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作为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的专场活动之一,2017南京市长国际咨询会议在紫金山庄会议中心举办。以“聚力创新、发挥南京在扬子江城市群中的引领作用”为主题,南京市长缪瑞林对话十多位参会的中外嘉宾、知名专家学者及业界精英,并抛出6大问题,为南京参与扬子江城市群建设探索新理念、谋划新思路、寻找新路径。
见习记者 谢毓灵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李娜 赵冉 陆丹丹
连抛6个问题,聚焦扬子江城市群发展
“参与扬子江城市群的建设,是南京面临的又一次重大发展机遇。”南京市长缪瑞林表示,南京正加快建设首位度高的省会城市、影响力强的特大城市、国际化程度高的历史文化名城、幸福感强的宜居宜业城市。
那么在当前的条件下,该如何借助这一重大机遇,发挥南京在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面对齐聚一堂的中外嘉宾,缪瑞林现场问计,一连抛出6大问题,即如何加快提升南京城市首位度?如何增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如何进一步强化产业的创新合作?如何更好地推动绿色发展?如何全面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如何有效推进区域融合发展?
拓展南京朋友圈,将“龙睛”做亮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方创琳认为,在城市群空间范围里,长江三角洲处在龙头地位,怎样把作为“龙睛”地带的扬子江城市群做大做强做亮,是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创琳建议南京要拓宽自己的朋友圈。他提议要把南京做大,建成以南京、合肥为核心的跨界城市群。“这样就可以让江淮城市群的城市和南京都市圈的城市给结合起来,作为我们共同腹地互相抱团,实现共赢。”
此外,方创琳还建议推进南京与南通合作,打通江海联运的北出海口。
城市内部建“硅巷”,外部建“45分钟通勤圈”
“对城市的发展,最核心东西是通勤,通勤圈里面最重要一个概念就是45分钟黄金定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顾朝林建议,要打破行政区划这样一个概念,构建都市网络,以南京为中心构建交通圈,通达范围覆盖宁镇扬和马芜滁六个城市,从通勤圈概念去挖掘城市发展的基础。
那么城市内部应该如何发展?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杨保军提出,要在城市内部打造硅巷,在外围地区寻找硅谷。杨保军认为,当下的创新社区应更关注人的需求,“休闲设施、交往场所、风味餐厅……这些东西才能吸引聚会、交流、碰撞。他认为,老城一定要把这个魅力打造出来。
聚焦绿色发展 专家开“绿色药方”
越来越多的雾霾天、越来越频繁的极端气候天气、越来越少的化石能源……未来这些“大城市病”如何解决?荷兰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副主席杜马丁开出了“绿色药方”。
他建议,不妨向全球可持续发展实践成功的城市取取经。“比如新加坡、西雅图,这些城市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在致力于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投入,不光在国家层面,在地区层面,在州政府、市政府层面也在推行。”
而对于城市群的发展,荷兰经济部企业及创新总署、欧盟企业联盟联络部部长汉斯·坎普斯认为,要保持各城市的差异性,求同存异多元化发展,才能实现1+1>2。“拿欧盟为例,27个成员国之间肯定会有差异、分歧,但是我们的做法是避开分歧,我们把目光重点放在合作上,创造共同利益。”