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实施办法出台近8个月后,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根据三部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共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从江苏来看,共计有15所高校入选,其中南大、东大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金凤 综合新华社
南大、东大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首次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分别涉及42所一流大学和95所大学的一流学科。
位于江苏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跻身一流大学名单,覆盖的学科兼顾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其中,南大的入围学科有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东大则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理论等学科入围。
13所江苏高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在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江苏有13所高校入选,分别为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这些学科大多为各校的特色学科,每所高校均有1-2个学科入围,例如南京师范大学的地理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大气科学,南京林业大学的林业工程。
这份名单是如何遴选认定的?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双一流”建设高校通过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产生。
具体来说,会综合考虑第三方评价的权威性、影响力及高校认可度,论证确定采用的第三方评价结果;然后,以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为主,特别是反映人才培养和学科水平的评价,酌情参考国际评价,统筹考虑国家战略、行业区域急需、不可替代性等因素,论证形成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认定标准;最后,根据认定标准,遴选产生137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随之对应产生了拟建设学科。
在确定拟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后,三部委根据专家委员会意见,研究确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报国务院批准。
“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基础上,综合评价论证提出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议。”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重在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重在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特色发展。
为何要分A、B类?
据介绍,考虑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整体建设任务更重,示范效应更加明显,更需要提升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打破身份固化、激发建设活力,将一流大学区分为A、B两类。这样做主要是希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加快改革、加快发展,并推动归入B类的高校正视差距、奋起直追。在具体工作中,将做到三个同等,即同等重视、同等建设、同等评价。
此次遴选认定有哪些创新之处?
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遴选认定的创新之处在于成立专家委员会、改革认定流程、依托第三方评价。就认定工作流程而言,采用认定方式遴选,不组织高校申报,不需主管部门推荐,在确定一流学科建设范围时,专家委员会不对具体高校或学科进行评审,而是根据国家战略、水平标准、特殊需求等原则,论证确定认定标准,再根据认定标准遴选产生拟建设高校。
“专家不直接对某一高校是否纳入‘双一流’建设范围作出评判。认定标准对所有高校一视同仁,最大程度保证遴选的公平公正、开放竞争。”
而对于大学、学科的第三方评价,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遴选的第三方评价,注重既有成效的客观评价、整体评价、质量评价,不与各类头衔的人才数量、各类基地平台条件等挂钩,纠正高校数人头、拼硬件、铺摊子等恶性竞争、短期行为。
“双一流”不搞终身制
“‘双一流’不搞终身制。”三部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基础,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实行动态管理。建设过程中,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和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提出警示并减小支持力度。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不再具备建设条件且经警示整改仍无改善的高校及学科,及时调整出建设范围。建设期末,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及整体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期末评价。
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有进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
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外交学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延边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河海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美术学院 安徽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福州大学 南昌大学 河南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海南大学 广西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贵州大学 西藏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青海大学 宁夏大学 石河子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宁波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