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2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聆听经典的声音, 一字千金
  《骑鹤下扬州——
  第六届江苏书展回望》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现代快报主编
  本文节选自祁智在第六届江苏书展的讲演,题目为编者所加。该文已收入现代快报主编、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骑鹤下扬州 ——第六届江苏书展回望》 一书
  蘅塘退士选编《唐诗三百首》
  《汉魏六朝诗选》收录了曹魏时期的诗歌
  罗贯中《三国演义》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人,书香江苏形象大使。喜欢读他书的小读者称他为“胖叔叔”。他的代表作《芝麻开门》《小水的除夕》,两获“五个一工程奖”;作为出版人,他策划编辑的图书先后19次荣获国家级大奖;作为儿童阅读推广人,他经常走进校园,让经典浸润孩子们的心田。
  祁智
  祁智《小水的除夕》

  □祁智

  1

  我们读书,不仅要读书本的书,还要读社会的书;不仅要看文字,还要看文化、文明。

  我们今天看过去,可以看历史书,看文学书,看历史遗存,还可以从这些蛛丝马迹中看到过去历史的星星点点。

  因为是谈读书,突然就想到了《三国演义》,很想说说它。从这本书里,有的人看到的是杀人,看到的是战争,看到的是计谋。我却从这本书里看到另外一种景象:逐鹿中原与国家实力。大家想一想,曹操从遥远的北方率百万大军向南推进,推到长江边上。我们先不说它有没有100万,三四十万总有的吧。这些大军怎么过来?基本上是靠走过来的。怎么走?他要生火做饭,他要有足够的粮草,还要有足够的通讯工具保证相互联络畅通。我曾经跟大家开玩笑,做饭得要带多少锅?第二天早晨走的时候,那个地上排泄物有多少,几十万人口呀,那样的一个生活场景是什么样子?他们从北方推进到南方,没有实力打不了的,拼的是实力。

  我还看到了刀光剑影与礼仪之邦。为什么是礼仪之邦?我举个例子,曹操已经不行了,何况他面对的是关云长呢。但曹操跟关云长说什么?他说,我不行了,我们不妨回忆一下过去,我当年是怎么对你的?我允许你身在曹营心在汉,我允许你一有哥哥的消息就让你走,我不仅仅让你走,我还送你一匹马,当时那么多人叫我把你灭了,我要把你灭了可是太容易了,可我没有。关公一听脸更红了。往后一退,你走吧。

  这打什么仗呢?这哪里是两军对垒你死我活?但我们谁批判过关公,说他叛国投敌吗?没有。关公为什么在这儿?诸葛亮把他安排在这呢,诸葛亮就知道你有这一出。你的心结解不开,我就让你在这儿,这样的话你跟曹操就两清了。这是诸葛亮。是诸葛亮成就了关公。但是刘备找诸葛亮算账了吗?没有。整个的中华民族没有一个人责怪过诸葛亮,责怪过关云长。中华民族推崇这样的英雄。

  你看看《三国演义》里很少有偷袭的,总是排兵布阵,那个阵势摆不好,你都丢人。阵势摆好后,一对一,我不行了,鸣金收兵,明天再打;明天你不行了,我也不追穷寇,你回去我也回去。这就是双方在打仗,打的是一种默契,也是一种礼仪。

  何谓礼仪之邦?这就是。当然,这不是全部。

  此外,从这本书里我还看到了三足鼎立与文化建设。打仗归打仗,还有什么文化建设?

  我们尽可看一看。三国其实就是三大兵团:曹操兵团、刘备兵团、孙权兵团。江南的孙权兵团,都是一批年轻将领,一个个要马上打天下、趁早成名,他们从来不重视、不屑于文化建设;西蜀兵团,为了匡复汉室忧心忡忡,所以他们没有时间和心思搞文化建设;而曹操不同,曹操有正常的工作,有正常的家庭生活,他有时间搞文化建设。我们一般的人基本不知道孙权说过什么,留过什么文字;也不知道刘备那个兵团留下过什么,但还是比孙权兵团好,诸葛亮毕竟忙里偷闲写了两篇论文: 《出师表》和《隆中对》。可曹操这个兵团就不一样了,曹操不仅自己写诗,一家人都在从事文化建设,一家人都是很厉害的诗人或文人,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江山总被雨打风吹去,英雄人物大浪淘沙,唯文化永存。那个朝代没有了,那个朝代的风云人物也没有了,只有文化能留下来。

  2

  我们现在写作文,有时一个省或一个市在写同题作文。而在唐代或宋代,大家都在写一个同题作文,题目就叫“月亮”——“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是写的海上的月亮;“明月松间照”,这是写山林松间的月亮;“江清月近人”,写江上的月亮;“月是故乡明”,写故乡的月亮……自然界就一个月亮,但唐代诗人每个人写的月亮,跟别的人写的月亮不一样。于是在我们文学艺术的天空上悬挂着无数轮光照千秋的月亮。你的作文要想脱颖而出,必须要跟别人的不一样。

  我今天是坐车到扬州的,讲完课我就要离开扬州回南京。假如我们在古代,我要离开扬州的一个老乡或朋友,说喝杯酒再走。喝一杯,再喝一杯。有人说这两个家伙喜欢喝酒。不是,古人替我们设计好了一个送别的场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离开咱们扬州,你再也见不到这么好的兄弟了,你喝一杯、再喝一杯,舍不得你走。一喝,晚上都没走了,而且还水包皮了,第二天早上又皮包水。正准备走的时候,又碰到一个热情的扬州朋友,你不是说你昨天走的吗?我昨天没走了,一个朋友喊我喝酒,说我离开这,找不到这么好的人了。你听他的?他那么忧伤干什么?干扰你的心情干什么?要高高兴兴的,你别听他的。门打开,你走吧。这仍然是古人为我们设计好的又一幅送别的场面——“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还有一种送别,哭哭啼啼的,你不要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现在我真要乘船走了,到了码头,从瓜洲古渡走,上了船“再见,再见”。

  早上就在那“再见”了,一直到晚上还在那“再见”,是不是精神出了什么问题?不是。我们正按照古人给我们设计的场面送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四种送别的方式。你会发现古代的人写送别,或以泪相送,或以话语相送,或以美酒相送,或以目光相送,方式不一样,但共通点是,以情相送。所以看经典作品,不能孤零零地看一个字、两个字,应统起来看。

  我们古人是惜字如金,尤其诗词里面,每一个字都不得了的。但你会发现,诗词当中,常会出现一个字:“却”,“却道天凉好个秋”“却上心”“却话巴山夜雨时”。怎么都有一个“却”?一字千金。我的意思是,当你说不清楚的时候,你最好不要说清楚。因为你已经说不清了。你如果用白话文把这个“却”翻译出来,1000个字够吗?10000个字够吗?

  可能都不够。这就是中国文化语言的魅力之一。一字千金,无穷无尽的意思,让你去体会,你能体会多少就是多少。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你对这个字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刻,越来越丰富。

  3

  “黄河远上白云间”,这是一句唐诗,大家都知道。一提这个,你马上想到了另外一句诗“黄河入海流”,还想到了一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你马上也就明

  白了,这句诗出来,跟另外两句诗有区别。“黄河入海流”,是从这儿向下游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全流域地看;“黄河远上白云间”,是从这儿向上游看,视觉效果不同。但仅仅如此吗?

  “一切景语皆情语”,所有写景写的都是心情。那么这个“黄河远上白云间”,是什么心情呢?我们要联系历史看。

  唐代实行的是府兵制度,什么叫府兵制度?简而言之,就是二十岁当兵、六十岁回家。晚唐时候,人的平均寿命才四十来岁,兵荒马乱的岁月,很多人都提前去世了,活不到六十岁。也就是说有去无回。后来战乱不断,已经不是二十岁了,十六岁甚至年龄更小都上前线去了。边疆有什么?有寂寞、寒冷、饥饿、疾病、死亡,天天想家。怎么想家?我的目光看着黄河水,希望黄河水能把我,至少能把我的思念带着向东,因为黄河流经中原,中原是我的家,我日日夜夜都想回去。但回去只是一个梦想,回不去了怎么办?与其每天看到“黄河东流去”让我心烦、心忧、心伤,还不如牙一咬脚一跺,我不向下游看了,我向上游看,于是便有了“黄河远上白云间”。

  人常有这样一种表现,特别想得到什么而又得不到的时候,就牙一咬脚一跺,我才不要、不稀罕呢,其实心里不知有多稀罕呢,就是这样的心情。所以这首诗,才有这样一个诗眼:“羌笛何须怨杨柳”里的“怨”字。

  还有,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之水怎么是天上来?毕飞宇说,唐朝的黄河之水只有从天上来,一派大唐盛世、大唐神韵。还有什么比“黄河之水天上来”,更能够反映出唐代的一种气魄!这是毕飞宇听到的黄河的声音。

  当我们今天看这些经典诗文时,万不可孤零零地看一个字、两个字,或孤零零地看一首诗、一段文章。每一个字其实都在诉说,每一句话都在诉说,每一个人也在诉说,历朝历代的人都在诉说,无法言尽。正是因为无法言尽,正是因为你有你听到的声音、我有我听到的声音,所以阅读是个人的事情。你透过那些文字,能看得出历史就离我们不远。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