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常州市召开城乡社区治理创新成果展示暨重点工作推进会,会上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共服务“一站式”受理平台建设的通知》等文件,提出常州将全力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打造“智慧社区”,公共服务“一站式”受理平台将于2019年底覆盖全市。
刘婕茹 刘国庆
打通“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4年来,常州全市累计新建、改造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项目153个,新增社区服务用房面积6万余平方米,累计收到群众各类服务需求23506件,办结率95%以上。
常州市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深入推进“减负增效”,消除街道(镇)层面“中梗阻”现象,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对各部门延伸至街道(镇)的公共服务事项进行了充分的调研梳理,明确将民政、卫计、房管、残联等部门48项业务纳入“一站式”平台,并组建专业团队进行系统研发,成功实现单点登录即可开展社会救助、计划生育、住房保障、残联等业务“一窗”办理。
2016年,常州市选取天宁区的天宁街道、青龙街道、茶山街道率先开展公共服务“一站式”受理平台建设试点工作。
公共服务一站式受理平台,通俗点说,就是老百姓办事,不论是卫计方面还是民政等方面,都是一个综合窗口受理,后台系统协同办理、并联审批,即“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真正实现“受理找一窗、资料交一份、全程见一面”,大大优化了办事流程。做到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
根据常州市《关于全面推进公共服务“一站式”受理平台建设的通知》,2018年上半年,各辖市、区选择2~3个镇(街道)开展试点,下半年在50%的镇(街道)推开,2019年底全市镇(街道)实现全覆盖。
提升社区服务满意度
智慧社区,指的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以智慧社区APP为例,社区居民经过社区实名认证后,就可以浏览和操作认证社区概况、活动现场、民主管理、诉求反映、服务咨询、志愿参与、爱心公益、社区话题、便民服务及服务建议等10大模块功能。
居民通过“智慧社区”即可手机在线参与社区活动、志愿服务、爱心公益、社区话题等讨论和交流;在线浏览和监督社区民主管理,创新激活基层参与活力,实现居民社区自治。居民随时随地向所在社区反映诉求、表达意见和建议,查看处理结果并可以作满意度评价,畅通居民咨询服务和诉求反映渠道,解决居民互动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社区服务满意度。
居民还可通过“智慧社区”,查询所在社区周边的便民服务资讯和服务设施机构信息,如维修服务、家政服务、医疗设施、教育机构、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信息
根据《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力争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社区。拓展社区综合信息系统功能,在城市社区,主要拓展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健康咨询、公益活动等服务功能;在农村社区,主要拓展三资监管、村务监督、农业技术、精准扶贫、农产品电商等促进生产生活功能。
健全“三社”联动机制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社会组织是承接公共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提供社会服务、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的骨干力量。
会议提出,整合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方资源,实现“三社”协同、互动、共融。
截至2017年上半年,全市社区社会组织达到2200余家,全市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居全省首位。
《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三社联动”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0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平均不少于5个。全市50%的街道(镇)和有条件的社区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有条件的成立社区组织联合会,发展以改善社区治理为宗旨的社区基金会。
购买服务方面,优先将社区事务、养老助残、社工服务、公益服务、心理疏导、社区矫正、慈善救济、社会救助、法律援助等项目纳入购买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