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不到两年,杨剑锋从原来白净的模样,变成了黝黑的汉子。这位省委驻睢宁帮扶工作队队员、李集镇大周村“第一书记”,在驻村期间排忧解困,以心换心,赢得村民的真情挽留。在他任期将满的时候,600名村民用最质朴的方式——摁手印“联名上书”,希望能留住这位好干部。
李伟豪 卓祖方
排忧解困,带领村民奔向好日子
杨剑锋,宜兴市水利农机局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省委驻睢宁帮扶工作队队员、李集镇大周村“第一书记”。2016年的2月25日,杨剑锋第一次来到了李集镇,来到了大周村,与村两委见面。
刚到大周村,杨剑锋有些惊讶,这个村子可以说还是“三没有”的状态——没有发展基础、没有增收渠道、没有计划项目,全村一年的集体收入仅有5000多元。
“我来这里的任务,就是帮助村里脱贫。”杨剑锋开始“跑腿”,了解整个村庄的具体情况。他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把大周村5个自然庄,18个村民小组,300多户人家走了个遍,188户贫困家庭的“困难经”,他每个都记在本子上。
要实现村民稳定脱贫,关键要有产业支撑。但是在大周村,除了睢河两岸的河滩地,几乎找不出什么产业发展的基础。为此,杨剑锋请来了有着“太行新愚公”之称的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保国来为大周村把脉。几经研讨,定下了将核桃种植引入大周村的规划。
按照规划,核桃种植以“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方式开展,由企业提供核桃树苗、指导栽种、兜底回购,成熟期后,收益多方分配。在开始栽种的时候,杨剑锋每天除了到县里开会,跑业务项目等,其余时间都是在核桃基地,发现问题,技术指导。
眼见核桃长势喜人,大伙都很开心。杨剑锋给大家算了一笔账,核桃成果后,每亩的年产可接近400斤,企业以每斤20元的价格收购,一亩地年收入可达到8000元。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大周村与周边村庄共建了340亩“核桃林”,除去分红,每年可为村里带来近20万元的集体收入,村庄搞建设、谋发展有了“第一桶金”。
马不停蹄,当年7月份,杨剑锋又带领村民建设了两个标准厂房,如今厂房已经租给一家木业公司使用,每年为村里带来23.5万元的收入,还能够带动80到100个低收入劳动力就业增收。标准厂房上的150兆光伏发电也已投产,收益采取分红制,村里占2/3股,低收入农户占1/3股,试运营几个月已经有几万块钱的收入。
在杨剑锋的带领下,大周村的帮扶思路越来越明确,村庄发展的总体框架逐步搭建。300亩的核桃种植、6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150kW的光伏发电项目、板材加工、沼气发电、旱改水工程、乡村示范点、文化培育、水系沟通等9个项目,在大周村陆续展开。
大周村村书记周勇说,“杨剑锋来到我们大周村后,大大小小的会开了无数个,只要是能促进发展的,就是夜里12点钟,他想到了好的点子,也马上给我打电话商量。很多之前村里想做但没有能力做成的事,现在有了眉目。”
以心换心,赢得村民的真情挽留
驻村期间,杨剑锋多方奔走,先后为大周小学、幼儿园捐赠文具用品、空调、饮水机、各类玩具等物资,价值近万元,对低收入户儿童就学捐资近2万元,他甚至把自己的老母亲、妹妹、孩子等亲属带到大周村困难儿童家中,当场捐赠资金,让家长们感动流泪。
大周村的宋欣惠,由于父亲患有强制性脊椎炎,奶奶患有尿毒症,家庭经济困难,但值得欣喜的是今年她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考取了南京林业大学,杨剑锋自掏腰包当场捐资1000多元,还给她买了笔记本电脑。
排忧解困,只为帮扶村民奔向好日子。驻村帮扶不到两年,杨剑锋从来时白净的模样,变成了黝黑的汉子。村民打趣他,“杨书记你都晒成炭了”,他总笑嘻嘻地回答,“不碍事,这才显得健康”。
两年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听说杨剑锋下派时间将满要回原单位了,大周村村民坐不住了,也不知是谁提议:给上级写封信吧,请求将杨书记留下来!一呼百应,600多位村民用最质朴的方式——摁手印“联名上书”,希望能留住这位好干部。
村民代表带着这封信来到睢宁县委大院,希望能交给县委书记贾兴民。这封信的两页纸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大周村600多位群众和党员干部的手印。“恳请再留杨书记继续在我村任职两年,这是全村人民的期盼……”村民杜合彩说,许多村民是一人签字代表了一家,实际数字远不止这些。
面对村民的挽留和期盼,杨剑锋十分感动:“我已经是大周村的一分子了,今后不管走到哪,大周村已经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了,我做的都是应该做的,我会继续尽自己所能,来帮扶大周村的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