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10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扬州宝应县残疾人康复中心10年为上千残障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训练——
她们用十年,为天使们修复“翅膀”
  娱乐康复:敲鼓 鲍灿轩 摄
  中残联副理事长孙先德(左二)等领导视察宝应县残疾人康复中心
  评估室

  残障儿童,一群折翼的天使。命运,对他们来说是不幸的。然而,在扬州市宝应县,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这里有人在用爱心为他们修复折断的“翅膀”。这个地方,就是“宝应县残疾人康复中心”;这群人,就是康复中心充满爱心的工作人员。

  宝应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成立10年来,先后为1000多名残障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训练。在中残联、江苏省残联、扬州市残联的指导帮助下,以及宝应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相关设施投入下,康复中心先后获江苏省“巾帼文明岗”、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市“实施十一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先进集体”、市“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得到了儿童家长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韩秋 臧晓松

  天道酬勤

  她们用十年时间走进家长心里

  2007年的金秋10月,“宝应县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前身,“爱心门诊部”在宝应县残联筹建成立。“爱心门诊部”成立之初,她们凭着一颗对儿童的爱心,开始了全面而细致的“筛查”工作,几乎走遍了宝应的乡村、社区和学校。有了第一手资料,她们会在第一时间和家长联系。那时,她们每天都要打出几十个电话。电话接通,首先面对的是狐疑。

  康复中心副主任雷虹至今记得,有一天她一个人在办公室里。一对年轻的父母突然推门而入,男子兴师问罪,“你从哪里得到的号码?你凭什么说我们家的孩子就不行?”站在一旁的女子,也是一脸随时准备兴师问罪的架势。

  雷虹先给他们各倒一杯茶,让他们平静下来,然后详细地为他们分析孩子的“唐氏综合征”表现,同时建议让专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说到这里,年轻的父母都哭了。他们不好意思地表示,其实他们早就知道孩子异常了,只是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

  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当年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进家庭,走进幼儿园,走到需要康复的儿童身边,走进家长的心里。天道酬勤,在她们不懈的努力下,爱心门诊部第一年就筛查接收了70多个需要康复的儿童。从不被理解到终于认可,雷虹和她的伙伴感到所有的付出、所有的辛苦全都值了。

  跨越发展

  走在全省儿童康复训练前沿

  时光如白驹过隙,从2007年到2017年,宝应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已经在风风雨雨里走过了十个年头。

  如今,康复中心已拥有几百万元的现代化康复设备,有专业本科生教师和康复师在内的工作人员41人。开设了运动康复、作业康复、行为分析康复、感觉统合康复、弱视康复、音乐康复等科室。

  2013年底,康复中心又投入100多万元,新建康复中心儿童塑胶运动场地及大型儿童玩具,为各类有身体功能障碍的儿童提供运动、舞蹈、古筝、轮滑训练、娱乐训练。室内外无障碍设施规范齐全,环境布置适合各类儿童康复训练特点。这些种种努力也让康复中心一直走在江苏省儿童康复训练的前沿。

  在康复技术上,康复中心积极对外寻求支持,与南京特殊教育学院合作,在理论上寻求提升;与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中心合作,在儿童康复治疗技术上有了强大后盾;与南京儿童医院康复科、眼科达成合作意向,在儿童评估及诊断技术上得到支持。为了更有效地帮助残障儿童达到最理想的身体状态,康复中心还于2011年开办了江苏省唯一的一家娱乐康复室。采用的是现代最前沿的康复模式,那就是诊断-评估-制定计划-训练-再次评估-修订计划,让功能障碍儿童逐步实现最大最完美的康复目标。

  宝应县内的0-6岁功能障碍儿童、7-14岁的肢体障碍儿童都可以在这里接受免费的康复治疗。

  不辞劳苦

  把康复中心里的孩子当家人照顾

  需要康复训练的儿童中,很大一部分是大龄产妇的二胎,这些孩子有的连户口都没有。没有户口,就没法注册,不但不能正常进行训练,连安全也无法保证。为了让这些孩子能够及早地参加康复训练,康复中心的张学新主任不厌其烦地跑有关单位,多方协调,帮助解决上了户口。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为了这些孩子,每个人都不辞劳苦。事实上,在康复中心,“5加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几乎就是一种约定俗成。原因很简单,有的是孩子上学的需要,有的是家长上班的限制。

  由于长期劳累,许多老师和康复师都有轻重不同的职业病。在康复中心,充满爱心的老师和康复师,早就把这些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家庭成员、自己的至爱亲人。家里有什么好吃的,甚至是出礼吃酒的大礼包,他们都会想着带到中心与孩子们一起分享。每当有小朋友过生日,康复中心都会出钱给他们买一只蛋糕。让他们和那些正常的小朋友一样,享受生活的快乐。

  把快乐带给孩子,把辛劳和委屈留给自己,是康复中心的老师和康复师们无悔的选择。每年的暑假,康复中心都要将老师和康复师送出去培训,也每年将外地的专家请来授课。老师和康复师们得到及时的“充电”,工作热情也就始终如一、初心不改了。

  成绩突出

  已为上千儿童提供免费康复训练

  谈到孩子们的进步,雷虹如数家珍:比如脑瘫的孩子,才开始,他们连球都抓不住,通过训练,出现了奇迹,去外地大城市花十几万元看不好的脑瘫,通过一年的娱乐康复训练,居然会拍篮球、踩小车,而且现在投篮球10个能进8个。自闭症的孩子初接触电子琴时,上课只会把琴粗鲁地乱敲一气。脑瘫的孩子想动手弹,无奈手不听使唤动不了。但训练使他举起了手,自闭症的孩子能开口说话、坐得住,还能弹出简单的音符。

  十年的耕耘,十年的修复。十年的呕心沥血,十年的春风化雨。这些可亲可敬的康复中心的爱心奉献者们,欣喜地收获了成功,捧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十年以来,中心共为1156名功能障碍儿童提供抢救性免费康复训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中:听力障碍131人,53人进入普小,44人进入普幼,18人进入特校;脑瘫155人,35人进入普小,36人进入普幼;智力障碍229人,98人进入普小,45人进入普幼,56人进入特校;视力障碍369人,25人摘除眼镜,195人成效显著;就连目前比较难康复的孤独症儿童,59人中也有13人进入普小。功能障碍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得到了儿童家长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功能障碍儿童宝应康复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被加以推广,宝应残疾人康复中心成了江苏省残联康复系统的一面旗帜。

  收获感动

  家长们的认可让她们刻骨铭心

  对于许许多多的赞誉、对于上级领导的褒奖,康复中心的爱心大使们更多地把它当成一种鼓励和鞭策。倒是那些来自家长们的认可和感谢,才让她们备感欣慰,刻骨铭心。

  2012年教师节那天的清晨,刚刚上班的老师忽然有了一个新的发现。在康复中心楼下的空地上,停放着一辆人力三轮车。车上是一束又一束鲜花,带着清新的露珠,娇艳欲滴。不会是卖花的把生意做到这里来了吧?正在大家聚在一起议论时,从教室里涌出一帮家长,每人拿出一捧鲜花,送到老师和康复师的手里,满脸笑容地说:教师节快乐!

  康复中心的领导问老师们:你们怎么要这些家长买鲜花呀?家长听了,连忙说:这不关老师的事,是我们自己凑钱给老师买的,老师们太辛苦了!这是我们大家的心意,不让谁掏钱谁就不答应。这样的场面,让所有的老师都感动落泪。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家长的满意,看到这些家庭的幸福,她们感到收获了最大的成功!

  这群令人尊敬的康复中心爱心大使,让无数特殊儿童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乐观开朗,幸福成长,拥抱未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