、捡破烂赚来的钱供她上学,上演现实版“酒干倘卖无”。但和歌里不一样的是,老秦的养女秦珍珍始终陪伴在他身边,并以一人之力撑起有着4个残疾人的家。感念社会对他们一家的帮助,珍珍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王益 李伟豪/文 施向辉/摄
她积极参与公益
只因曾经受到过帮助,全心回报社会
1月21日,中国矿业大学的校园里来了一群特殊的参观者,这些小朋友或者家庭贫困,或者是留守儿童。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学校尤其是大学,是一个遥远的地方。大学校园长什么样?图书馆里是不是有很多书?为了完成孩子们的梦想,邳州唯爱公益计划志愿者之家组织了这次活动。
秦珍珍是这个公益组织的一员,在邳州到徐州的路上,她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和孩子们聊学习、聊梦想,成了他们眼中的“知心大姐姐”。到矿大后,她带着孩子们参观图书馆、博物院、教室……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耐心地做介绍,中间还会插入她过去上大学时的故事。
“别看秦珍珍在孩子们面前这么坚强乐观,其实她的家庭也很困难。”耿万瑞是这个公益组织的创始人,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秦珍珍的小侄女果果患有癫痫和脑瘫,为了给侄女看病,她四处奔走求医,“第一次见面时她看起来又瘦又小,但眼睛里却闪着光。”
2016年的夏天,因为缺钱,果果的治疗不得不中止。耿万瑞说,听说了秦珍珍的处境后,他们联合邳州心志愿义工之家等公益组织,众筹了10万元给果果治病。每次带侄女去医院回来,秦珍珍都会详细地记下花费了多少,结余多少,并把账目向几个公益组织公示。接受帮助之外,秦珍珍也加入到公益组织助人,“她自学考了心理咨询师,每次我们做活动,她都会抽空过来,利用自己的专业帮助其他人,倾听别人的烦恼,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耿万瑞说。
她成了顶梁柱
一家4个残疾人,拼命工作改善生活
其实,秦珍珍家的情况超出很多人的想象。不只是小侄女果果,她的母亲、弟弟、弟媳都有残疾,平时需要人照顾,父亲已经老迈,她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更不寻常的是,她是父亲抱养来的,但她却对这个家不离不弃。
秦珍珍今年35岁,秦洪付和魏素玲是她的养父母。1983年12月的一个大雪夜,出生不久的她被抱养。今年78岁的秦洪付告诉记者,因为家里条件困难,珍珍从小就很懂事。上大学后,除了第一学期的学费,她没问家里要过钱,学费办理了助学贷款,生活费都是自己勤工俭学赚的,休息的时候都是在兼职打工。为了能早点还清助学贷款,毕业后的珍珍一直在拼命工作。
2007年底,老秦发现珍珍的一颗门牙断了一半,还有一颗整个没了,嘴巴也肿的,他心疼地问怎么了,珍珍只是笑嘻嘻地说没事,是不小心磕到了。“过了几个月门牙都漏风,我说你去补一下吧,可她为了省钱一直没去。”那时补一颗牙需要一千多块,是珍珍一个月的工资。“过了好几年我才知道,其实当年女儿是出了车祸。”
老秦说,女儿很坚韧,总是默默地付出。“2006年,珍珍说想给家里盖个房子,这样不管是我们老了还是弟弟,都有个房子住。”老秦指着眼前带着小院子的三间平房说,珍珍拿出三年的积蓄,一个人东奔西跑采购建筑材料,2010年他们终于有了一个像样的房子。
她活得很努力
同时打4份工,还自学会计、心理学
有了新房住,一家人都挺开心的,可惜这样的快乐没有持续多久。2014年底,秦珍珍一岁多的小侄女果果被诊断出癫痫和脑瘫,需要治疗。“医生说如果小的时候治疗得当,长大了病情会有所缓解。”秦珍珍告诉记者。
治病需要钱,可全家的收入来源只有珍珍一个人。张平是碾庄镇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镇里为秦珍珍一家办理了低保,一年有一万多元,但也只够他们吃饭。后来,他们安排她弟弟秦继刚到附近的工业园区做工,去大宋庄村做保洁员,两个工作都在家门口,但是他都做不了。
为了赚医药费和生活费,秦珍珍白天上班晚上照顾小侄女,还抽空自学考了会计证,给企业兼职做会计,最多的时候同时做着4份工作。秦洪付说,这几年女儿总是很忙,但都会挤出时间来陪他们。有一年的5月份,女儿做了一大桌饭菜,还给他和妻子买了新衣服,“不年不节的整这些,后来我才知道那天是父亲节。”
因为担心小侄女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心理健康会受到影响,秦珍珍又自学了心理学,并考到了心理咨询师证。
她丢不开这个家
回报养父母,不谈出嫁
秦珍珍家的情况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老秦看女儿这么辛苦,多次劝她,让她离家工作,找个对象结婚,但都被她拒绝了,“我只要一想到我弟弟那么小的年纪,就跟我父母在外面乞讨、拾荒,供我上学,我就没办法抛下他们不管。”秦珍珍一脸坚持地说。
回忆当年,老秦直说秦珍珍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当初,眼看到了上学的年纪,村里的孩子都去学校了,但因为自家太穷,能吃饱就已经不容易,看着女儿渴求羡慕的眼神,老秦咬咬牙,带着聋哑智障的妻子去了扬州,靠乞讨和捡破烂一毛一毛地攒学费。到了中学,学费增加,他们带着儿子几乎一年都在外面,就连过年也不回家,就因为过年的时候能多要到几块钱。
“初中暑假我去扬州看他们,发现我爸在一片荒地里搭了一个小窝棚,三个人就挤在里面。”秦珍珍说,看到父母和年幼的弟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她难过极了。之后她再没去过扬州,因为来回路费就要好几十块,这些钱父母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攒够。
秦珍珍清楚地记得,考大学的时候,亲戚邻居都劝父亲不要送她去读了,说农村的女孩子念到高中差不多就可以了,但父亲仍旧坚持让她上了大学,“我记得父亲和那些人说,这么好的一个孩子,不能就这么糟蹋了,不能埋没了。”
推荐身边的感动
赢取好礼
他们或诚实守信、或自强不息、或孝老爱亲、或爱岗敬业……他们,就在您身边。欢迎您将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推荐线索一经采用,您将获得价值500元的“推荐好礼”。
互动方式:
热线:
拨打感动热线96060,告诉我们您身边的感动人物或故事。
微信:
关注“现代快报”微信公众号,将您想要推荐的人员基本情况及主要事迹发送给我们,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
您可以写下他们的故事,发送邮件至gandongjiangsu2017@126.com,并留下联系方式。
ZAKER南京:
下载“ZAKER”手机APP,订阅“快快南京”频道 ,关注人物故事及活动进展。评选开始后,您还可以为心中最温暖的TA点赞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