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3版:核心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1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央视“微纪录”,百件国宝讲述千年传奇
“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将亮相《如果国宝会说话》
  纪录片宣传海报 摄制组供图
  “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顾炜 摄

  “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继《国家宝藏》火了之后,央视又推出《如果国宝会说话》,讲述国宝背后的故事。有意思的是,不论是《国家宝藏》还是《如果国宝会说话》,都相中了江苏的文物,曾经戏称10亿也不卖的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已经被制作成了宣传海报,文物也在拍摄计划中。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徐岑 韩雨霁 胡玉梅

  节目

  央视“微纪录”

  听国宝讲自己的故事

  《如果国宝会说话》2018年元旦正式推出,一共100集,每集5分钟。这部纪录片分为四季,第一季为新石器时代到战国;第二季从秦汉到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三季为唐五代宋辽金夏;第四季为元明清。100集就有100件主要文物。

  《如果国宝会说话》摄制组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这是他们从全国3856268件珍贵文物中选出来的,“挑选的标准就是,对文明发展有重要价值的文物。”

  目前第一季已经播完,豆瓣评分达9.4分。为什么这么火?看它是怎么卖萌的,你就知道了。介绍陶鹰鼎时说:“这是一只有着胖胖腿的鹰。用当下的话说,就是萌萌哒、肌肉萌。”介绍太阳神鸟金箔时说:“这款美瞳我要了!”让人完全摸不清套路。对此,摄制组表示,5分钟能容纳的解说词很少,只有800字左右,要把文物讲清楚,文字就要有诗意,也要简练准确。

  为了展现不同文物的特色,拍摄手法也风格迥异。例如《红山玉龙》一集,用玉器展示了龙的形象几千年来的流变;《甲骨文》一集,一则动画就诙谐地展示一位商代男子的一天。摄制组还用上了最新的三维扫描技术,它们可以准确记录扫描器物,真实还原文物颜色、外观和结构,用多样化的角度去看文物。

  而这背后有一个庞大的专家团队在支撑。摄制组介绍,核心团队有二十多人,包括撰稿人、制片和导演,也包括文博界、考古界、美术界和人类学界的专家,“每期文案,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当顾问,提供开题思路,指导文案,审核最终文稿。”

  剧透

  “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将“说话”

  国宝说话,怎么能少了江苏的文物呢?摄制组剧透说,江苏的文物肯定有,目前正在遴选中。南京博物院已经接到了摄制组的相关函件,但没有具体指明要拍摄哪几件。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就目前而言,江苏有一件国宝肯定会“说话”,那就是南京市博物馆的“萧何月下追韩信”元青花梅瓶。摄制组说,目前已经制作了宣传海报,文物也在拍摄计划中。

  上世纪50年代,“萧何月下追韩信”元青花梅瓶出土于明代功臣墓沐英墓,是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整件高44.1厘米,肩部绘有珊瑚、灵芝和缠枝莲花等吉祥纹饰,下部为卷草纹和宝莲纹,瓷器腹部则以较大篇幅描绘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故事。

  为防止被仿制,自打出土以来,“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从来只展出一面。观众可以看到萧何策马扬鞭,一脸焦急的场景,而艄公、韩信这一面,观众则看不到。

  那么这次上《如果国宝会说话》,观众有没有机会看到另一面呢?南京市博物总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观众呼声很高,不排除把另外一面也展示出来。”

  影响

  观展人数增多,排队一小时才能取上号

  《如果国宝会说话》也被称作是《国家宝藏》的姐妹篇。而《国家宝藏》目前已经播到第6期,高人气已经从网上火到了线下,到各个博物馆去赏宝的人络绎不绝。以故宫博物院为例,自从《国家宝藏》首秀播出了《千里江山图》卷、各种釉彩大瓶和石鼓后,这三件文物就吸粉无数。

  “《千里江山图》由于需要撤展休息,公众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但是来看各种釉彩大瓶和石鼓的观众比过去多多了。”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这算是达到了各家博物院让文物“活”起来、真正走进人们生活的目的。

  另外,作为《国家宝藏》第三期的主角,河南博物院的三件文物播出后,不少人专程赶去看展,河南博物院客流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三分之一。“节目播出后,节假日甚至出现排队1小时才能取上号观展的情况。”河南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每天的客流量在1.3万人左右。“每到这时候,我们便会限制人流量,因为这已经是博物院可接待人数的极限了”,这位工作人员表示,未来博物院会在新馆中对这三件文物的展陈做出一些修改,争取让更多的人可以近距离见到这些文物。

  而自打上了《国家宝藏》的舞台,非遗国画颜料制作技艺传承人仇庆年就成了“网红”,每天他都会接到很多电话,有的是媒体想要预约采访,有的是年轻人想要拜师学艺,还有的是给他提供原矿石线索。

  现在,仇庆年的工作已经排到了下个月。对此,他很开心,因为有人关注,就能更好地把传统的中国颜色传承下去。

  延伸

  最根本的目的是

  让“文物活起来”

  央视讲述国宝故事的《国家宝藏》和《如果国宝会说话》都火了。有意思的是,他们都选中了南京博物院的国宝。目前,《国家宝藏》栏目组已经在南博拍摄完毕,很有可能作为压轴大戏播出,而《如果国宝会说话》还没有指明具体拍摄哪几件。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说,公众越来越喜欢文物类节目,一是这类节目别出心裁,新颖,二是因为人们的生活达到一定水平后,对文化的需求会加大。从近些年来看,人们对文物的兴趣越来越高,走进博物馆参观的公众越来越多,南京博物院2016年的总客流为288万多人次,而2017年的客流则达到了329万人次,增加了41万人次。从文物的展陈手法来看,为了让文物“活”起来,更多关注了文物背后的故事,文物与文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文物背后的文化传承。文物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和公众有“互动”的,甚至于,展陈什么、怎么展陈,公众都有一定的参与度在其中。比如《国家宝藏》,就是故宫博物院要举办一场大展,让公众来评选文物,最后胜出的会进行展示。

  而《如果国宝会说话》摄制组也表示,虽然是拍摄国宝,但是本质是关注人,是为了弘扬中华文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