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银监会连续开出巨额罚单,涉及违规担保、违规发放贷款,以及违规票据等案件,对多个涉案机构和个人进行了处罚,总额超20.98亿元。在查处这些大案的同时,一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违规流入股市的行为也被曝光,对违反宏观调控政策的银行进行了集中整治。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李喆 见习记者 郭韵
为买房,消费贷变“房贷”
从各地银监分局查处的信息看,信贷资金用于买房的违法事实大同小异。比如,今年年初,南通银监分局处罚的海门某村镇行信息显示,该行主要违法事实为发放个人消费贷款用于购房,该村镇行因此被处以罚款30万元。
从其他分局公布的案由看,有的是个人消费、经营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房,有的银行对部分个人非房贷类信贷资金用途把控不力、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消费贷变“房贷”主要由于一些购房人因为个人征信或还款能力的原因,很难从银行获得更多的贷款,从而利用消费贷、信用卡分期等方式获得购房资金。在此过程中,一些从业人员在明知用途改变的背景下提供了便利,比如虚构装修合同、无实际交易的买车、买车位等。因此,随着银监会监管力度的加大,消费贷、经营贷款的真实背景将会面临更加严格的审查。
此外,在开发商拿地、销售阶段也出现一批违法违规行为。比如,在广西南宁,有银行违规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缴土地出让金提供理财融资。在厦门,有银行的资金用于支付地价款和置换前期支付土地款的股东借款,有银行违规发放土地融资;内部控制不足,未能防范假按揭、假征信、假评估等;“三查”不尽职,导致贷款被挪用;向“四证”不全的项目发放固定资产贷款。
套银行的钱炒股,个人再贷款将受影响
除了资金违规用于购买、房地产开发外,各地银监分局还披露了银行资金流入股市的情况。比如,在浙江嘉兴,有银行虚增存贷款、信贷资金入股市,被处罚70万;在温州,有的贷款资金被违规挪用于股权投资。同时,也出现了消费贷款违规流入股市的情况。
尽管目前监管机构对相关银行进行了处罚,但有银行人士告诉记者,无论是套取银行资金用于购房,还是进行炒股,相关个人未来再贷款将受到影响。据介绍,如果发现贷款资金违背真实用途,已经得到的资金将被银行提前收回,个人以后再向银行申请贷款或因诚信问题而被拒绝。
业内人士表示,在楼市去泡沫,降杠杆的背景下,银监会此前“点名”了违反信贷政策和违反宏观调控政策的乱象,而上述违法违规事实、案由正是“点名”的主要内容,还包括,发放首付不合规的个人住房贷款、直接或间接为各类机构发放首付贷等行为提供便利等。据了解,随着这类处罚信息的增多,部分银行已开展自查自纠,并强化贷中资金流向和贷后资金用途管控,谨慎发放长期、大额、不指明用途的消费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