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讯(通讯员 鼓公宣 唐佳敏 记者 顾元森)1月19日一大早,市民李某就来到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三牌楼警务站,要见到救助他父亲的民警朱峰,李某还送来一面锦旗感谢民警。可朱峰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微信,希望“这样的锦旗越少越好”。这是怎么回事呢?1月22日,现代快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原来,李某的父亲70多岁了。1月15日下午,老人独自到楼下散步,因体力不支,摔倒在中山北路一路口的花坛边。三牌楼警务站巡逻民警朱峰接到路人报警后,立刻赶到现场,看到老人倒在地上,赶紧将他扶起来。老人虽意识清醒,但无法正常走路,说话也有些含糊不清,有轻微中风迹象。为了争取时间,朱峰在和老人家人联系的同时,迅速联系120救护车,并将老人送到医院紧急治疗。医生初步判定,老人有脑梗病史,需要马上检查治疗。民警十分担心,一直守护在老人身旁,直到老人的家人赶到医院,民警才匆匆赶回警务站。老人经治疗身体好转,他叮嘱女儿,一定要替自己感谢帮助他的好民警,于是出现了文中开头的一幕。
“我宁愿不要这样的锦旗,也希望老人‘路倒’的事情能少发生些。”事后,朱峰发了一条朋友圈消息。朱峰说,由于气候变化剧烈,老人中风、脑梗塞、高血压等疾病频发,几乎每天民警都会接到类似的警情,大多数老人能够得到及时救治,但也会有不幸的事情发生。朱峰说,“我父母也已高龄,身体情况大不如前了,我给父母买了老人手机,方便他们及时联系到我。我建议对于有病史的老人,尽量避免让老人活动在家人的视线范围外;有条件的可以为老人买老人手机、手环等随身物品,以便随时掌握老人动向、身体状况,以防发生意外。”
短评
期待居家养老“一碗汤”
早日端到老人跟前
宁愿不要锦旗,也希望少发生老人“路倒”的意外。
民警朱峰发在朋友圈的这番实话,是在提醒每个有老人的家庭,平时多留个心眼。尤其是,岁数大、腿脚不便以及有各种病史的老人,更要当心。如果子女不能常伴身边,最好给老人买个手机、装个手环,以便有什么事,能够随时联系到家人。
当然,仅仅做这些,还远远还不够。作为子女,家中有年岁大的老人,哪怕平时再忙,也要经常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到了周末能回家看看,陪老人吃个饭,聊聊天。有条件的子女,还可以考虑将父母接住在身边,哪怕是一个小区,照顾起来也会方便很多。
本月初,江苏民政部门曾督促各地做好重点空巢独居老人关爱工作时提出,确保每天至少上门或电话联系 1 次。其实,对于所有不在父母身边的子女来说,这一督促要求,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2017年统计显示,江苏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19.26万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因为传统观念,绝大多数老人,都希望居家养老。为了子女能更好地照顾老人,江苏老龄事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打造“亲情住宅”的居家养老新模式,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对此,有专业人士形象地解读为,子女与老人达到和保持“一碗汤的距离”。
既能相互关照,又给彼此独立空间。这是现代家庭生活的理想状态。期待“这碗汤”,能够早日端到老人手里,更多的独居老人,能够得到子女的照应;更希望,老人“路倒”的意外,少点发生。
现代快报评论员 曹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