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淮安 砥砺奋进 崛起江淮
  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 李宇舟 摄
  左图:世界文化遗产——总督漕运部院;右图:南船北马见证了淮安的历史 陈光晰 摄
  淮安政务服务大厅 姜舟伟 摄

  传承运河文化,拥抱高铁时代

  作为大运河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周总理家乡”淮安有着丰厚的运河遗产资源。古老的淮安,坐拥良机也面临挑战。作为新兴的高铁枢纽城市,淮安高铁建设正经历着一场飞跃式发展:不久,淮安将晋升国家铁路干线城市。年轻的淮安,正拥抱未来的无限风光。

  

  通讯员 金厚勋 孙清阳 胡薇薇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白雁 张海峰

  历史的馈赠:坐拥丰厚运河遗产资源

  淮安是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明清鼎盛时期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运河沿线“四大都市”。淮安段大运河遗产相当丰富,有2处遗产片区、1条河段、5处遗产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遗产区和缓冲区面积超过1万公顷,约占整个大运河世界遗产的1/7。作为大运河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大运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淮安人,书写了淮安历史的繁华和荣耀。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既是淮安人民饮水思源、传承文脉的感情所系,更是淮安城市重现辉煌、重新崛起的重要途径。

  淮安构建了严格的运河遗产保护机制,并将进一步摸清大运河淮安段的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潜力,重点抓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7个遗产区、28个遗产点段的保护工作,加快推进运河沿线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河道整治,让人们更好地亲近运河遗存,感受“运河之都”记忆。

  当前,淮安正突出“以文化人”,大力弘扬由运河文化衍生的淮扬菜文化、西游记文化、戏曲文化、漕运河工文化等,生动诠释了城市文化品质。未来,淮安将更加注重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充分融入运河元素,着力打造一批凸显运河特色的活动载体,留住运河文化的“根”和“魂”,推动大运河从“地理空间”走向“文化空间”,全力打造富有活力的运河文化经济带。

  大运河在历史上是贯通南北的经济大动脉,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淮安注重发挥运河资源的黄金价值,大力实施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大运河淮安段成为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水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内河航道之一。

  时代的召唤:拥抱高铁,打造交通枢纽

  过去5年,一直是淮安交通短板的铁路取得重大突破。

  从连淮扬镇、徐宿淮盐开建,到宁淮城际正式启动前期工作,沂淮铁路完成工程可研招标,再到合淮铁路列为国家明年重点推进项目,淮安高铁建设正经历着一场飞跃式发展,五条铁路犹如五条游龙,交汇淮安形成“米”状格局,淮安将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铁枢纽城市,国家铁路干线城市。可以预见,2019年将是淮安大交通格局的大成之年。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淮安高铁东站枢纽有望于今年底开工建设,建成后与高铁东站同步投入使用。该枢纽规划包括高铁客运站、长途汽车站、站前广场、市政配套四大板块,包括铁路、公路客运站、公交首末站、大容量公交等其他交通换乘设施。未来,高铁在以淮安为中心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八个方位全面发散、舒展;上海至北京、上海至乌鲁木齐、北京到杭州、福州到青岛的四大铁路通道上,淮安都跻身其中。淮安与华东、华中、华南、华北地区间快速通道的建立,将通过高铁实现与沿线城市联通、融合,促进区域间更为紧密的合作。通畅、高效的铁路网,将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提供功能性支撑,也将成为淮安改善对外交往,实现与外部无障碍互联互通的新引擎。

  早上吃一碗淮安阳春面,中午可以品尝前门大街上的北京烤鸭;下午还在淮安上班,晚上就可以到陆家嘴购物;下班后启程,夜幕降临时就能抵达省城南京,说好的同学聚会定然不会迟到。这般生活畅想,对淮安市民来说绝不是梦。未来,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铁路的建成、通车,将实现从淮安出发到北京3个多小时,去上海2个多小时,往南京1个多小时的“321”出行。

  城市的福祉:产业集聚实现提速换挡

  近年来,淮安依托产业基础和发展现状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综合承载能力,着力构建功能定位清晰、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的空间格局。

  从富士康到达方电子、旺旺食品、敏实科技,“十二五”以来,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淮安,带来淮安电子信息产业的“无中生有”、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汽车产业快速崛起……今年,淮安实施220个重大项目,投资总额4107亿元,同比增长13%。

  目前,德科码半导体芯片、臻鼎科技高阶线路板二期、中信华电子等一批总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带来的将是淮安未来的半导体产业的兴起。淮安时代芯存相变存储器项目是淮安引进的又一个百亿级重大项目,投资总额130亿元,将进一步提升当地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水平,推动淮安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敏实淮安生产基地及新能源电动汽车系列项目均由敏实集团投资,其中,铝部件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已于2014年投产,当年实现销售3.3亿元;2015年实现销售5亿元;2016年实现销售10.5亿元,上交税收4520万元;2017年营业额预计将达到15亿元左右。敏安新能源汽车项目的落地生根,也带动了淮安新能源汽车及配套零部件产业的加速奔跑,一批制造业基地正加速形成。截至目前,已集聚卡威汽车、实联长宜等规模以上生产企业近70家。2016年,淮安又成功引进威翔航空、生命健康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再次为产业集聚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淮安高度重视载体平台建设,现有国家级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综合保税区、软件园、大学科技园等6个“国字号”平台。这些功能片区和金字招牌,为产业集聚提供了平台和重要支撑。

  “一枚印章管审批”:政务服务新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履铿锵、硕果累累。五年来,淮安市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着力构建智慧政务服务“一张网”,推动政务服务管理体制与体系日趋完善,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发生显著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探索实践中,淮安将互联网与投资建设项目网上并联审批相融合,在全国首创投资建设项目“四联合”评审勘验新模式和数字化联合图审,即联合评审、联合踏勘(测试)、联合图审、联合验收,将“四联合”涉及的28个部门51件事项分类细化,明确6个办事节点并固化各节点的岗位、流程和监管职责。

  2017年8月,淮安市行政审批局正式揭牌,标志着淮安正式步入“一枚印章管审批”新时代。截至2017年9月18日,数字化联合图审系统共审查3611个项目,审查面积3905万平米,审查图纸99万张,每个项目可以节约5000元,合计1800余万元。联合图审时间也由原来的85个工作日缩短至20个工作日,联合勘验由至少30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

  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淮安在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践中,还在江苏省率先完成市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流程再造和体制化学大融合,率先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市县一体化,打造了全国一流的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淮安模式”。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