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南通主城区的崇川,历史可追溯至数千年前,后五代设郡,古称静海。这片沉淀着深厚人文底蕴的“福地”,凭借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天然区位优势,近年来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在优化布局与提升品质中推进城市建设。多年来,崇川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坚持以“四位一体”的方式,全面持续推进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深度转型和不断创新,构建了以邻里为单元的居民服务模式,以沿街商户为主体的街坊自治共管模式。
展望未来,崇川描绘了一幅更为宏阔的蓝图。全区将聚力创新、聚焦富民,全面接轨上海、推进跨江融合,把崇川建设成为综合实力首位区、协调发展首善区、创新发展高地、宜业宜居福地、生态文化胜地,早日建成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崇川。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陈莹 严君臣
构筑“四位一体”社区建设新体系
以民为本服务百姓
构筑“四位一体”社区建设新体系
10月17日,虹桥社区惠乐邻里自助餐厅送走最后一位客人,82岁的老人倪应培忙着洗碗、擦桌,收拾干净后关上餐厅的门。作为社区的老楼组长,社区志愿服务的积极分子,倪老从餐厅开办之初,就坚持每天为前来就餐的特殊老人服务,风雨无阻,这一做就是3年。同为特殊老人中的一员,倪老说看着这群年纪和她相仿的特殊老人能够吃上她做的饭菜,就发自内心的高兴。
虹桥社区是虹桥街道独居老人最多、服务辐射最广,项目最多、最具特色的邻里中心。社区为独居空巢老人量身打造了“自助餐厅”,采用会员制,面向邻里60岁以上的独居、空巢、孤寡老人或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每天一顿午餐,两素一荤一汤,仅9元的惠民价格,为老人们创造了一个温馨互助的用餐环境。
作为餐厅的每一位志愿者,“以志愿服务引领德治”的服务精神,贯穿于整个自助餐厅的运营过程。不断挖掘优秀志愿服务典型、搭建志愿服务的平台,使志愿者成为人人熟知的“道德明星”,扩大公众参与效应。
近年来,南通市崇川区委总结了十余年社区建设的经验,探索以“四位一体”(法治为纲、德治为魂、服务为本、自治为基)的方式构建城市社区建设的新体系,即从设施建设、体制建设、队伍建设、社团建设等方面“打桩夯基”,打好打牢基础,向法治、德治、服务、自治“四位一体”的“建房造屋”的体系化建设过渡。
在“四位一体”社区体系建设中,崇川区搭建了区-街道-社区-邻里四级组织架构,形成了以党支部为核心,以邻里和谐促进会为载体,综合管理、专业、志愿三组服务力量和信息、保洁、保安、调解、巡防、宣传、评议、秩序、帮扶九类服务人员为队伍的“一心一会三组力量九大员”的社区组织体系工作格局。
目前,全区108个社区组建了929个基础治理单元——邻里。与此同时,崇川区以基层服务引领型党组织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社区邻里党组织架构,形成党员服务社会化机制,有效增强党员服务与社会治理、居民自治的融合度,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为人民服务的效能,探索出了一条党引领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的新途径。
探索“邻里自理”模式 打通服务百姓的“最后500米”
“‘四位一体’的社区体系建设,不仅给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架起了紧密联系群众的桥梁,而且明确了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事项,形成了制度保障与制度约束,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与激励之中。正是有了这样的载体与平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为人民服务的事项做实做好,大大提升了为人民服务的效能。”南通市政协副主席、崇川区委书记吴旭这样说道。
如今,按照“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工作下延”的原则,崇川区确立了“区级为主导、街道为主体、社区为依托、邻里街坊为基础”的四级管理体制,强化街道主体地位,整合城管、工商、安监等部门,在街道层面组建综合执法队,全面负责全区范围内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
为确保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500米,崇川区制定了下沉邻里人员安排办法。城市街道每人包干联系2-3个邻里,涉农街道每人联系1-2个邻里,协同邻里社干开展好邻里各项工作,帮助解决百姓实际问题。今年以来,近1300名社区干部下沉邻里开展服务,收集信息近30万条,组织群众评议活动2000多场。
此外,崇川确保每个社区配备“一医一护”人员与一名责任律师,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健康服务和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开展责任医生服务近1万4千次,责任律师法律服务3000余场,社团服务居民超过10万人次,开展各类公益服务项目500余个。
在积极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时,崇川区一方面凝聚核心力量,落实全区党政干部、公职人员、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文明单位、文明行业人员等到居住地社区邻里报到服务;另一方面,激发社会组织的潜力,重点培育、优先发展、创新方式,建成各类社会组织1600多个,推动有服务能力的社会组织以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甚至是以投资或参股的方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提升百姓幸福感 增加人民群众“隐形财富”
如今走在崇川街头,不时能看到标志醒目的“便民服务亭”。缝缝补补,钉个扣子……来这里特别方便。往常三三两两分散在街头巷口的摊贩不见了,他们在服务亭里有了遮风避雨的地方,也有了归属感。
近年来,崇川区通过流动摊点“三严、三全、三结合(333)”整治,区内8000多个流动摊点被依法平稳清理,水果进店经营已成趋势,夜间龙虾店、烧烤摊点多年占道经营现象得到根本扭转,规范设立便民服务亭47个,街面秩序显著改善。
此外,崇川还通过旨在溯源追责的建筑渣土“130(一个体系、三个黑名单制度、零点专项行动)”行动,从源头进行管控,全区统一行动,不再让垃圾在区内有“走街串巷”的机会;同时成立区级渣土清运队,对全区居民小区(临街商铺)的建筑装潢垃圾实施免费清运,截至9月底,全区共有序清理建筑垃圾56.6万余吨,有效破解了“渣土扰城”的问题。
如今的崇川,山河秀美,风景宜人。游客往来如织,项目遍地开花。站在狼山峰顶遥望,长江浩浩荡荡波澜壮阔,城市人声鼎沸朝气蓬勃。作为江海之畔的一颗明珠,崇川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百姓营造出越来越宜居的生活环境。
“2017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3.78亿元,增长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6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等6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市第一,综合经济实力居长三角地级市中心城区前列。”今年,崇川交出这张自信的答卷。过去的一年,崇川区民生支出20.4亿元,较2011年增长80.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6.1个百分点,先后获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等称号。
接下来,崇川区将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将在未来的工作中致力于增进民生福祉。继续经济发展为了人民,把富民作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检验标准。将以创新驱动推动转型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和平安创建为主抓手,强化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思维,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隐形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