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5版:12·13国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杀80周年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12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他们,撞响了和平大钟
  南京各界代表撞响和平大钟 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中学生朗诵《和平宣言》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顾炜 摄

  “咣 ……”当6名代表撞响和平大钟,3000羽和平鸽随之腾空而起,这既是对亡灵的告慰,也是对和平的召唤。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午,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现代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公祭仪式最后一项议程,是由6名来自江苏工、农、兵、科、学、企界的代表撞响和平大钟。钟声响起后,放飞了3000羽和平鸽,寓意纪念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鹿伟 张瑜

  王南石: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南京晨光集团装配调试工王南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80年,时光流淌并不能抹去历史烙在中华儿女心中的伤痛,它将永远沉淀在我们灵魂深处。“今天的钟声是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我们要把这钟声化成对祖国的爱,化成民族团结的凝聚力,谨记血泪史,为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民族振兴而奋斗!”

  吴协恩:和平大钟需要齐心协力才能撞响

  “撞钟的那一刻,我切身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感。不忘过去,才能开辟未来。”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国家公祭仪式,就是要让我们勿忘国耻、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和平大钟,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撞响。这也就是激励我们团结一心、奋发进取。“我们只有按照十九大的部署,真抓实干,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是对历史的最好纪念!”

  周孟为: 撞响的不仅是和平大钟,也是心中的警钟

  南京一中学生周孟为是其中年纪最小的代表。他说,能代表南京市中小学生撞钟,感到很荣幸。“我们撞响的不仅是和平大钟,也是心中的警钟。我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很能理解南京人民的痛。作为00后,我们是中华民族朝气蓬勃的新生代。我们要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努力读书,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读书。”周孟为明年即将参加高考,他计划报考武汉大学法学专业。他说自己很早就知道东京审判,他想成为一名正义的大法官,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民:每个中国人要永远记住这段民族苦难史

  “参与撞钟时,心情很沉重。”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民表示,每个中国人要永远记住这段民族苦难历史。撞钟第一下是唤醒民众,第二下是不忘历史,第三下是保卫和平。他表示,身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作为徐工集团的一员,要立足岗位、敬业奉献,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勇攀工程机械领域的珠穆朗玛峰。

  张广军: 在撞钟时,浓缩为两个字:用力

  “撞钟时心情沉重,但也是一种激励。”东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张广军表示,高校是青年人的摇篮和基地,我们对历史的传承,对和平的珍爱更加重要。高校要担负起这样的使命,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高校教育中。学校把这段历史告诉学生,让他们不忘历史,珍爱和平,要让这段历史记忆传承下去。“在撞钟时,浓缩为两个字:用力。那一刻,对历史的铭记,对和平的珍爱,都融入到‘力’字上。”张广军指出,东大将持续打造环东南大学知识创新圈和江北新区东南大学创新研究院,提高国民素质,让祖国更强大,更好地捍卫和平。

  雷湘君: 时刻准备着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

  驻宁某部排长雷湘君说,能作为军人代表参与撞钟,感觉既神圣又内心沉重。“撞钟的第一响,回想中国过去曾被侵略,人民饱受摧残;第二响,回想到南京大屠杀中,那么多同胞无辜被屠杀,感到很悲痛;第三响,感觉声音激昂。”他表示,在和平年代,军人身上的担子更重,要时刻准备着,守卫家园,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

  诵读《和平宣言》时,眼泪快流出来了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80名青少年代表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深情诵读《和平宣言》。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他们都来自南京一中,而这也是南京一中的学生连续四年在国家公祭仪式上诵读《和平宣言》。

  80名高中生齐声诵读《和平宣言》

  从2014年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开始,每年的国家公祭仪式上,都有南京一中的青少年代表诵读《和平宣言》,只不过每年的人数不同。在2016年国家公祭仪式上是79名。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因此现场诵读的青少年代表也是80名。

  现代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80位青少年学生着装上身白色、下身藏青色,男生是立领上衣和长裤,女生是小翻领上衣、过膝裙。据悉,他们当中有超过一半的人也参加过去年的公祭仪式。领诵的是两名男生、两名女生,第一位开口诵读“巍巍金陵”的,是高一男生李天一。据悉,此前李天一并没有朗诵基础,但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后,他已经表现得非常出色,第一句就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其实为了这次朗诵,这80名学生准备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其间,南京一中的老师们不光邀请了朗诵方面的专家进行辅导培训,还给学生们播放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史料片、纪录片,邀请专门研究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专家、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王卫星给学生们开讲座。

  第三次参加诵读,多了一份从容、庄重

  参加这次朗诵的高二学生戚惟妙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仪式现场庄严肃穆,她觉得非常震撼,“在朗诵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戚惟妙去年就参加了国家公祭日之前的培训,但那段时间因外公病重,所以仪式当天她没能去现场参加诵读。

  “外公后来去世了,但他在去世前能说话的时候,叮嘱我一定要参加公祭仪式的朗诵。”戚惟妙说,她的外公是军人出身,非常看重家国情怀,这次能参加公祭仪式,对自己来说意义重大,同时也是完成了外公的遗愿。

  高三学生朱心如也是其中的一名领诵,这是她第三次参加《和平宣言》的诵读。“连续三年参加,感觉今年更多了一份从容、庄重。”今年17岁的朱心如告诉现代快报记者,随着诵读的次数越来越多,她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也越来越深,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大。现场,为了御寒,同时保持声音稳定,朱心如透露她身上贴了10个“暖宝宝”。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