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江苏省七十一名十九大代表之一,张晓宏给人的印象是儒雅亲和的。身为苏州大学副校长的他,在科研领域亦有着极深的造诣。“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973)首席科学家”……一个个头衔、荣誉满身。然而,无论身份如何转换,张晓宏始终不忘初心。在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他依旧是十余名硕士生和六名博士生的导师。他也希望通过出席此次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能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高达
给科研创新以宽松的环境
“我们国家通过数十年的发展,在某些科研领域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如果还想取得进一步的成果,比如说像量子通讯,就不能再依靠向欧美学习,而是应该寻求自身突破,在未来引领支柱产业。”对于一个在苏州高等学府工作多年的科研人员来说,张晓宏有着切身的体会。
在张晓宏的理解中,结束了旷日持久的“陪跑”和“紧跟”之后,目前中国的科研创新已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需要更多的原始创新和基础创新。
张晓宏认为,科研创新是需要多方面支持的。“一是建议国家要进一步重视,给予一个明确固定的投入比重。二是在科研考核上要适当放宽。”说到考核,张晓宏坦言,当下对于科研的绩效考核确实有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成果是需要考核的,但是在时间周期和量化方式上应该有所变通,而非一味的模式化、程式化。”在他看来,考核也需要战略眼光,适当宽松的机制和稳定的支持必定能造就出孕育科技蓬勃发展的根植土壤。“为民所系,不急功近利才是根本。”
在人才层面,张晓宏则认为应该引进“世界级的顶尖科研人员”,与此同时,加速自身的人才队伍建设。而对于人才培养,张晓宏有着一套独到的见解,他表示,对于本科生,应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的环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方法;对于硕士、博士研究生,则应要求他们团结协作,并指引他们找到合适的定位和方向。
采访到这里,正巧有几名学生前来汇报科研进展。“张老师多次告诫我们,对待实验结果要严谨,要反复证实。”跟随张晓宏的博士生陈嘉雄如是说。
而另一名博士生周梦娇说,张晓宏除了是自己的导师,更像一位慈父。“张老师经常叮嘱我们要注意实验安全,也时常关心每个学生的生活。”
苏州需要更多的文教设施
张晓宏称,自己此次是作为文教科研代表与会,所以要给苏州教育界多发声。
“苏州有着千万以上的人口,发展速度也比较快,常住人口增加迅速,相应的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很容易跟不上。目前苏州仅有三四所本科院校,依我看来,发展到五六所也不多。”张晓宏告诉记者,即便是自己以一个普通市民的身份,也常常觉得苏州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太少了。“苏州经济如此发达,市民也有高品质的精神产品追求,高品质的音乐厅、剧院等场所的配备也需要跟上。”
建议高校定期举办党政联席会议
此次赴京,张晓宏也做足了准备。“比如党建和行政及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心得,我会分享给其他代表。”张晓宏认为,党委可以保证行政运行方向的正确,同时也助推了业务的发展。他建议高校可以将校院长会议和党务会议有机结合,开展高校党政联席会议。“重要决策可以在联席会上提出,合并开展可以相辅相成。”
在采访过程中,张晓宏多次提及自己作为专家群体的代表,会认真履行职责,带去有价值的议题,深刻理解会议精神并传达给苏大的全体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