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5版:城事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2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27年如一日,义务帮邻里修拉链磨刀剪
施汉冲用自己的半生画出了爱心的半径
  施汉冲在红十字会捐款 资料图片

  “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难。”家住启东的施汉冲,用自己的半生画出了爱心的半径。从1991年在向阳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到现在,27年来,他的双脚跑遍了当地所有的中心敬老院,他的双手义务维修的拉链、打磨的剪刀上万件。他明明清苦不富裕,但近6年来累计向红十字会捐款8万余元。近两年,施汉冲还带头成立了“近海手艺人”志愿服务队,将身边的20余名“能工巧匠”聚集起来。27年来,他的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超过1万小时。近日,启东将其推选为“感动中国”候选人。

  

  陈莹 严君臣

  他是红十字会的“常客”,6年捐款8万多元

  今年62岁的施汉冲家住启东市近海镇,身高不足一米五,左耳失聪。早年以优异成绩考上启东农校,但因人矮耳聋,令他走出校门后仍处处碰壁。但他没有一蹶不振,自主创办起了家庭养殖场。日子越过越红火,他也成了当地残疾人创业的典型。施汉冲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每次慈善捐款,总有他的身影。在汶川和玉树地震中,他带头捐款,交特殊党费;村里做水泥埭路,他积极带头筹集资金;原来工厂的同事顾玉琴夫妇同时患上癌症,他听说后马上掏出钱来送到他们手中。他更是启东市慈善基金会、红十字会的常客,义务服务时人家硬塞的硬币,他都用小木箱装好,原封不动交到红十字会,捐献给需要的人。2012以来施汉冲已累计向红十字会、慈善基金会捐款8万余元。

  施汉冲不仅自己做好事,也想带动家里人投身到公益事业中。“今年1月和4月,我又捐了5400元,其中400元是我给孙女和外孙的压岁钱,我想从小培养他们做好事的习惯。今后我还会继续带着家人一起捐下去。”施汉冲笑着说。施汉冲是一位个体户,平时很忙。但村里孤寡老人、困难儿童家里却时常出现他忙碌的身影。启东市共有8个中心敬老院,施汉冲的脚步早已踏遍。“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敬老院看到一些老人的衣服拉链坏了,还凑合着穿,便萌发了为他们免费修拉链的想法。”自此之后,施汉冲每个季度都会去敬老院为老人修拉链、磨剪刀,有时还会带上自家种植的蔬菜,自家鸡下的鸡蛋,这一走就是八年。

  施汉冲还是大伙的“及时雨”。谁家的拉链坏了,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施汉冲。此外,他还在汇龙镇城河新村和香榭水岸两个小区提供定点定期服务,虽然只是提供一些修拉链、磨剪刀、修小电器的简单服务。他修拉链是不收费的,邻里都觉得不好意思,有时候硬要把钱塞给他,他就放在特制的小木箱里,定时捐给市慈善基金会和红十字会。自此身边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拉链师傅”。

  去年,施汉冲自掏腰包上万元购置了磨刀砂轮机、粉碎机、玉米脱粒机和微耕机等设备,用来帮助更多的人。春节期间,他为周边村民磨了500多把刀,修了100多件衣服拉链。他有一个记事本,上面记载的是村里27个高龄老人和两个低保户。他家养了几十只下蛋的鸡,这些鸡所下的蛋,施汉冲从不用来换钱,而是在节庆期间送给村里的老人们。每年立夏、重阳节,他都会自购油米、香肠、面条,为村里80岁以上老人逐一送去。

  带动20多名能工巧匠,每月开展一次志愿服务

  “我们只是稍有缺陷,我们有能力帮助别人。”近年来,满满正能量的施汉冲,召集有余力的残疾人朋友开展了近海镇“残助残”——“微残”助“重残”活动。从2013年至今,这些或拄着拐杖、或摇着残疾车的“特殊”爱心人士,每年都会定期到镇上的重残户家中走访帮忙。

  此外,施汉冲还牵头成立了“近海手艺人”志愿服务队,把近海镇的磨刀匠、剃头匠、乡村医生、小家电维修能手、修自行车能手等20余名能工巧匠召集在一起,每月在镇域内开展一次集中志愿服务活动,服务内容在他的带领下不断丰富,大伙都说是靠着施汉冲的执著,才能聚在一起。2017年下半年,施汉冲还成为他附近片区的网格长。“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我相信凭借自己的真诚和努力,一定会让网格内的乡亲们满意的。”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2010年,施汉冲获评启东市“桥港时代好市民”;2015年,获评启东市残疾人自主创业一等奖;2016年,获评南通市优秀志愿者;还曾获评2013年-2016年度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拥军模范等荣誉称号。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