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选一”近来成为热门话题。人民日报刊发评论《“二选一”能否变成“一加一”?》指出,“二选一”让商家很为难,对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加强监管。
所谓“二选一”,是指电商平台要求商家在两家平台之间只能选一家的行为,商家认为这是“被站队”。
近来有电商平台陷入“二选一”“合同门”风波。合同门指的是,一家平台与某实验室签合同,推动工商总局对另一家平台“二选一”反垄断立案调查,但两者均严词否认。
无论如何,“二选一”都应当受到更强烈的关注,并且尽快进入“化冻期”。
毫无疑问,“二选一”现象之所以尾大不掉,就在于它并非哪一家的“专利”。有电商平台怒斥“二选一”是下三滥的竞争手法,但尴尬的是,该平台也曾被指使用过“二选一”。枝蔓颇杂的“二选一”,有网络失信之嫌,已经成为一大公害。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法律法规不够健全,逼迫商家站队的“二选一”虽在市场里暗潮汹涌,却未受到明显遏制。
互联网市场的体量可谓庞大,足够容纳若干个巨头在其间运筹帷幄短兵相接。二选一也好,抹黑式的“暗战”也好,没有理由存在。恶意的竞争,不仅伤害商家和消费者,也令电商平台的核心利益包括形象受损。让“二选一”歇菜,是恢复公平的市场秩序、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一大要务。
公众注意到,11月4日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互联网领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界定。立法层面的发力,必然带来新气象。接下来就看监管者使出的招数了。刘方志
【交通标志设置应最大限度科学化】读现代快报11月30日社评《自带油漆P路标,不只是笑料》,很有同感。连云港男子小蔡的“冒进”行为,反映出市民对公共交通的迫切参与度,只不过“度”没有把握好,触犯了法律,值得深思。有关部门应让交通标志最大限度科学化、人性化,而听取群众意见也是重要环节。
南京 老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