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外立面改造如何避免同质化?已经完成改造的街巷要如何保持?精细化管理离不开群众参与,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1月25日,南京城市治理圆桌论坛第十二期“玄武2035——城市治理精细化与幸福感”活动,在玄武区人民政府大楼召开,来自南京市、玄武区两级政府部门,南京市城市治理委员会的委员,以及有关专家学者和市民代表共40余人聚在一起,探讨未来南京城的精细化建设与治理。
现代快报/ZAKER南京 记者 韩雨霁 文/摄
私人定制:玄武将改造80多条街巷
面对功能没有落到实处的公共区域,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鸿雁总觉得应该再多做些什么。他说,现在总在强调要把城市当做艺术品来打造,那么打造的时候就要精细化、微观化。“比如说现在很多街巷在整治时都加入了街头书屋的建设,但是里面的图书质量却参差不齐,有好书,但也有很多并不是那么有营养的书,例如一些企业家的大字书。”张鸿雁说,开卷有益,但也要看有用的书,所以,未来街头书屋的建设也应该关注到书籍的选择,由专业人士为大家选好书。
已有的改造跟治理应该落到实处,新一轮老城区如何改造,也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作为论坛首次走进的街区,南京市玄武区城管局局长邱健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今年玄武区准备完成80多条街巷的整治,并且每个街道都将打造一个特色街巷。“把老城区的外立面整治得一模一样虽然看着整洁了,但却不美观,因此街巷的整治也要结合它自身的特点。”邱健说,首先,他们会根据道路的特点、周边环境以及它的历史文化元素为街巷进行“私人定制”,比如红庙作为餐饮一条街,就会围绕餐饮进行打造,既要外观整洁,也要把油烟的问题给彻底解决了。
与此同时,他们还提出用“3+X”的模式进行改造后的管理和维护,就是在整合城市管理执法队员、协管员和保洁员力量的基础上,发动沿街的商家形成自治联盟。“由多方力量通力合作,进行道路秩序、停车、保洁等多个方面的管理,从而达到长效管理的效果。”
新生力量:东大设立社区发展课程
城市的治理也需要新生力量的加入,以东南大学为例,就新增了与住房和社区发展有关的课程。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居住区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王承慧表示,目前东南大学已经跟玄武区、秦淮区等多个街区进行了合作,主要是鼓励研究生深入社区进行工作与实践。“一方面学生得到了实质性的进步,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社区改造在公众参与方面的一些问题。”王承慧说,其中一个比较常见的,就是社区居民在改造过程中会存在“事前冷漠,事后抱怨”的现象。
“社区改造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建议,因为他们是对这个社区最熟悉的人,所以每个社区在进行改造前,我们都会对相关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王承慧说,但绝大多数年轻人因为没有时间,也不愿意参与,但是改造完成之后,他们可能因为不合心意产生抱怨。其实,这主要还是跟机制缺失有关。王承慧建议,是否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在国外,有一种自治条例,每个社区的居民,都需要为公共事务付出相应的时间跟精力。与此同时,他们还会在意见收集完成后,专门推出一份少数人建议。“就是给少数不同意的居民留出一页纸,这样尽管自己的想法没有被采纳,但他们在心理上也会获得一种尊重感,以后也会乐于参与进来。”王承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