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上,她是一名机关工作人员,连续4年被评为系统“先进个人”;生活上,她是一位贤妻良母,知晓用善行滋润女儿的心灵;服务社会上,她更是一个出色的义工,用真诚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她就是如东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仲裁员董小莉。
严君臣 钱德明
2013年10月,董小莉与闺蜜陈亚梅聊天时,提到想力所能及地回报社会,陈亚梅也有此意,两人很快就建起了“如东江海义工群”。短短两天就有120多人加入进来。2014年3月1日,陈亚梅向县民政局申请登记,9日获批,取名“如东县江海义工联合会”,如东首家民间慈善公益组织成立,陈亚梅当选会长,董小莉为理事。
鉴于当时经费有限,董小莉决定先从做交通文明行和关爱留守儿童两个项目起步。她主动认领“关爱留守儿童”这个项目,成为该项目负责人。
2014年5月15日,临近“助残日”。义工联准备将某公司赞助的价值54万元的奶粉在助残日当天赠给县逸夫特殊教育学校。活动当天,义工联成员早早地就来到学校,将一箱箱奶粉从运输车上搬进学校仓库内……
这些年来,董小莉把目光聚焦在农村在校大学生身上,为他们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身患白血病的儿童上学,给他筹措医药费……2015年以来,她组建“快乐课堂”,并将课堂搬到大豫镇东安闸村、栟茶镇洋堡村和掘港镇北场村等地。她协同宝川教育学校,利用周末时间给160多名留守儿童授课。她还带着全县近100名留守儿童走进城市规划展览馆,让孩子了解家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蓝图。
近三年来,董小莉利用业余时间,策划、组织公益活动20场。她挤时间、动关系、挖潜力,尽一切可能向社会奉献爱心。有付出必有回报:如今诸多留守儿童看见她都叫董姐姐,很多家长视她为孩子成长的“领路人”,不少熟悉她的人夸她是“如东好人”。
董小莉加入义工组织,家人起初并不支持,可董小莉仍“一意孤行”,每次义工会都出席,每次活动都参加,随行的还有她的女儿瑶瑶。“带上女儿,就是想让她多接触社会,跟大人学做事,将来做个知道感恩的人。”董小莉说。
一段时间以后,家人发现瑶瑶在变:90多岁的太太瘫痪在床,她放学回来,书包一放就去端茶送水;吃完饭,她常帮奶奶收拾碗筷……她的进步让大家喜上眉梢,加之不少人对董小莉评价很高,公婆和丈夫彻底改变了看法。
然而,她时常还会听到旁人的冷言冷语,还有人怀疑她另有所图。对此,董小莉总是微微一笑,她太忙了,没时间在乎别人说什么,她只想带着300多名义工,尽己所能做更多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