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1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咬定目标不放松 打赢垃圾治理攻坚战
  建成全市首个垃圾分类全域全覆盖镇区
  全市最早完成生活垃圾机械化收集全覆盖
  滨湖区将建全市首个建筑垃圾消纳资源化利用场所
  垃圾分类宣传从娃娃抓起

  垃圾综合治理作为省市区“263”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治理成效事关生态安全大局、事关城市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福祉。近年来,无锡市滨湖区垃圾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垃圾机械化收运体系构建完备,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全面铺开,垃圾无害化处置能力逐年提升。

  2017年滨湖区城管局以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为目标,进一步深化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垃圾分类体系建设,以推进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为核心,全面推进全区垃圾源头减量和无害处置。

  

  高艺 秦峥

  垃圾分类从“城区”逐渐走向“农村”

  实施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源头减量的前提。从2012年起,滨湖区就开始在居住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85个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建设运行,以及胡埭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全域全覆盖建设。

  目前胡埭镇范围内的3处建设工地、6个学校、1600多家企事业单位、1个商业广场、9个居民小区、4个自然村和1个农贸市场全部配套建设了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共计增加垃圾分类回收箱体110组、垃圾分类桶1000余个、451个顶棚。正式宣告滨湖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从“城区”走向了“农村”,胡埭镇生活垃圾彻底告别“一袋装”“一桶倒”的处置方式,并成为无锡市首个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全域全覆盖的镇(街道)。

  垃圾收运从“人力”全面转为“机械”

  在垃圾收运体系方面,滨湖区早在2009年就完成了生活垃圾机械化收集的全覆盖,改变了生活垃圾依靠传统人力收集转运的诸多弊端。目前全区共计投入垃圾收集桶2万余个,配备了密闭式垃圾收集容器和压缩式收运车辆,对市民投放的生活垃圾进行定时清运、装车压缩,实现了垃圾收集过程的全封闭式操作,杜绝了以往人力板车收集过程中的“抛洒滴漏”和“二次污染”等问题。

  为了确保垃圾桶的干净整洁,滨湖区还建设了100余处收集桶清洗消杀点,并专门配备保洁人员进行冲洗消毒杀菌,延长了垃圾桶的使用寿命。今年滨湖区还购置了22辆生活垃圾运输车、3辆清扫车、3辆压冲水车,加快了环卫作业装备的更新速度,有效提升了城市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水平和生活垃圾收运能力。

  垃圾处置从“填埋”逐步转向“再利用”

  以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为目标,滨湖区将建筑装修垃圾、厨余垃圾消纳处置场建设列入全年重点工作。目前已经完成雪浪(占地24亩)和胡埭(占地10亩)两处建筑装修垃圾消纳场的选址工作,解决全区建筑装修垃圾“无处可去”的问题;完成日处理量达60吨的厨余垃圾处理设施项目选址工作,解决全区厨余垃圾“去向不明”的问题;完成位于胡埭工业园区(占地39亩)的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场所选址工作,解决全区垃圾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的问题。

  建筑装修垃圾、厨余垃圾的终端处置设施建设将于2018年全面建成并投用,其中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的投用将每年减少22000吨垃圾处理量,有效减少渗沥液对土壤的污染,降低地沟油流向市民餐桌的安全隐患。建筑装修垃圾经过环保企业的合理运作,对建筑装修垃圾进行合理分拣,通过资源化利用将形成再生产品,将进一步填补全市在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处理上的空白。

  分类宣传从“小区”逐步走向“学校”

  努力沉下去。为提高小区居民垃圾分类投放率与准确率,滨湖区城管局牵头各镇、街道对实施垃圾分类收集的小区每户配发小型垃圾收集桶和垃圾袋,落实专门的分类指导员,对居民垃圾正确分类、投放进行引导,定期上门进行指导,宣传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循环使用的知识。

  主动走出去。多次牵头组织开展垃圾分类收集进社区主题宣传活动,专门制作并发放了印有垃圾分类收集宣传字样的“垃圾袋”和“餐巾纸”1200余份,利用小区文化长廊、电子显示屏、楼道、公告栏,张贴垃圾分类知识,让市民群众在邻里聚会、锻炼身体的过程中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营造了垃圾分类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积极请进来。将垃圾分类宣传的突破口放在了孩子身上,多次邀请报社小记者、中小学生参加“小手牵大手”“童眼看城管”“环卫体验日”主题活动,现场演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的全过程,宣传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投放和处置的小常识,培养孩子们树立起“垃圾分类从小做起”的理念,通过孩子来影响家庭成员,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到垃圾减量分类行动中去,养成垃圾主动分类的好习惯。

  管理主体

  从“政府主导”

  逐渐转为“市场运作”

  从“政府主导”

  逐渐转为

  “市场运作”

  垃圾综合治理投入面广量大,完全依靠政府投入负担太重,必须依靠社会资本进驻,减轻财政压力,实现垃圾治理的“降本提效”。目前,滨湖区已经有企业率先试水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如绿山环保已经在胡埭镇马鞍苑小区和保利香槟花园小区安装配套了垃圾分类箱体和环保小屋,对小区居民投放的有毒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实行“积分换物”有偿回收,进一步规范了小区“可回收物”的回收、拆解、加工和利用。

  在下阶段,滨湖区将进一步扩大居住区垃圾分类市场化运作试点范围,以企业运作管理、政府指导补贴、居民参与获利为运行机制,通过居民源头分类,第三方企业指导、监督和二次分拣,社区落实垃圾分类积分换物等方式,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率。

  执法监管

  从“单打独斗”

  逐渐转为

  “部门联动”

  在偷倒垃圾治理方面,2017年滨湖区在太湖新城区域安装了16处高清监控探头,强化了对垃圾偷倒车辆的责任追查力度。多处联合交警、公安、交通等部门对垃圾偷倒落实24小时全天候、地毯式整治,对重点区域、主要道路落实人员蹲守,对运输车辆提高检查频率,全年滨湖区共计查扣垃圾偷倒车辆145辆,完成垃圾清理10.9万吨,进一步提高了对偷倒垃圾行为的震慑力度。

  下阶段,滨湖区将进一步建立垃圾治理部门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明确垃圾投放、收集、运输、中转、分拣、储存、回收、处置等各环节中管理部门、企业、社区和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各负其责、联合管理的垃圾治理工作机制,坚决打赢这场垃圾治理攻坚战,为建设“最美湖湾区”作出应有贡献。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