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夺取新胜利的宏伟蓝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为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现代快报近日派出多路采访力量,深入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深入采访和报道各地区各部门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并从12月4日起开设“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专栏,在现代快报纸媒、ZAKER南京、微信公众号、微博同步推出系列报道。
这两天,最火的“网红”非“悟空”莫属。这个“悟空”就是世界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我国第一颗空间天文卫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于北京时间11月30日在线发布,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太空中测量到电子宇宙射线的一处异常波动,这可能与暗物质有关。这么牛的“悟空”来自哪里?当然不是花果山!现代快报记者近日探访了“悟空”的娘家——位于上海的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张瑜 鹿伟
实习生 陈心如/文 赵杰/摄
已发射25颗卫星
还有30颗在研
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的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外表看起来非常普通。可你知道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天宫二号伴随卫星等大家熟知的小卫星,都是在这里“出生”的。
11月28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这里,探访了“悟空”等小卫星的娘家。走进大厅,左手边是一整面墙的蔚蓝星空,上面栩栩如生地画了20多颗形态各异的小卫星,它们围绕在地球周围。
卫星发射成功率100%,卫星研制周期缩短60%,批产卫星平台成本减低80%……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院长于英杰介绍,卫星创新院已发射25颗卫星,一批“叫得响,数得着”的科研成果惊艳全球。这正好印证了墙上张贴的习总书记的一句话:“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
记者了解到,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现在一年可发射15颗到20颗卫星,目前还有30颗卫星在研。
探访“悟空”出生地
进去前要除尘除静电
“悟空”有多火?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专门点名提到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这些成果,代表了我国自主创新的最新成就。
穿过大厅,里面就是“悟空”的出生地——AIT厂房。“其实就是总装集成测试实验的厂房。”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暗物质卫星总指挥、量子卫星总师朱振才告诉记者,卫星在这里进行总装集成并接受测试。
这个厂房可不能随便进,进入前有一系列特殊的要求,比如必须换上专门的淡蓝色工作服、戴上工作帽、套上鞋套,不能携带手机等通讯设备。换好衣服后,还必须进入风淋感应区,主要是除尘除静电。
随后,记者来到了厂房,里面高大宽敞,十分安静,陈列着历年来成功发射卫星的初样星,每一颗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小卫星在踏上太空之旅前,正是在这近2000平方米的厂房里,朝夕“生活”,精进“武艺”。
为“悟空”瘦身
量身定制卫星平台
“悟空”最近又红了,是因为其发现了疑似暗物质。想当年,“悟空”上天时就曾引起轰动。2015年,“悟空”在酒泉成功发射,“以载荷为中心,无平台一体化设计”成为该星的一大创新亮点。
“悟空”的初样品看起来方方正正,没啥特别,其实“肚子”里藏着各种“机关”。其中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以载荷为中心的先进设计理念,0.45吨平台承载1.4吨载荷,大大节省了卫星研制和发射成本,并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科学数据。
这背后就不得不提到暗物质卫星团队。
“当时这个项目是竞标来做的,我们团队的方案是一改传统‘载荷适应平台’的设计思路,为载荷量身定制卫星平台——卫星重量可由原先方案中的不超过3吨,锐减为1.9吨。”朱振才表示,把姿态控制、电源热控等设备保障系统包裹在有效载荷周围,就像为载荷量身定制了一件衣服。这样一来,卫星重量控制在1.9吨以内,就可节省几千万元的运载火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